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测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测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大学》 2011年
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测度研究
冯兰刚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为主,工业化过程中资源投入大、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70%左右,而仅钢铁工业能耗就占工业能耗的15%左右,钢铁是典型的“两高一资”行业。2008年,进口铁矿石已经达到44414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铁矿石进口国;2010年我国钢铁产业消耗26036万吨标煤,比2005年增长了将近34个百分点;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钢铁行业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把生态理念纳入到钢铁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中,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有助于更加客观的制定产业政策。从我国钢铁企业的发展状况出发,基于生态经济理念构建钢铁企业绩效测度框架。首先,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经济、生态两方面,以效率、效果两个维度给出了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的定义;其次,依据生态经济绩效的定义,基于DEA,分析了钢铁企业绩效的第一个维度——生态经济效率,探讨了钢铁企业总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收益的特征,基于多批次DEA分析方法,依据DEA有效性,将钢铁企业分为三类,为钢铁企业生态经济效率-效果矩阵的构建创造条件;基于Malmquist指数将钢铁企业生态经济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动、规模效率变动和技术进步,分析各效率的变动特点;构建钢铁企业生态经济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粗糙集理论对指标进行优化,然后设计基于粗糙集和AHP的综合权重,测算各企业的生态经济效果,得到钢铁企业绩效的第二个维度——生态经济效果,将效率、效果加总得到钢铁企业的生态经济绩效;根据钢铁企业生态经济效率和效果的测度结果构建效率-效果矩阵,分析各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的竞争地位,构建钢铁企业生态经济效率-效果路径优化矩阵,优化企业发展路径;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的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制定提升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的有效措施。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生态和经济两个方面,以效率和效果两个维度给出了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的定义,并针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状况开展实证分析,构建了钢铁企业的生态经济效率-效果矩阵以及路径优化矩阵,为提高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提供了可靠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426.31;F2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广生,冯宗宪,曾凡银;DEA在评价工业生产环境效率上的应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韩晶;;中国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军;孙敬华;;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比较与借鉴[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周国梅,彭昊,曹凤中;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5 陈静,林逢春;国际企业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差异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年04期
6 刘光富;刘文驰;;企业文化及其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创新;2010年02期
7 何成铭;李文鹏;冯靖;;基于DEA和G1法的指标综合赋权方法[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10期
8 王如松;循环经济建设的产业生态学方法[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3年S1期
9 戴铁军;陆钟武;;钢铁企业生态效率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12期
10 诸大建,朱远;生态效率与循环经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冯久田;基于循环经济的生态工业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杜春丽;基于循环经济的中国钢铁产业生态效率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3 张建玲;生产型企业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志鸿;铜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覃波;基于DEA模型的我国物流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蓝永翠;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物流企业顾客满意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旖娜;王苏岩;李宏男;;基于BP神经网络时间序列方法的辽宁省建筑业经济技术指标预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2 赵彦辉;张乐文;邱道宏;仲晓杰;;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隧道围岩模糊综合评判[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李文霞;党玲博;朱忠业;;基于可持续理论的旧住宅改造策略——以夏热冬冷地区旧住宅改造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4 汪志宏;陈煜;王刚;;安徽省经济运行与电力消费关系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吕俊;任雪萍;;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变压器故障多变量决策树诊断方法[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洪传春;张雅静;;安徽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钱之佳;萧玲;;科学发展观:社会发展的新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唐建生;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伦理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徐文婷;李承鹏;;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离散化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于士博;;基于G1法的安防产品科技创新性评价研究[J];安防科技;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孝鹏;龚亲华;李振宇;许甜甜;;中国古代决策思想与现代决策科学的融合与发展[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阮文彪;;污染治理与企业竞争力[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何慧;张广胜;王心源;;巢湖市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阮文彪;;论生态文明观与生态安徽建设[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陈红枫;;国外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的启示[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6 诸大建;朱远;;循环经济:三个方面的深化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沈满洪;;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来自浙江省的调查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刘英;方政;;浅析生态伦理视阈下的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盛明泉;高利芳;;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冷峰;杨俊龙;;循环经济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思考[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王莉静;我国企业生态化系统及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殷志伟;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分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于翔;基于网格的数据流聚类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姜延吉;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董媛媛;我国大型企业原始创新机制构建与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晓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园艺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惊涛;基于DEA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焯;基于模糊理论的尾矿坝安全现状综合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诚;煤炭企业安全经济模型建立与投资决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凌艳;我国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法规制的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卢宇昀;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高速公路线路方案优选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智颖飙;王再岚;韩雪;王中生;邓自发;李红丽;;安徽资源环境绩效评估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孙广生,冯宗宪,曾凡银;DEA在评价工业生产环境效率上的应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吴永忠;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新概念[J];北方论丛;1997年02期
4 蔡永红,林崇德;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韩晶;;中国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王勇,杨文慧;关于企业物流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3年04期
7 古力,包晓英;基于供应链管理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周国梅,彭昊,曹凤中;循环经济和工业生态效率指标体系[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6期
9 诸大建;邱寿丰;;作为我国循环经济测度的生态效率指标及其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10 张先治;建立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系统框架的探讨[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蒋文利;;选矿厂三废利用与治理生产实践[A];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版采写 陈宗双 蒲钊胜 陈念;[N];成都日报;2005年
2 任勇;[N];中国环境报;2004年
3 金吾伦;[N];光明日报;2004年
4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松毅;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2 赵昌旭;中国钢铁产业组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甘红云;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吴春梅;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及评价体系探讨[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3 杨冬华;钢铁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4 姚桂君;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5 徐超;基于DEA法的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效率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6 黄永光;代建制项目的风险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7 覃波;基于DEA模型的我国物流企业经营效率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瑞钰;21世纪钢铁企业结构与钢铁工业发展模式[J];冶金管理;2000年07期
2 ;业内信息[J];金属世界;2000年02期
3 莫菊林,严忠明;钢铁企业走向市场的几点战略思考[J];冶金经济与管理;1993年06期
4 许宗毅;钢铁工业如何迎接西部大开发[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0年06期
5 李鹏;论我国钢铁工业的战略调整[J];发展研究;2003年02期
6 刘馨;;钢铁工业的奥运波澜年[J];新材料产业;2008年12期
7 陈敏;;2006年钢铁工业面临挑战[J];山东冶金;2006年01期
8 高渝纲;;我国钢铁工业应加快联合重组的步伐[J];冶金经济与管理;2006年06期
9 唐光临,孟卫东,吴实;清洁发展机制与钢铁企业的发展[J];冶金能源;2005年06期
10 刘钟声;钢铁工业——“利税大户”面面观[J];冶金管理;1993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丰涛;宋振兴;石江;苏威;张海华;;浅谈钢铁企业铁前产销一体化[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阮立山;刘昆仑;;钢铁企业节水及用水水质控制[A];中国精细化工协会第一届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广言;丁陈来;周晨辉;张耀辉;马孟臣;;钢铁冶金渣风碎法处理技术的发展与节能减排[A];2010年全国能源环保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10年
4 廖洪强;钱凯;;钢铁企业在城市垃圾综合利用产业领域的发展前景[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王维兴;;钢铁企业节水工作的思路和方法[A];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高层论坛材料汇编[C];2006年
6 王兆新;陈新峰;陈爱业;利铭;;引进先进工艺技术,保护自然环境[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永顺;;关于国内钢铁企业联合采购与开发海外铁矿石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8 张婧;;钢铁企业MES系统浅析[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常瑞丽;曹中锋;韩军;;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与MES的发展[A];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庆予;刘新宇;王静;;钢铁企业电子营销应用模式设计与实现[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沛林;[N];中国冶金报;2009年
2 邢台钢铁公司信息自动化部处长 李健;[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福永;[N];中国冶金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郑惠华;[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5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 张晓刚;[N];鞍山日报 ;2007年
6 本报记者 王玉亮;[N];河北日报;2008年
7 商报记者 任思强;[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许卫兵;[N];河北日报;2008年
9 陈姗姗;[N];现代物流报;2005年
10 本期执笔:庞英;[N];现代物流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兰刚;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测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崔发婧;基于生产物流的钢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胡国奋;钢铁企业制造执行系统实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4 王宏亮;钢铁企业多粒度分型生产计划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聂秋平;钢铁企业能源实绩平衡与优化调度策略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孔海宁;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优化调度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王建军;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8年
8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张晓平;钢铁企业罩式炉装炉优化及煤气柜位预测问题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尹向东;我国钢铁企业并购中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明;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钢铁企业优化模型与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5年
2 胡澴;供应链环境下钢铁企业燃煤采购计划及优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3 方永恒;钢铁企业设备管理及其信息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4 潘瑞胤;钢铁企业职业伤害特点及个体心理影响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李怡霄;钢铁企业纵向一体化对企业绩效作用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陈珍;中国钢铁企业信息化贡献率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9年
7 田建祥;钢铁企业ERP研究与开发[D];河海大学;2004年
8 周伟;钢铁行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及其对企业营销管理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9 靳海;钢铁行业整体产销系统的应用与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唐娟;用现金流量分析跨国钢铁公司的经营活性[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钢铁企业生态经济绩效测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8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28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