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27 06:08

  本文关键词: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大学》 2007年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

唐永  

【摘要】: 在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中,俱乐部趋同是一个相对研究薄弱的领域。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方学术界才开始重视对俱乐部趋同的研究。以往的研究大都是把区域经济体作为“孤岛”来处理,假定区域经济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和封闭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区域经济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知识和技术的扩散,人口和要素的流动等,使得相邻或相近区域之间通过积聚和辐射作用,对自身和邻近区域经济体的发展产生影响,这决定了区域经济体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这也就意味着以往大多数忽略地理空间效应的经济增长趋同研究,可能存在着使用了不恰当的模型的问题或者做出了不可靠的推论。近年来,随着ESDA(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技术的发展,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者们对俱乐部趋同的研究兴趣日益增强,并开始考虑空间相关性对俱乐部趋同的影响。本文拟在考虑区域之间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的前提下,通过空间权重矩阵衡量区域之间的空间相互关系,继而通过马尔科夫链,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回归等技术手段,对1990—2004年地区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克服以往研究工作的缺陷。论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对国内外已有的代表性研究进行了评述,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即大多数研究中忽视了区域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对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影响,缺乏对空间维度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区域,基本研究单元,数据来源等,然后较为详细的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运用的方法有马尔科夫链、空间马尔科夫链、空间计量经济学等。 第三章,首先研究了地区尺度上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时空演变特征,然后通过构建空间权重矩阵来衡量地区之间的空间相互关系,以地区的空间滞后量为条件,构建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深入研究了空间相关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在区域经济俱乐部趋同中的作用。 第四章,利用Moran’s I系数计算了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强度,利用Moran散点图把地区的空间自相关性划分为四种类型,并利用Moran地图对中国地区经济的这种空间相关模式加以可视化。 第五章,利用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对空间相关性在地区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中的作用进行定量化研究。 第六章,提出了本文的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的结论: 第一,1990—2004年地区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俱乐部趋同。表现为向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趋同。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中高收入组和中低收入组则相对不稳定,逐渐向两端趋同。 第二,地区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在空间上不独立,表现为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在空间上稳定性最大且有扩张趋势,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空间结构的两极分化日趋增强。 第三,地区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邻居区域环境”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及其向何种趋同俱乐部转移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空间自相关或空间依赖在区域“空间俱乐部”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总体上,富裕的“邻居区域环境”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而贫穷的“邻居区域环境”则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富裕地区与贫穷地区在空间上的各自集聚。 第四,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整体上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并且其相关性不断上升。在地理空间上表现为比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高收入地区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一带,而低收入地区则主要集中在西部,特别是西南部地区。两个俱乐部在空间上相互分离且高收入地区在空间上扩张明显,低收入地区也有一定的扩张现象,俱乐部趋同正逐渐演变为“俱乐部空间趋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07;F22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21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2-18
  • 1.2.1 国外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进展概述13-15
  • 1.2.2 国内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进展概述15-17
  • 1.2.3 国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7-18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18-21
  • 第2章 研究方法21-33
  • 2.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21-22
  • 2.2 方法22-33
  • 2.2.1 马尔可夫链22-24
  • 2.2.2 空间自相关和Moran’s I 系数24-26
  • 2.2.3 空间马尔可夫链26-29
  • 2.2.4 空间回归模型29-33
  • 第3章 俱乐部趋同的时空演变分析33-43
  • 3.1 俱乐部趋同的时间特征33-35
  • 3.2 俱乐部趋同的空间特征35-38
  • 3.3 时空转移——地区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的空间解释38-41
  • 3.4 几点说明41
  • 3.5 小结41-43
  • 第4章 空间自相关与空间趋同俱乐部43-49
  • 4.1 地区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测度43-45
  • 4.2 地区尺度上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45-48
  • 4.3 小结48-49
  • 第5章 空间自相关在地区经济增长趋同中的作用49-56
  • 5.1 经典的绝对β趋同估计49-51
  • 5.2 空间回归模型估计结果51-53
  • 5.3 空间自相关性在俱乐部趋同中的作用53-54
  • 5.4 小结54-56
  • 第6章 结语56-59
  • 6.1 研究结论与理论启示56-57
  • 6.2 不足与进一步的研究57-59
  • 参考文献59-61
  • 后记6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亚东;豫鲁苏皖省际边缘区发展路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仁福,李小建,覃成林;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2 蒲英霞,马荣华,葛莹,黄杏元;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3 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4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5 沈坤荣,马俊;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6 覃成林;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分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洪;廖光萍;崔娜娜;;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四川区域经济趋同实证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朱道才;吴信国;;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1990-2006年数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许传阳;唐永;王巧玲;;基于空间自相关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5 张雪峰;刘芬;;河南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及空间集聚的增长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6 文余源;;顾及空间效应的县域收入分布时空演进研究——以广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7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8 何颖;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与政府调控[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刘峰;;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理论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王宏涛;王晓芳;;西部大开发中的信息化、经济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1998--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弘;;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提升京津冀区域综合竞争力[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梁双陆;;西部自我发展能力构建的理论思考[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曲博;;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贵州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东勋;;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比较优势检验——工资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考察[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8 陈德广;乔卫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分异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9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项松林;赵曙东;;开放型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估计与比较——对FDI作用的反思[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成武;中国房地产财富效应的地域性差异及空间特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6 周娟;FDI与中国区域城乡收入不均等[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7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馨月;基于收入变迁的城镇居民乘用车需求演化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10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树欣;长三角船舶工业布局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王永涛;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8 李粤;广东省城市经济差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余玲铮;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经济增长[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汤杰;山东省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伟;;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2 杨润高,李红梅;屏蔽效应下非中心地城市发展研究[J];城市问题;2004年01期

    3 李二玲,覃成林;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4期

    4 杨开忠;二元区域结构理论的探讨[J];地理学报;1992年06期

    5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6 蒲英霞,马荣华,葛莹,黄杏元;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的江苏区域趋同时空演变[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7 伍世代;王强;;中国东南沿海区域经济差异及经济增长因素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8 孙姗姗;朱传耿;李志江;;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9 吴殿廷;试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南北差异[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10 仇方道;佟连军;朱传耿;杨如树;;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彤,罗浩;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性研究综述[J];当代财经;2004年04期

    2 罗仁福,李小建,覃成林;中国省际经济趋同的定量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3 樊杰;近期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4 贾绍凤;日本90年代区域差异的现状与趋势[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3期

    5 王劲峰,李连发,葛咏,时陪中,关元秀,柏延臣,王智勇,HainingRobert;地理信息空间分析的理论体系探讨[J];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6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7 欧向军,顾朝林;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及其动力机制定量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8 马晓冬,马荣华,徐建刚;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9 刘旭华,王劲峰,孟斌;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J];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10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成林;张伟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8年03期

    2 陈耀;;我国区域规划特点、问题及区域发展新格局[J];创新;2010年03期

    3 张伟丽;覃成林;邓冬林;;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俱乐部趋同考察[J];统计与决策;2008年17期

    4 秦义虎;;俱乐部趋同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基于五大城市圈的实证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1期

    5 李海平;;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趋同与趋异[J];社会科学家;2009年03期

    6 覃成林;张伟丽;;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检验及因素分析——基于CART的区域分组和待检影响因素信息[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7 刘春艳;穆新伟;刘淑娟;;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覃成林;唐永;;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9 顾万炎;严忠;;江苏省经济增长趋同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03期

    10 许玉琴;;中国当前省际趋同研究述评[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2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伟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概念、识别及机制[D];河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见;空间自相关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2 唐永;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贺东伟;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俱乐部趋同”的成因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相关机构

    >河南大学

    >西北大学

    相关作者

    >贺东伟 >唐永

    >张伟丽 >高见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6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76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9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