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 6083字 投稿:徐嗺嗻
全文6页 共6083字
郭风的作品多表现闽南乡间风光和具有乡土特色的生活情景,以富有声光色彩和哲理意蕴的图画,抒发着作者对乡土的厚爱和对祖国的挚情,“具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具有民间的、乡亲的情绪”。《松坊溪的冬天》就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文章从松坊溪的冬天临近时、雪落时和雪止…
房子是我们起居作息的地方,尽管房子形式多样,但其设计时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一些地理学原理。近年来,一些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往往从不同的地理学视角围绕房子来设计试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下面举例加以分析:[例1]下图是某建筑…
[开头]优秀的考场作文,它们的开头大都具有短、雅、快的特点:快速入题、开篇切题、文字简约、新颖别致、文采斐然。由此看来,考场作文开头一般要求有三:一是要快速引出主题;二是要语言凝练,一般控制在三行左右;三是要有文采,有意蕴。(下文书名号内,均为所引文…
作者:彭荣胜
学术交流 2009年07期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09)03-0101-05
一、文献评述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广大学者对此已形成广泛共识,并主要围绕区域差距产生的原因和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展开了大量研究[1]。这些研究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目前的研究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之一是:
何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之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成为学术界研讨的热门话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概念经常被人们运用,也常见之于报端与各类学术作品中,但其真正涵义却很少有人探讨,似乎是“不言自明”,也或者是“心照不宣”。正是由于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大家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认识很不统一,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混乱①。从人们对这一概念的运用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主要被用于代表如下涵义[2]:
一是指从不平衡发展中求得相对平衡;二是指东、中、西或各省区间发展差距的缩小,或控制在适度、合理的范围内,即空间比例或地区结构的协调;三是指区域间分工协作的发展,建立和发展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体系,促进国家整体利益的提高,即区域间产业结构的协调;四是指国家投资在地区间的分配合理化,即区域间生产力布局的协调;五是指区域间贸易封锁、市场分割的消除,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即区域贸易关系(区域市场)的协调;六是指区域间不平等竞争环境的消除,即区域间利益关系的协调。
显然,从字面上看,这几种涵义都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应有之意,都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要求的一个侧面。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学者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作出了比较完整的表述[3]-[7]。不难看出,尽管大家在一些方面存在共识,但其分歧却也是很明显的。众所周知,把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是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换言之,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上认识不统一,必然会导致在实践中缺乏明确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目标,这样既降低了相关政策建议的针对性,也使得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时不容易形成协调一致的行动。其实,当前对我国区域差距扩大的担心,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不平衡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概念缺乏明确的界定,从而导致人们对现实的区域差距扩大缺乏心理准备和心理承受力不足造成的。基于此,笔者将系统探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与特征,试图澄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消除目前普遍存在的对其概念片面和模糊的认识,从而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以及政策的科学制定提供参考。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界定的依据
(一)“协调”的本义
界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首先需要搞清什么是协调。众所周知,协调是一个在学术研究和应用中都使用十分广泛的概念,它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有系统学、控制论、经济学和管理学,由于各自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角度,到目前为止,协调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和统一的定义[8]。协调就其本义而言,具有“和谐”、“平衡”之意。《辞海》解释为“和谐”、“同心协力,互相配合”。《牛津哲学词典》(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认为,协调是“各方利益相一致的状态以及使各方利益都得到满足的手段”。归纳来看,协调应当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协调可以作为一种状态而存在,,表明各子系统或各系统因素之间、系统各功能之间、结构或目标之间的融合关系,从而描述系统的整体效应,如“和谐”;其二,协调也可以作为一种调节手段,或一种管理和控制的职能,如“同心协力,互相配合”。
(二)理论基础
1.系统理论。系统理论认为,在世界空间经济系统里,各国、各地区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依赖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启示在于,各区域之间必须协调运作、共同发展,以获得系统原理中的“达到功能最优”、“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等效应。各区域都处于相互依赖的网络之中而形成系统,使区域之间经济不可能独立地发展,而必然地彼此依存和相互联系。因此,各区域均有义务共同努力、发展自己、协同与配合“他人”,以谋求自己在共同的发展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各区域之间不仅是相互依赖的,而且都处于其上一级区域所构成的系统整体之中。在这样的系统整体里,所有区域都已成为其上一级区域的子系统,即把一个区域看作一个系统,则其第二层次上的区域单元就是其子系统。
2.劳动地域分工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地域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经济活动按地域空间进行的一种分工形式,分工与合作相互依存、相互给对方以保障与促进,并通过分工与合作提高效率、增进效益。其直接原因是区域之间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经济结构、生产效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与比较优势,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整体效益和个体效益。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告诉我们,为了获取最大的整体效益与个体效益,区域之间必然进行分工与合作;与系统理论一样,该理论强调合理区域分工的前提是区域之间的相互开放。换言之,良好的区际关系必然体现为区域之间相互开放与合理的分工及合作。
3.区域相互依赖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告诉我们,区域之间的相互依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区域之间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只不过程度有差异;相互依赖意味着双向的传递和影响,而不是只作用于一方;区域在相互依赖中会获得支撑自己发展的有利条件,尽管在相互交往中也存在一些不利效应,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割断与其他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孤立发展。闭关自守,失去利用外部有利条件的机会,同时也就丧失了相互依赖所带来的促进自己发展的有利效应。
(三)协调的内容
依据系统论的观点,无论区域怎样划分,也无论区域范围的大小,区域经济都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子系统或组成要素。因此,上述对系统协调的分析完全适用于区域经济系统。那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包含哪些内容?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中,区域之间有哪些方面需要协调?显然,作为复杂系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很多。如前所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而由此得到的每一个方面,只要能够相对独立,就可以而且应当构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一个内容。但从总体上看,可以大致把其分为区域总量结构协调与区域经济关系协调两个方面。
(1)区域总量结构的协调,即区域间发展水平的协调和发展速度的协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求在区域间总量比例上要兼顾效率目标与平衡目标,实现区域经济趋于高水平良性循环发展。既不能为了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投资效益的最优化,置最低限度的平衡于不顾,也不能以牺牲全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为代价,强制实现区域平衡。正确的选择是把区域间经济水平的差距保持在既能维持全国经济增长的较高速度、较高效率,又能保证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范围内。
(2)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区际产业结构的协调。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是指区际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要按照合理组织地域分工、发挥地区优势的原则进行,要放弃建立自成体系、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区域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的思想,消除严重的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现象,引导和促使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形成合理的区际产业结构和分工体系。
其二,要素区际流动的协调。即努力消除阻碍区域生产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通过积极培育区域市场和全国统一市场,建立健全市场规则和法规,健全市场机制,规范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实现区域间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
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界定
根据前述分析以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并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笔者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定义为:区域之间相互开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既保持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又把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
这个定义把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界定为“状态”和“过程”。从“状态”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体现为:区域之间相互开放、经济交往密切、区域分工合理、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从“过程”的角度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则体现为: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向合理、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的逐步缩小。显然,“过程”反映了协调的程度。协调发展的实现目标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与良性互动”。
具体而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中包含了1个“前提”和4个“标志”。
1个“前提”是区域之间存在相互联系。这是认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基础。因为,其一,区域经济协调本身就是描述两个区域系统之间(当然也包括各系统因素之间、系统各功能之间、结构或目标之间)关系的状态,从而判定这种关系是否和谐。显然,如果区域之间不存在联系,就无所谓和谐还是不和谐。其二,从协调产生的前提上看,一般来说,只有当系统包含有若干相互矛盾或相互制约的子系统,当系统具有存在利益冲突的多个独立个体或因素,当系统包含有对各个目标有不同评价标准的参与者时,才需要进行协调。在这里,不管是“矛盾”还是“冲突”,都是源于对区域(或系统)联系的考察与评判。
4个“标志”分别为:
(1)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之间经济联系越密切,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依赖性就越强,区域间的互动性也就越高。其重要体现为,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的区域市场逐步形成并不断扩大,区域封锁和市场分割趋向弱化,全国统一市场逐步形成,区域间生产要素和商品的交换除了受市场和价格因素的影响外,基本不受其他非市场、非价格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在此基础上,区域之间经济交往的范围和深度得以不断扩大。
(2)区域分工趋向合理。各区域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都是建立在自身经济优势和比较利益的基础上的,而不是无视区域分工原则,盲目追求眼前利益的结果。就“过程”而言,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不断减少,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扩大,资源配置效率逐步提高,区域分工趋向合理。
(3)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在一定的“度”内,且逐步缩小。区域间存在经济发展差距,且这种差距有时可能还会扩大,这些现象都是正常与合理的。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应呈现急剧扩大或持续扩大从而形成两极分化之趋势,而应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即不能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并且这种差距在总体上还应当逐步缩小,以实现区域之间的相对公平。因而,从状态上看,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差距应在一定的“度”内,从过程上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则应逐步缩小。
(4)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正常情况下,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会有所波动,也有可能此消彼长(当然,“彼”涨不应当是“此”消的原因),但在整体上应当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这既是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为了避免区际“公平”的获得是以严重降低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效率或某一区域的发展速度为代价(损害该区域的利益)。
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
1.综合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不单纯指一个方面的协调,而是区域间各种协调关系的总和。无论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总量结构的协调,还是区域经济关系的协调,都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容之一,都不是全部内容,都不能涵盖整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
2.互制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区域的变化和发展都以不损害对方或给对方发展造成障碍为前提,而且使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成为另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换言之,每个区域都要以其他区域为自己的约束条件,选择自己的要素、调整自己的结构、改变自己的功能,以适应和促进其他区域的发展,使各区域要素不断更新、结构不断优化和区域间彼此依赖、相互促进,从而各区域经济在动态反馈过程中获得持续发展。
3.动态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动态概念而不是静态概念。这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对协调发展必须辩证理解。发展是协调的前提,只有相对于发展才有协调,协调是关于发展过程的规定,离开了发展就无所谓协调。一个孤立的、静态的系统,由于其没有过程,就只有平衡而没有协调。二是协调是有条件的。一个国家区域间的结构和关系不可能永远保持一种状态,在某种条件下,某一种结构或关系是最优的,但随着条件的变化,它又可能在变化了的条件下成为次优的、非优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所以,应以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方法来认识与理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层次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相对概念,“协调”是相对“不协调”而言的。因相对性的存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会有程度之分,即根据协调的程度可以把其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协调、基本协调、不协调等。
5.量化区间性。由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相对的和动态的概念,因此,也就决定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区间”概念,而不是“点”概念。也就是说,如果用定量指标来衡量这一概念的话,那么它最多只可能是一个区间,在这一区间内都属于协调发展的范畴。因此,期望用一个“点”量来衡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态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对此,这里可利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来进行解释。如下图所示,横轴表示先发区域GDP(Y先),纵轴表示后发区域GDP(Y后),以ΔY表示GDP增量,以ΔY/Y表示GDP增长率。A点表示基期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生产的GDP的组合,当经济发展时,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扩张。
不难理解,在E点上,先发区域与后发区域的发展速度相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维持不变;在E到C的区间上,先发区域速度高于后发区域,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在E到B的区域间上,先发区域发展速度低于后发区域,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缩小;在B点上,后发区域的经济高速增长而先发区域为零增长,这显然有损于先发区域的利益。因此,根据本文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界定,如果此时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一定的“度”内,且其他条件(标志)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间在曲线BE上。也就是说,BE之间均属于协调的范围,其差别只是协调的程度不同而已。
图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量化区间性的图示
[收稿日期]2008-12-21
注释:
① 事实上,很多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其研究的内容并不是本文所指的区域之间(interregional)的经济协调发展,而是一个区域内部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或者是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相关概念的认识或运用并不统一。
作者介绍:彭荣胜,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阳 464000)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9)03-0101-05一、文献评述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广大学者对此已形成广泛共识…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9952(2009)04-0131-11一、中国式“荷兰病”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在国际经济学文献中,根据PeterNeary(1984)的定义,“荷兰病”(DutchDisease)是指荷兰在20…
摘要:根据地势特点大致把葫芦岛市划分成四大区域,根据区域内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现有种植模式等对我市各区域内的种植模式进行细化分析、归纳,从气候资源角度对我市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气象参考依据。关键词:气候资源;气象灾害;区域划分;种植结构中图分类号…
北京地铁不是不可以提价,但前提有二:要么老百姓的收入已上涨50%-100%,要么股市有了赚钱效应。日前,北京出台“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将推出高峰时段差别化票价缓解高峰时段的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一时间有关地铁涨价的话题再次引发…
本文由第一文库网()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 查看更多相关文档
免费下载文档:
本文关键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2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82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