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框架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本文关键词: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年
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框架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以西双版纳景洪市为例
邹秀萍 齐清文 莉莉 王菊翠
【摘要】:近年来生态威胁的频繁出现,促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安全状况进行新的认识和把握。而作为生态安全的核心问题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框架的建立和指标体系的选取还需不断的发展与完善。文中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分析了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了区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的概念模型,即“压力—反馈—调控”模型。并以云南省景洪市域为例,在这一模型的指导下构建了景洪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生态环境系统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415105)
【分类号】:X826
【正文快照】:
1引言 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生态系统的不断退化已经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安全的生态环境,因此,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成为倍受关注的领域川。 西双版纳是我国唯一保存热带雨林较为完整的地方,是地球同纬度唯一的一片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薇薇;谢永生;王继军;;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2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志强,程国栋,徐中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2 赵士洞;新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背景、任务和建议[J];第四纪研究;2001年04期
3 付在毅,许学工,林辉平,王宪礼;辽河三角洲湿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玉香;刘青广;张云;;乌鲁木齐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2 汤博;李俊生;罗建武;;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3 夏海兰;;江苏省淮安市2006年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4 付光辉;刘友兆;;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5 袁欢;郑钦玉;;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6 门可佩;张鹏;;基于主客观联合赋权的上海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7 刘燕玲;刘树庆;薛占军;严永路;侯冬利;;保定市郊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8 李海波;吴泉源;常方云;姚磊;许颖;;污水灌溉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黄水河流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9 刘树;梁漱玉;;芦苇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对芦苇产能的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07期
10 程文龙;;基于景观结构的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青;李富程;慕长龙;;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生态风险评价[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孙云鹏;;生态风险的气候变化情景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包慧娟;王永芳;;沙漠化生态风险评价概述[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军;崔秀丽;赵金龙;;构建河北省农业生态安全预警机制的理论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万绪才;;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生态安全影响评价理论探讨[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付光辉;刘友兆;;浅析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构建[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孟东平;张金屯;;山西省能源重工业复合生态带生态风险评价[A];2004年北方七省市植物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赵先丽;周广胜;周莉;吕国红;贾庆宇;谢艳兵;;辽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的特征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生态气象业务建设与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肖笃宁;;干旱区生态安全研究的意义与方法[A];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杨娟;蔡永立;;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以崇明岛为例[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基于系统仿真和情景模拟的崇明生态安全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邱桔;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4 杨俊鹏;辽河口潮滩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艳丽;民勤县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黄桂林;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张智全;庆阳市生态承载力与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8 郭永奇;基于生态安全的新疆兵团农地利用评价及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9 毕安平;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天放;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蕾;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京钊;基于LUCC与RS/GIS的济南市生态安全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田素娟;基于区域远期土地利用规划的黄河口湿地景观变化及保护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永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5 王鹏;辽宁省海岸带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于鹏飞;基于区域发展的滨海湿地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尹业彪;基于3S技术的焉耆绿洲水土安全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田艳;黄山风景区生态风险分析与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蒋雯;省级环境绩效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虞湘;1997—2004年浙江省金衢盆地湿地动态变化分析和生态健康评价[D];浙江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左伟,王桥,王文杰,刘建军,杨一鹏;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1期
2 陈东景,徐中民;西北内陆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地区为例[J];干旱区地理;2002年03期
3 张金萍,张保华,刘衍君,周长辉;中国农业生态安全及相关研究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5年02期
4 尹晓波;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孔正红;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优化生态—生产范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2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丁辉;黄磊;谢柯;贺佳;;四川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2 李闯;刘吉平;;近30年霍林河流域中下游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孔祥斌;刘灵伟;秦静;;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北京大兴区耕地质量评价[J];地理学报;2008年08期
4 饶清华;邱宇;王菲凤;许丽忠;张江山;;福建省山仔水库生态安全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5期
5 温淑红;温学飞;安钰;;基于DPSIR模型对宁夏同心旱作补水农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1年05期
6 肖薇薇;谢永生;王继军;;黄土丘陵区典型县域农业生态安全综合评价——以延安市宝塔区和安塞县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4期
7 刘振举;蔡强国;李国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胁迫下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6期
8 张永贺;陈文惠;罗丽娟;;吉林省西部农业生态安全评估及空间格局变化研究[J];土壤与作物;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吉平;李闯;王海霞;;吉林省西部近30年农业生态安全评价[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兵;黄土丘陵区流域生态恢复环境响应及其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春;农业技术推广效果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冉伟;渭北旱塬果园生态系统演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春艳;岷江流域生态安全及其预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4 马书明;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和预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郑玉阁;基于RS的地震灾害生态环境影响评价[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金万超;土地利用数据库在生态学上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伟;延平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8 任春燕;黄土丘陵区主要农业生态经济模式效益评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刚;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工程影响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田梓杨;广东典型养殖海湾生态环境安全预警评价[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3 郭芳华;生态保护型林业与国家生态安全的关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4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5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6 张志强,孙成权,程国栋,牛文元;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趋向[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6期
7 刘岳峰,邬伦,韩慕康,任劲松;辽河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影响评估[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8年02期
8 殷浩文;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程序[J];上海环境科学;1995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赵永新;[N];人民日报;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中根,夏军;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方法研究[J];长江职工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蒙吉军;赵春红;;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J];应用生态学报;2009年04期
3 叶有华;尹魁浩;梁永贤;;城市生态资源定量评估[J];环境科学研究;2010年11期
4 李海燕;罗春雨;高玉慧;曹姗姗;崔玲;;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4期
5 张瑞斌;王三洲;赵言文;于莉;张颖飞;;基于SPSS的灌河口区域生态承载力评价[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黄惠,马俊杰,王伯铎,林积泉,周立波,张铭;灰色关联度法在区域生态示范建设可持续发展分析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005年02期
7 谢志仁,刘庄;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03期
8 周增春;景洪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点位优化[J];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S2期
9 王小雨,胡明忠;浅谈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J];中国环境管理;2002年04期
10 唐勤;景洪市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J];云南环境科学;2003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秀萍;齐清文;莉莉;王菊翠;;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概念框架及指标体系的建立——以西双版纳景洪市为例[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王介勇;刘彦随;;东部沿海地区农村生态安全评价及可持续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曾群;喻光明;杨珊;赵帆;罗秋月;林冬梅;;基于RS/GIS的汉江流域中下游生态安全预研究[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焦越平;;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预警系统的指标选取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5 杨志;陈静;陈华;佟颖;叶浩;;建设武昌环境友好型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曾嵘;魏一鸣;范英;李之杰;;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年
7 孟令尧;;城市社会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及应用[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刘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评价与综合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9 石秋池;;建立水生态学指标体系的思考[A];中国水利学会2002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高丽峰;曲向荣;赵丹丹;;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电子废弃物再利用的指标体系的构建[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景科;[N];云南科技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凌翌;[N];成都日报;2007年
3 吴永红;[N];安徽日报;2006年
4 黄晓娟;[N];潮州日报;2009年
5 霍晓丽;[N];河北日报;2007年
6 蒋洪强;[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夏军(中国科学院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孙扬波(黄河水利委员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局);[N];中国水利报;2005年
8 ;[N];经济日报;2003年
9 石秋池;[N];中国水利报;2001年
10 谢勇;[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丰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2 郭秀锐;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黄思光;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谌宏伟;污染场地健康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5 徐学珍;云南山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6 贺瑞敏;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7 朱丽;广州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欧健;厦门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关琰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郑丽波;基于SDSS的县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基于RS和GIS的泰安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2 乔春明;蓟县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刘艳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实例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孙述海;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常亚东;电网环境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及评估软件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6 陈欢;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改良碱化土壤示范区的综合效益评价[D];清华大学;2005年
7 姚晓军;煤炭开发区域的生态承载力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8 王欢;哈尔滨市环境承载力评估与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杜宇;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10 丁言峰;生态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及实例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22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142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