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

发布时间:2016-10-12 10:09

  本文关键词: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 32 卷 第 4 期 2010 年 4 月 文章编号: 1007-7588 (2010) 04-0782-08

2010, 32 (4) : 782-789

Resources Science
Vol.32, No.4 Apr., 2010

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
(1.中国科

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 102617)
摘 要: 目前的生产-消费体系是造成生态系统损失的主要原因, 未来的经济进步依赖于生态服务价值得到
2 谢高地 1, 曹淑艳 1,

充分的评价与应有的体现。面对资源环境困境, 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A 模式向 B 模式转变” 的理论 不足以为我国发展政策提供足够理论解释和决策支持。从发展过程视角, 本文系统总结了生态经济化、 经济生态 化的内涵、 内容, 其中, 经济生态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配置和谐化; ②从生产到消 费的全过程生态化; ③生态资产再造和功能激活; 生态经济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生态资源资产化; ②生态资 产价值化和资本化; ③生态服务供给和消费费用化。最后指出, 我国应该走经济生态化和现代生态经济化相结合 的道路, 即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生态资源稀缺的区域推进经济生态化进程, 在生态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的欠发达区域推进生态经济化进程。 关键词: 生态资源;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生态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与模式

1 背景: 生态资源稀缺与发展模式转 型
年农业社会和数百年工业社会进程之后, 到 20 世纪 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 在经历了数千 70 年代, 形成了相对稳定和成型的发达国家 (占世

彻底打破, 资源环境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 为迫切和尖锐, 生态环境资源稀缺又成为了全人类 必须面对的一个共同命运。 针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世界范围内 的学者不断探索和总结不同的发展范式, 试图解释 和规范人类社会发展的路径和命运, 其中最具代表 性的是莱斯特 · R · 布朗 [1] 将世界的发展模式划分为

界总人口的 15%) 和欠发达国家 (占世界总人口的 85%) 两大板块构成的世界发展格局。发达国家自 身高消费的生活水平, 同时, 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决自己的生态环境资源稀缺与破坏问题, 目前已逐 渐走上了以开发新能源、 新技术, 发展环保产业、 保 护自然的发展阶段。欠发达国家长期维持着一个 农业社会形态, 而到上世纪 70 年代以来, 一些欠发 达国家开始实施了原先发达国家的传统发展模式, 启动了城市化、 工业化进程, 进入了开发自然的阶 段。现在, 随着中国、 印度、 巴西等新兴国家的崛 起, 原有的世界发展格局和资源环境分享格局已被
收稿日期: 2009-10-15; 修订日期: 2010-03-02

工业革命以来通过长期的工业化、 城市化、 经济贸 易全球化, 凭借分享其他区域的资源环境, 维持自 通过将物质生产部门转移到欠发达国家来着手解

(A 模式) 和以生态法则为导向的生态化经济模式 (B 模式) 。A 模式本质上是一种高强度物质生产与 消费、 高强度资源利用与消耗、 高强度环境污染排 放的强物质化模式,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会不可避免 地形成一种靠过度消耗自然资本及其红利而建立 起来的环境泡沫经济。B 模式是一种能维系环境永 续不衰的大规模的减物质化模式, 通过提高资源环 增长的生态支出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布朗明确 模式才有前途。

两大类型: 以市场法则为导向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

境生产与利用效率, 能以资源环境压力零增长或负 指出, A 模式会导致地球系统崩溃, 人类只有采用 B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编号: 2009CB421106)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编号: 2006BAC18B01) 。 作者简介: 谢高地, 男, 甘肃西和人, 博士, 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源生态学与生态服务。 E-mail:xiegd@igsnrr.ac.cn



2010 年 4 月

谢高地等: 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

783

实际上, 现有世界发展的历程和格局形成过程 中, 隐含两种不同的发展过程, 一种是生态经济化 过程, 一种是经济生态化过程。一般来说, 一个区 域的发展, 先是经历生态经济化的过程, 待经济发 展到一定程度, 就会进入经济生态化过程。我国是 后, 现有区域发展格局和进程呈现不平衡状态, 不 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 经过 30 年的改革开放发展之 同区域如城市与乡村、 沿海和内地处于不同的发展 阶段。尽管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绝对脱 钩的理想化 B 模式, 是我国应致力于追求的发展模 式, 但是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进程、 技术能力、 管

已经在如北京和沿海一些发达城市正在进行, 经济 生态化的思想也正体现在政策制定之中并开始推 进实施, 作者认为, 经济生态化是增加一个区域的 程。在一个过度城市化、 过度工业化或生态资源已 经呈现稀缺状态的区域, 就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推 进该区域经济生态化进程: ①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 环境配置和谐化; ②从生产至消费的全过程生态 化; ③生态资产再造与功能激活。通过上述三方面 的建设与发展, 推动区域经济系统实现从生产理念 到结构与功能的三重转变, 即: 经济生产目标从追 变为物质生产和环境建设同时进行, 从单纯提供产 品转变为同时提供生态服务。 2.1 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配置和谐化 社会经济系统结构上由生产者、 消费者与还原 者三大组分构成, 功能上具有生产、 消费与还原三 大基本功能; 生态环境系统在结构与功能上既是满 足社会经济代谢物质与能量需求的生产者, 也是被 动接受与消纳社会经济代谢系统废弃物的还原者, 以及接受社会生态调控与管制的消费者。区域社 会经济发展不仅受人类生产与消费能力的制约, 受 自然的生产能力与还原能力的制约, 还受人类影响 与调控自然能力的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系统和生 态环境系统耦合联系形成社会经济代谢系统, 完成 社会经济代谢过程, 这一过程是二者之间持续不断 的物质与能量双向交流、 交换, 实现相互之间或其 内部结构、 行为与功能联系的动态过程。区域社会 经济代谢不应以损耗自然资本及其生态服务能力 与价值为代价, 应谋求与自然环境有机平衡、 协同 优化的整体发展。隔离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 生态系统天然联系的区域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 的。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配置, 必定需要彼此适应与和谐, 这就要求优化布局特定 地域空间内产业系统、 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 既充 分利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又不断降低或消除生 态环境破坏。一般来讲, 在过度城市化或工业化的 区域, 需要增加绿色区域的面积, 或者对绿色区域 和建成区域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匹配。 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和谐配置的过程实 质上是通过经济与社会的转型, 使区域的状态进化 求最大 GDP 转变到可持续, 从单纯追求物质生产转 生态成分, 提升区域自然价值的一个渐进式发展过

理水平、 资源生产与利用效率以及它们的空间差异 现实来看, 实现这样的减物质化模式的难度和代价 很大, 过程也比较长, 基本上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模 式。同时, 资源环境的约束和技术管理的滞后迫使 我国也不能继续延用 A 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和生态 态资源环境稀缺的区域推进经济生态化, 在生态资 源丰富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欠发达区域推进生 态经济化, 才是一个明智可行的发展模式, 总体上 这既能克服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又能为实现 理想的生态化经济模式打下基础。本文试图从生 态经济化过程和经济生态化过程视角, 分析区域发 展出现的各种路径和方向, 以弥补用 “模式” 解释区 域发展现象的不足和不能够充分解释的理论困扰。 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生

2 经济生态化过程
目前, 经济生态化还没有形成一个严格规范的 定义。有学者从产业经济角度将经济生态化理解 为通过综合运用清洁生产、 环境设计、 绿色制造、 绿 色供应链管理等各种手段, 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 大、 资源高效利用、 生态环境损害最小的过程; 有学 者将其定义为产业经济的绿色化, 要求在维护生态 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 把人的生产方式、 消 费方式限制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内
[2-4]

。从
[5]

产业层面去理解经济生态化有些狭窄, 叶文虎 认 为经济生态化的内涵是转变经济系统的结构和要 素利用方式, 最大限度降低经济系统运行对资源环 境的影响,, 实现向稳态经济最终目标迈进的过程, 但这一定义显然把经济生态化过程理解为一个单 向的过程了, 并且稳态经济最终目标基本上也是一 个几乎不可实现的目标。实际上, 经济生态化过程

784

资 源 科 学

第 32 卷 第 4 期

到一个新系统的状态, 不是单纯依赖效率提高来保 留现有系统结构。这种过程的完成与新经济形态 的形成与发展, 需要人类改变现有社会经济代谢与 生态资本利用的思维、 行为与组织模式, 使之由 “改 变环境来适应经济社会” 转变为 “调整社会经济适 应环境” 。这需要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 充分注重 并系统考虑区域自然系统的多功能性及其孕育与 支持人类发展的不可或缺性, 把人类活动、 土地利 用、 自然循环和功能协调为统一的和谐的系统。在 任何尺度的规划层面, 都需要提前将所需要保留的 生态空间规划在内, 在现行经济层面上, 需要调整 产业结构, 扩大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 淘汰设备陈 旧、 高物耗、 高能耗、 污染严重的产业部门; 在扩大 绿色空间层面, 需要大力发展园林绿化和环境工程 建设; 在社会层面上,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 态文明伦理观念, 积极提倡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 2.2 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生态化 与传统发展模式以及以小循环与中循环为特 征的企业生态化与产业生态化相比, 经济生态化本 质的变革在于全程生态化。既是创建新的人工生 态和经济社会系统的生态化过程, 也是社会生产、 分配、 流通、 消费到再生产各个环节的生态化过 程。它有目的地改变人与环境、 产业与环境的生态 关系, 是生态与经济一体化的整合过程。这一整合 过程不仅强调产中环节的生态化, 而且同时强调产 前、 产后环节的生态化, 使生态化过程向产前、 产后 延伸, 实现全程生态化, 从而达到资源利用向前延 伸到绿色原料、 绿色能源及工业无机环境的构建, 向后延伸到流通、 消费领域。 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生态化关键是产业链 对接。具体要求包括: ①产业簇群化布局, 即产业 在空间布局呈群落式聚集发展, 在特定的空间内尽 可能内部化废弃物, 高度内循环的生态园区是产业 族群化布局的典型; 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减少生 产过程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 重要基础, 也是污染排放减量化的前提; ③延长和 拓宽生产技术链, 将污染尽可能地在生产企业内进 行处理, 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排放; ④对生产和生 活用过的废旧产品进行全面回收, 可以重复利用的 废弃物通过技术处理进行无限次的循环利用, 最大

限度地减少初次资源的开采, 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 生资源, 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污染的废弃物的排 放; 对无法再资源化的废弃物集中回收、 处理, 扩大 资源再生产业与环保产业的规模发展; ⑤通过生态 工程、 生态设计等, 对技术进行生态化创新, 使用无 害化、 无废料化技术和设备, 为减少污染、 保护环境 提供保证, 促进可再生和可更新的材料更多地替代 传统不可再生和不可更新的资源, 促进在生产流程 投入中逐渐增加使用其他流程排放副产品的规模 和效率, 持续降低并净化产出的废弃物; ⑥培养与 引导人们养成与环境友好的消费与购买习惯。 2.3 生态资产再造和功能激活 在生活富裕与生态环境退化的双重影响下, 人 们对高品质的生态环境、 高度利于健康与环境友好 的产品的追求不断增强, 形成了生态化特征不断增 强的消费者压力与消费需求压力。在生态化消费 者与消费者需求的双重压力下, 创建、 维持与提高 产品的绿色化含量成为重要的市场与竞争力。从 微观层面企业到中观层面产业园区与宏观层面国 家产业安排与管理, 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与第三 产业, 都不断融入生态理念, 逐渐促成了生态与产 业形成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以生态资 本再造 (包括生态资本建设、 恢复、 保育与创造) 与 生态资本的服务功能激活为核心, 以生态产品的生 产、 使用、 回收再利用为基本内容, 一方面表现为产 业绿色化含量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形成了广泛的生 态产业化现象。生态与产业的互动, 最终形成生态 产品化和复合化, 在推动传统的三次产业正在向生 态化方向发展的同时, 派生出环保、 园林、 健康产业 等许多生态服务绿色产业。生态资产再造与功能 激活, 是促进与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配置 和谐化与从生产至消费的全过程生态化的重要且 必要途径, 通过经济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有选择性 的学习, 完善产业链、 改建产业链与创建产业链, 推 进经济系统的结构、 功能及其与自然系统关系的三 重转变与多目标实现。 经济生态化进程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和大都 市已经起步, 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园区与发展循环 经济已进入区域发展的重要工作日程。例如, 北京 市初步确定了生态工业园评价标准; 一项由上海市



2010 年 4 月

谢高地等: 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

785

政府组织的研究项目提出了通过经济生态化提升 上海综合竞争力的构想和未来发展战略, 这一发展 战略被认为是研究上海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理念, 是 未来上海发展的战略目标。由上而下与由下而上 相互结合, 政府引导与企业自愿参与相结合, 从社 会经济代谢的不同层面推进经济生态化, 正逐渐成 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模式战略性调整的重要 特色。

家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与资本来看待, 现有生态资 源管理制度还并没有将之作为资产, 按资产运营规 则进行经营与管理。 我国现有生态资源管理体制最大弊端可以概 括为 “双主体” 虚位 (指生态资源的产权主体虚位与 责任主体虚位) 和 “三权” 混淆 (指生态资源的所有 权、 行政权与经营权混淆) 。在我国, 对生态资源实 行公产权 (归国家或集体所有) , 以行政权、 经营权 管理代替所有权管理, 资源所有权受到多元条块分 割, 国家与集体作为生态资源所有者代表的地位模 糊, 产权虚置或弱化, 各种产权关系缺乏明确界定, 各利益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缺乏协调, 造成权益纠纷 迭起, 生态资源得不到应有的保育和管理。这使得 不仅生态资源正常更新的资金来源被人为阻断, 而 且还造成长期的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价格被严重 扭曲。在生态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 国家陷入一个 突出的两难困境, 一方面, 经济发达地区遭受着生 态资源极度稀缺的限制, 当地居民获取生态服务满 足的意愿一直难以实现; 另一方面, 生态资源富集 区却在承受着严重的 “生态资源诅咒” , 当地居民实 现经济发展的意愿一直难以实现。走出这一两难 困境的根本出路是我们要找到一种合理有效的生 态资源的价值补偿和价值实现机制。 经济学认为能够带来收益的东西即为资产。 生态资源, 无论是天然的自然资源还是经过人类劳 动投入的自然资源, 都可为人类社会带来巨额收 益, 而且,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 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 稳定的价值流。按照资产能带来收益的概念和生 态资源开发利用能给人类带来巨额收益的事实, 生 态资源是资产无疑。既然是资产, 就需作为资产来 管理。生态资源资产化管理有三个基本目标: 所有 者权益得以明确, 生态资产自我积累增值性得以确 保, 产权流转性得以确保。主要管理策略包括: ① 按照生态资源自然规律和生态资源生产实际, 从生 态资源开发利用到生态资源保护、 恢复、 再生、 更 新、 增殖和积累等生产、 再生产活动, 按照经济规律 进行投入产出管理; ②对加入人工劳动的生态资 源, 把原来生态资源业生产和再生产的事业型转变 为经营型; ③对天然生态资源, 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将开发利用权逐步推向市场, 将其收益再投入生态

3 生态经济化过程
仅仅用经济生态化思想和理念, 不足以解释生 态资源丰富而经济落后区域的发展过程, 在这样的 区域, 更迫切和需要的, 则是推进生态经济化过 程。生态经济化是开发利用一个区域上的生态资 源来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增长和人类福利增加, 提 升区域社会经济价值的过程。生态经济化过程可 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传统的生态经济化过 程, 这类似于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 是高生态资源 消耗的强物质化模式。第二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 现代生态经济化过程, 现代生态经济化过程要求合 理保留、 利用、 开发、 保护生态资源, 维护生态服务 功能, 通过生态资源资产化、 生态资产价值化与资 本化、 生态服务提供有偿化和生态补偿来实现区域 经济增长和社会福祉扩大。 3.1 生态资源资产化 在工业体系达到极高水平, 集聚和累积人工资 本的成就达到历史颠峰之时, 人类文明赖以创造经 济繁荣的自然资本却正在急剧减少, 它们在全世界 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衰退。由于更多的 人和经济体面临生命系统更大的压力, 对经济持续 繁荣的制约将更多地取决于自然资本。我国是目 前世界上人均自然资产最为稀缺的国家之一, 与此 相应地也是人均生态服务最为稀缺的国家。在经 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下, 自然资产的储量与生态系统 服务的供给能力都在急剧下降, 与此相反, 由于生 态服务产品的无偿或低价消费, 生态服务的消费总 量却在急剧攀升。在此情况下, 将生态资源资产化 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生态资源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设施, 这一点虽然在我国已得到广泛认可, 但是除 土地之外, 其他生态资源鲜少被作为保障与促进国



786

资 源 科 学

第 32 卷 第 4 期

资源再生产; ④建立生态资源核算制度、 规划制度、 补偿制度和监督制度, 最后形成以生态资源价值促 进生态资源增长、 发展生态资源业的良性循环, 为 社会提供更好的生态服务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2 生态资产价值化和资本化 资产化后的生态资源成为生态资产, 生态资产 是一个区域人民赖以生存、 谋求发展的宝贵财富和 手段, 生态资产价值化和资本化是利用生态资产谋 求发展的一个必要环节。在生态服务的供给、 消费 特征和规律都不是很明确的情况下, 国内外已经采 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估计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 价值的市场成份和非市场成份
[6-8]

将能够资本化。流动性、 增值性与有偿性是生态资 源能转化成生态资本后的重要属性, 只有通过生态 市场, 生态资源的上述属性才能得以实现, 从而完 成从生态资产到生态资本的最终转变, 使生态资源 所有者获得收入流。在我国, 生态市场目前尚处于 培育与创建的理论探讨与萌芽阶段, 生态资源产权 的公有属性与服务的多功能性与外部性客观上决 定, 在操作层面上尚不能依赖纯市场机制来实现生 态资产资本化的条件, 只能通过类市场的机制来实 现。类生态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在像城镇居民拥有 房地产物权一样, 生态资产所有者拥有生态资产的 物权, 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 充分享有生态资产的 所有权、 使用权与经营权; 在生态资产许可的功能 与用途范围内, 生态资产所有者享有自由的生态资 产经营权和使用权, 从而保障自己的合法收益权。 在我国, 培育与创建类生态市场的关键是从体制上 保障生态资产的所有权, 放活经营权, 从而激活资 产所有者的经营意识, 改变以往生态资本经营权基 本虚位的状况, 促进生态资产更多、 更充分地转化 成为经济的生产要素, 成为生产的有偿资本。生态 资产资本化的可能途径包括: ①生态资产流转和交 易: 通过土地承包制、 林权制度、 草权制度与山权制 度等改革, 完善和建立生态资产流转和交易制度与 市场, 在许可的生态资产用途内, 鼓励生态资产所 有者通过转让、 租赁、 承包、 买卖与 “身份置换” 等形 式, 流转与交易生态资产使用权, 甚至在自愿的基 础上放弃生态资产所有者身份, 由农村居民转化为 城镇居民; ②生态资本证 劵 化经营: 通过生态资本 证券化经营, 促进生态资本规模化经营, 并使生态 资产成为可以抵押的资产, 丰富资产所有者的资金 来源与收益途径。生态资本证券化经营的途径非 常丰富, 例如生态资产折价入股, 资源所有者按股 分红, 再如一些地方推出的土地债券; ③生态资本 产业化经营: 在生态资本产业化经营中, 生态资产 不仅是一种投入, 而且是某一产业的支柱性投入与 增加值收入来源。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生态资产, 都具有资产化成为生态资本的可能。只要探索出 合适的途径, 即使生态公益林、 自然保护区与造林 都具有资产化经营的可能。生态保育、 野生动植物 保护与休闲生态旅游一体化经营的众多成功典型,

, 由于各种方法后

面的假设条件和局限性, 评估结果具有很大争议。 因此有必要将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价值的主要特 征和估价基础给予厘定。 在我国经济学界, 劳动价值论居于主导地位, 根据劳动价值论, 生态系统服务中由于没有包含人 类劳动时间, 所以是没有价值的。要在我国说服人 们生态服务具有价值, 首先需要确立生态服务的 “效用价值” , 根据效用价值论, 生态系统服务具有 价值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 具有效用, 二是生态系统服务具有稀缺性。由于人 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态系统服务已经 成为一种稀缺资源, 同时科学研究证明了生态系统 服务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人承认生态 系统服务对人类生存发挥的重要作用, 显然, 生态 系统服务满足了两个必要条件, 生态系统服务具有 效用价值。 目前, 国内和国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都 难以得出让公众和学术界普遍接受的结果, 这反映 了该领域研究方法还不成熟, 需要继续完善 。如 何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单位价值量是核算生 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核心。由于我国缺乏完善 的市场环境, 如何选择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作为衡 量生态系统服务的单位价值量仍然还是一个难 题。目前普遍采用的市场价格很难真实反映消费 者剩余, 从而导致单位价值或者说最终价值评估结 果的不准确。急需开发适合我国生态系统状况和 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工具。 在生态资源资产化并能够价值化后, 生态资产
[9]



2010 年 4 月

谢高地等: 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

787

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市场是保护自然、 生 态资产与生态资产所有者收益的有效途径。 3.3 生态服务生产者收费和消费者付费 生态系统通过其功能和过程向人类提供各种 生态服务, 这种生态服务的产生、 形成、 供给、 消费, 与人类社会生产其他服务和产品有着巨大的区别 和差异。生态服务生产特点表现为: ①生态服务供 给量主要取决于生态系统本身的规模和功能: 人类 要提高生态系统服务量, 只有通过扩大生态系统规 模和提高生态系统功能两个途径实现; ②生态服务 生产过程主要是自然生产过程, 人类活动可以调控 这一过程从而能够增加和减少生态系统服务生产 量或供给量: 生态系统是人类控制之下为人类提供 生命支持的一个最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的系统。 这个系统在生态系统变化的自然过程中, 通过其结 构、 生态过程和功能, 与地形地貌、 植被、 土壤、 生物 多样性、 生物生产量等要素构成一个环境整体反映 出对人类有用性、 景观自然协调性、 环境的承载能 力和自身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通过自然过程和 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为人类生存提供生态服务和产 品, 随着对生态系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人们认识 到,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生产量或供给量有 重要的影响, 大量结果表明, 自然生态系统被转化 为人类管理和控制的生态系统, 很大程度上改变了 陆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物理组成和功能。在转化 过程中自然生态系统的有些供给量被弱化或损害, 与此同时其他供给量却被强化, 如生物多样性可能 下降, 但食物和原材料生产功能被加强。 生态服务的消费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对生态 服务的消耗、 利用和占用。与对普通消费品的消费 不同, 人类对生态服务的消费有如下特点: ①生态 系统服务的过度利用和滥用: 在目前消费模式内可 以发现, 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过度利用, 这种消费模 式超过基本需求的几倍。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 人 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过度利用和滥用正在导致生 态系统服务的下降; ②利用不足: 对生态系统服务 所提供的一些自然再循环能力利用不足; ③生态系 统服务的无偿使用: 生态系统服务之所以过度利用 和滥用的原因, 在于生态系统服务被现有经济模式 和理论看成是无价值的, 只有部分生态产品有自己

的市场价格, 通常这些市场价值还是非常低的。另 外生态服务除一些产品服务之外, 其余的生态服务 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都是通过 “无形” 的力量而给 人类社会带来某些变化, 这种 “无形性” 是生态服务 表现的一般形态, 一般而言, 由于人类经济价值的 取向, 导致的是人类为了索取有形的生态服务而同 时破坏甚至毁灭一些无形的生态服务。 金融和加工资本大规模增长的过去 200 年, 伴

随着一套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的异常的经济理论, 这种理论把经济过程看成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一 种脱离现实周期性的价值流动, 在这种经济理论指 导下的经济扩张造成沉重的生态负担, 正在引起或 加深多种形式的社会不幸和冲突。因此, 现代社会 的生产应该更多地追求一种生态服务的生产, 尽管 目前的现实仍然是生态服务还被排除在经济政策 和决策的制定之外, 在正式的资源管理结构和程序 中一般被忽略, 一些重要的生态服务还没有包含在 传统的经济模型中。随着生态资源的日益短缺, 生 态经济化进程和经济生态化进程的加快, 生态服务 提供者收费机制和生态服务消费者付费机制终将 会得以建立, 生态服务产业会得以蓬勃发展, 它将 会对全球经济模式产生难以预估的重大影响。现 行的排污费、 碳税、 水资源费实际上是生态服务消 费者付费的实证, 生态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中有相当 一部分实质上是生态服务提供者收取的生态服务 费。排污权交易、 可转换的土地开发权是典型的基 于市场机制的生态服务交易方式, 而生态补偿则是 政府或第三方干预下的生态服务收费与付费机 制。很多生态服务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与生产、 消费 的生态外部性, 这客观上决定: 只有政府部门在明 晰生态资本产权、 生态服务责任和利益的主体与时 空边界和畅通生态服务交易通道等方面积极探索, 生态服务交易市场才可能逐渐得以建立并发展起 来, 市场机制才能在生态资源配置中发挥优势, 促 进生态服务朝价值最大化、 最稀缺的地方配置, 促 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持续协调而高效地运行。 目前实践中已经存在一些生态经济化的模式 和形式。主要典型有: ①在生态保护中融入市场机 制。如海南省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发 展生态旅游, 通过旅游开发积累资金, 然后把旅游



788

资 源 科 学

第 32 卷 第 4 期

业发展中获得的一部分资金再用来保护生态, 现

在, 海南省财政收入约有 40%以上来自于旅游业收 入; ②将生态建设本身作为一项产业。比如树林建 造与管护, 种树机制和砍伐机制相结合, 让生态建 设单位通过提供林产品获得利益。

境矛盾问题上, 要坚持走 “政府为主, 市场为辅” 的 管制道路。 然而, 我国能否坚持并快速推进我国特色的经 济生态化和现代生态经济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关 键在于政府, 特别是政府能否履行好下述六大职 责: ①推进生态文明观的建立与深化; ②制定富有 战略性长远发展眼光的综合规划、 各类专项规划与 发展年度规划, 定期评价、 反馈与调整, 使发展道路 有蓝本可循, 避免活动的盲目性、 片面性、 地区主义 性与决策服务滞后性; ③建立系统、 完善、 科学、 高 度可执行的生态环境管制规制; ④有效培育、 监管 生态服务市场; ⑤在处理国际产业转移、 产品贸易 与参加国际环境规制的过程中, 要警惕西方国家的 生态殖民主义、 技术保护主义、 对我国经济产业链 的切割与碎化和它们借 CDM 机制对我国绿色产品 断特别是后两者,并积极应对; ⑥在协调区域发展的 仍然落后区域的发展权, 实施生态补偿, 避免生态 殖民主义。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
[ 1 ] 莱斯特. 布朗著. 林自新,暴永宁(译). B 模式 2.0: 拯救地球,延续 [ 2 ] 司武飞, 周浩. 论流域经济产业生态化范式选择 [J]. 北方经济, [ 3 ] 程柯,丁萍. 产业生态化模式与保障机制分析——基于循环经 [4] 济的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08,(7):60-61. 华大学出版社,2004. 2008,21(2):191-196. T.E.Graedel, BR Allenby 著. 施涵 ( 译). 产业生态学 [M]. 北京: 清 2006,(10):13-14. 文明[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4 讨论与展望: 我国要走经济生态化 和现代生态经济化相结合的道路
目前的商品生产-消费体系是造成生态系统 损失的主要原因, 未来的经济进步依赖于生态服务 价值得到充分的评价与应有的体现, 最有利的利用 环境的关键是由单纯追求劳动生产率拓展到同时 追求自然资源生产率, 社会中至少需要有一种机制 来保障或规制生态系统服务的生产、 消费和价值实 现。我国未来的发展, 无论是反映空间组合的区域 发展, 还是同一区域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策略, 都需 要考虑走经济生态化和现代生态经济化相结合的 道路。在经济全球化和生态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在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生态环境资源稀缺的区 域推进经济生态化, 在生态资源丰富而经济发展水 平较低的欠发达区域推进生态经济化, 可能是一个 明智可行的发展模式, 总体上这既能克服传统经济 增长模式的缺陷又能为实现理想的生态化经济模 式打下基础。 当前, 我国刚刚步入经济生态化和现代生态经 济化的起始阶段。推进国家经济生态化和现代生 态经济化耦合发展的进程, 涉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 复杂、 多样、 广泛的社会经济矛盾与利益冲突, 需要 全国各个领域的所有组织、 机构与个人在思想与行 动上切实地吸收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积极探索推进 节约型、 循环型与和谐型社会的建设与不断深化的 发展道路。 在经济生态化和现代生态经济化相结合的发 展道路中, 离不开市场机制, 而市场机制的有效发 挥需要政府宏观管制机制有效、 协调与适当的定 位、 支持、 配合与实施。在经济发展上, 我国应坚持 深化 “市场为主, 政府为辅” 的管制道路; 在生态环 境保育与处理经济与环境关系、 国际与国内资源环

市场、 绿色技术及潜力巨大的生态资源的掠夺与垄 过程中, 要充分承认生态资源丰富而社会经济发展

[ 5 ] 叶文虎, 万劲波. 再论循环型经济的构建 [J]. 环境科学研究, [ 6 ] 谢高地, 张镱锂, 鲁春霞, 等. 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 7 ] 谢高地, 肖玉, 甄霖, 等. 我国粮食生产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 [J]. [ 8 ] 谢高地,肖玉,鲁春霞.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 局限和基本范 [ 9 ] 谢高地,甄霖,鲁春霞,等. 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 消费和价值化 [J]. 资源科学,2008,30(1):93-99. 式[J]. 植物生态学报,2006,30(2):191-199.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13(3): 10-13. [J].自然资源学报, 2001,16(1):47-53.



2010 年 4 月

谢高地等: 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

789

Ecological Economization and Economic Ecologization in Succession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2.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2617, China)
2 XIE Gaodi1, CAO Shuyan1,

Abstract: Current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ystems are usually accompanying ecosystem losses. Future progr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not be achieved without fully evaluating and reflecting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Facing increasingly acut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egrading environment and exhausted resources, most countries and regions are trying to explore new development ways. The theory of moving from Plan A, business-as-usual, onto a new path-Plan B is not going to work for China because it is inadequat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and decision-making support to China’ s development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ccession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uthors focus on discussing the connotation and elements of ecological economization and economical ecologization. The ecological economization contains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o coordinate regional economical-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capital protection; 2) to promote the ecologization of the whole production-consumption processes, and 3) to reconstruct and revitalize ecosystem capital and functions. The key components of ecological economization are comprised of: 1) to value, manage and use ecological resources as assets; 2) to realize the worth of and capitalize the ecological assets; 3) to monetize both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Some suggestions on China’ s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the future are given as follows. The way of coupl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ization and economical ecologization is suggested to take. This mean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shift of the development way to a mode of economical ecologization over developed areas with inadequate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o a mode of ecological economization over the undeveloped areas with abundant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system services. Key words: Ecological resources; Ecological economization; Economic ecologization; Ecosystem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gress and model





  本文关键词:发展转型的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过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81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381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f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