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河南省卫辉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及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16 21:02

  本文关键词: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年

河南省卫辉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及评价研究

范士富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时期,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和调整,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唯一的选择。 本文以卫辉市的农业为研究对象,对卫辉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而后结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启示,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文献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理论的研究,结合卫辉市农业发展的实际,引入系统论的方法,把卫辉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研究,在分析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子系统的基础上形成对系统整体的综合认识,从而对卫辉市农业可持续系统下的生产、经济、生态、社会、技术等五个子系统进性具体的分析。 通过建立卫辉市农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其权重,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功效函数评价模型对卫辉市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对系统的运性态势作出客观评价,得知:从“八五”到“十一五”期间,卫辉市农业表现出持续较快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各方面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增强,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整体良好,但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相对缓慢。 通过对卫辉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其制约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合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取向及启示,,得出相关结论认为:卫辉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优势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最后,本文结合卫辉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际给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建民;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取向[J];经济学家;1998年02期

2 张建国;俞益武;朱志泉;蔡新光;袁益钧;蔡碧凡;;浙江休闲观光农业现状评价与发展对策[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嫱;王绍斌;王嘉;琚慧媛;;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2 张建国;俞益武;蔡碧凡;何方;;浙江新昌休闲农业产业带规划布局与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3 韩申山;;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4 刘娟;孙素芬;郭强;;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理论与途径探析——以北京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5 王娜;刘玲;;嘉善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1期

6 韩远彬;;丽水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2期

7 龙晓辉;周卫军;郝吟菊;余宇航;薛涛;;我国水资源现状及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1期

8 王节;汪慧玲;;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7期

9 汪如钢;丁蔓琪;;塘栖休闲观光农业经济开发策略——以枇杷产业为例[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10 张建国;;苗圃改造型休闲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的实践探索——以安徽芜湖天鹰苗木生产基地为例[J];北京园林;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建国;夏盛民;王祖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休闲农业健康有序发展[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彭贤伟;;喀斯特生态治理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贵州清镇红枫湖示范区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3 宋晓红;何永刚;;农药化肥塑料薄膜的不当使用所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刘娟;孙素芬;郭强;曹承忠;;北京市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的理论与路径探析[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5 蔡壮;;东北黑土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三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占魁;临夏回族自治州特色经济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刘梅;农户可持续农业生产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刘红;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雍会;农业开发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影响及对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5 毕安平;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钧;中国篮球职业化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7 赖亚兰;重庆三峡库区高效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8 郑少锋;农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及控制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9 张生瑞;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与评价[D];长安大学;2002年

10 杨涛;经济转型期农业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莉;定西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与对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丹;我国农村土地信托法律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石弢;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政府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丽满;我国农地利用生态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雪敏;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抒谊;党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杨宣;基于DEA方法的湖北省农地利用效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慧;对循环农业的哲学思考与发展道路探索[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戴向洋;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木淋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一新;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年02期

2 冯东书;数字浙江[J];记者观察;2004年02期

3 周小和;论东南沿海地区城市化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J];经济问题;2004年06期

4 葛立成,聂献忠;旅游业的新增长点——浙江工农业旅游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05期

5 林秀琴;台湾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启示[J];台湾农业探索;2002年01期

6 吴伟光,沈月琴,顾蕾,徐秀英,李兰英,周国模;制度创新和森林生态旅游价值的实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7 俞益武,于由;浙江生态省建设与发展生态旅游的关系[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钱杭园,严少君,朱铨,尹其康;生态观光区的形象定位和传播策略[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小黎;珠江三角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热带地理;2004年01期

2 欧志文;;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业清洁生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徐再高;李治邦;;略论科教进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农业与技术;2006年02期

4 龚瑞祥;;生态环境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1年02期

5 彭宏祥,何新华;大石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年05期

6 谭仲军,胡朝汛;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年04期

7 谢培秀;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预测;1997年06期

8 陈谷;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草业[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8年08期

9 李周;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评罗必良等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趋势、机理及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05期

10 邹汇风;生态环境亟待保护 人与土地和谐相处——苏州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苏南科技开发;200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作雄;;广西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曙东;陈丹梅;缪仕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安和平;;贵州退耕还林的途径与农业可持续发展[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胡译弘;金焱鑫;李如荣;许厚祺;张娅香;;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扬州市江都县(市)农业持续发展的剖析[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李宗义;;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耕地保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张世贤;;培肥地力与农业可持续发展[A];中国农业地学研究新进展——2000年全国农业地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楚桂芬;周新强;郑启伟;;河南省农药安全应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A];全国安全用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黄玩群;;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A];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开发与管理论文集[C];2000年

9 张海林;;土壤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A];21世纪作物科技与生产发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10 管荣;;浅谈IPM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A];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下)[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瑾;[N];张掖日报;2005年

2 特约记者 赖永兴;[N];韶关日报;2009年

3 见习记者 郭怀沔;[N];人民政协报;2003年

4 季铸;[N];经济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王世纪;[N];河南科技报;2000年

6 张莉;[N];新农村商报;2007年

7 记者 曹茸;[N];农民日报;2009年

8 郭丽娜 王志奇 徐磊;[N];承德日报;2010年

9 王喜根 蔡逸;[N];江苏经济报;2004年

10 市政协经科委;[N];扬州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博;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徐敏;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融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邹积慧;黑龙江垦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新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4 周兴河;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问题与对策[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严奉宪;中西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6 黄璟;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7 姜太碧;城镇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8 陈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9 周荣荣;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取向与生态建设的跃迁[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10 顾时贵;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士富;河南省卫辉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及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2 黄柳林;广西石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3 熊玉娟;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1年

4 王德霞;农业乡镇循环经济模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雅芹;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罗清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孙文婷;张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8 李剑峰;渭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王会争;民族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10 黄永亮;临沂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2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42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4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