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测算及协同发展研究
本文关键词:生态经济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理探究——以甘肃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大学》 2014年
我国区域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测算及协同发展研究
赵娉乐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开启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新篇章,文化产业也逐渐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转变。文化产业与其相关的制造业、建筑业等其他国民经济产业之间都存在着或强或弱的关联性,因此,研究我国区域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问题,首先应该要弄清楚区域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程度。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文化产业与其关联产业的的协同机制、协同的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研究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机制是分别在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供应链理论以及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与探讨的。在分区域测算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时,采用的是投入产出表分析方法,从区域的角度来看,西南地区与长江中游地区的文化产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都普遍偏低,充分说明了文化产业在这两大区域内对其他相关产业的贡献力度较小,也说明在西南地区与长江中游地区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大力发展。而我国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价值实现程度较大。总的来说,沿海地区的产业链结构较为完整,没有出现断裂现象,这与我国沿海地区目前实施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有关系,文化产业也必将成为这些区域的支柱产业。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关性为它们之间的协同发展提出了必要性,也提供了内在条件。文化产业与其关联产业的协同机制有内生机制与外生机制,其中内生机制是指产业内部的驱动力,外生机制则是指“市场-政府”机制,即以市场为主导,以政府推动为动力的协同发展机制。文化产业与其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方式有市场合作、战略联盟与产业融合三种形式。市场合作方式包括二者在价值链环节上的合作、在价值链群上的合作、在产业链环节上的合作与在相关产业集群中的合作四种情况;战略联盟方式则包括单业主导模式与双业互推模式;产业融合包括资源融合模式与产品融合模式两种类型。促进文化产业与其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消除区域市场壁垒、维护产业合作秩序、加大政府政策扶持。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124;F1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望舒;关于中国文化产业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2 胡大立;;产业关联、产业协同与集群竞争优势的关联机理[J];管理学报;2006年06期
3 任海军;曹盘龙;王国富;;生态经济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理探究——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4 陈嘉明,张红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教授中山大学演讲会综述[J];广东经济;2001年02期
5 李江帆;文化产业:范围、前景与互动效应[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年04期
6 李嘉明;甘慧;;基于协同学理论的产学研联盟演化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09年S1期
7 何娣;;宁镇扬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策略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8 徐仁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年01期
9 王兴明;;产业发展的协同体系分析——基于集成的观点[J];经济体制改革;2013年05期
10 赖茂生;闫慧;叶元龄;李璐;;内容产业与文化产业整合与协同理论和实践研究[J];情报科学;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震;邓培林;王宇奇;刘妍;;基于Shapley值法模型的供应链联盟企业利益分配修正算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2 金正;;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方式改革的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徐中民,程国栋;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4 丰春生;王昕旭;;沃尔玛解决供应链企业间冲突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北方经济;2011年12期
5 勾四清;高职院校供应链构建与管理的探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李斌,刘丽君;序列投入产出表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徐章一;江海军;李绫瑜;;货存供方联合库存管理策略的实现[J];商业研究;2007年03期
8 罗建华;李铁宁;;国内外非显著规模经济性文化产业规模经营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旅游酒店业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8期
9 李明生;李炳秀;;基于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10 何海鹰;李勇;;滑雪产业关联性及其作用的分析[J];冰雪运动;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辉;;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循环模型理论与应用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王颜新;李向阳;;基于可信平台的军品供应链支持系统[A];2008全国制造业信息化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曾敏刚;张贵萍;王旭亮;苏水清;;企业横向供应链整合的建模与优化[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2(1)][C];2012年
4 金润圭;王浩;;模块经济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兼论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影响[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5 周斌;张悟移;;基于第四方物流的3PL资源优化问题研究[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王菲;杨雪;;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河南省创新型社会建设评价研究[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王爱玲;刘军萍;任荣;秦向阳;;农业创意产业——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8 李荣;;基于产业融合的区域创新网络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9 李宁霞;谢定华;董鹏;;LINMAP方法在生产企业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奋勤;杨申燕;;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实施[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桂东;三级供应链协调契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贡文伟;逆向供应链合作模式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孙起生;基于低碳经济的县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正军;林—浆—纸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唐铁球;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与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李晓;企业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流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夏萍;灾害应急物流中基于需求分析的应急物资分配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兆丰;基于竞合战略的中国汽车行业供应链优化模式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哲;零售企业资源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杜娟;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松林;SC公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渠道策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伟伟;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投融资多元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盛晓飞;具有需求扰动的供应链协调仿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翠清;SF专业外贸公司供应链管理战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王捷;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云南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小明,向勇;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仇保兴;发展小企业集群要避免的陷阱——过度竞争所致的“柠檬市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林建君;李建设;;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朱琦;;普通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金再活;王淑霞;孙斌;;21世纪中国老年人体育消费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6 周登嵩;李林;刘昕;茹秀英;周建梅;李捷;杜俊娟;;北京市城乡体育发展差异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7 李若朋,荣蓉,吕廷杰;基于知识交流的两种产业协同模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杨颖;企业集群与工业园区的组织关联机理分析[J];长江论坛;2004年04期
9 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5期
10 王崇举;;对成渝经济区产业协同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琰;[N];人民日报;2008年
2 萧灼基;[N];文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孟鑫;中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王锋正;生态经济视角下西部资源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机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3 多金荣;县域生态经济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魏中京;试论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产业对接[D];东南大学;2006年
2 张巍;城市会展产业链中的酒店结构演化[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年
3 翟宇佳;广东省旅游业产业关联分析[D];暨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守忠;;我国文化产业的定位与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年12期
2 戴钰;;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作用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11年10期
3 赵丹丹;;广东省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11期
4 蔡旺春;;中国文化产业关联程度与波及效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19期
5 赵树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1年02期
6 张圣平,邓苏;消费结构、产业关联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7 邹志勇;;齐鲁文化产业竞争力量化指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8 阚大学;;文化产业的国内研究进展述评[J];学术论坛;2013年06期
9 毕小青;王代丽;;天津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企业经济;2009年09期
10 郭国峰;郑召锋;;我国中部六省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评价与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杨雪春;王茂军;;区域产业关联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分析——以四川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姜洁;;关于如何发展小城镇问题的几点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4 李国平;王春杨;袁薇薇;马小雨;;我国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与科技资源配置的匹配关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国平;;产业升级的核心:拓展企业主体行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黄选高;;关于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思考[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吴志文;;林下产业的发展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耿鹏;赵昕东;;基于GVAR模型的产业内生联系与外生冲击分析[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韩军;雷娟;;流通业对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钟明;张晓彤;危海霞;;城市产业发展的研究——以葫芦岛市为例[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劳承玉;[N];四川日报;2008年
2 省委政策研究室 史春梅;[N];安徽日报;2011年
3 陈奇;[N];安康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勇;[N];海南农垦报;2006年
5 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咨询专家、华东师大教授 朱荣林;[N];文汇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N];广元日报;2008年
7 张晓明 胡惠林 章建刚;[N];学习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海平;[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N];市场报;2001年
10 李江涛;[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勇;饭店产业融合的机理、路径与风险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2 韩颖;我国若干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数量分析[D];东北大学;2007年
3 张云;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建平;东亚产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徐强;中国产业集聚形成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高宇列;天目山区山核桃产业成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孝锋;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0 田先钰;R&D产业组织与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韵;我国汽车产业关联特性及带动效应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2 段薇;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汽车产业转移承接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李红;武汉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洁;知识服务产业的发展机制与功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崔晓蕊;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产业空间分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源;山西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7 盛建楠;北京市软件产业集聚与扩散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崔佳;产业集聚视角下的乡镇产业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吴建虎;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大学;2005年
10 周雪;对外开放与产业集聚类型[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经济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理探究——以甘肃省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3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