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研究 ——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05 09:22
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产业经济主导下的人口集聚、城镇扩张和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伴之而来是巨大的生态压力;生态环境通过人口驱逐、政策干预等也对城镇化产生约束效应。旅游地作为一种特殊的地域类型,显著的环境依托性使得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更为凸出,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深度挖掘文化优势,围绕文化旅游做大做强产业链,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积极探索绿色、低碳、生态的城镇化道路。本文基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2000-2015年4个时间截面的社会经济数据、遥感影像图、土地利用资料及实地调研结果等,尝试构建旅游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区内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及演化,并探讨其驱动机制,为促进旅游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优化策略。从空间格局来看,首先在空间类型特征上各县域单元逐步由拮抗阶段-磨合阶段-协调阶段过渡,城镇化与生态环境长期处于动态耦合,尚未改变城镇化水平滞后于生态环境的整体面貌;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形成了“两山夹三谷”的分布格局。其次在空间关联特征上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二元结构形态,形成了以黄山市区为核...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丨一二三产业比重及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GDP比重??
图1|2】??=
速阶段,城镇化率介于30%-70%之间,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城??镇化发展加快,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3)稳定阶段,城镇化率高于70%,城镇??化达到较高水平,发展速度趋于平稳,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1?0?''?100??肪_?—I?&?终酬t?j????w?i?K???……??.…/?i??*?/?!?■?sm-a?/?j??l?臟9?/?I?*?7?!??/?;?中_玲?/????J?:?30?/?:??I?:??时阐?射??图2.?1城镇化进程三阶段与四阶段划分??但是,方创琳等_通过对建国57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的深入分析,??修正了诺瑟姆提出的三阶段论,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四阶段论,即城镇化初期阶??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皖南示范区旅游城市化空间分异及其机制研究[J]. 朱道才,孙家敏,陆林,杨洋. 华东经济管理. 2017(04)
[2]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的时空耦合特征[J]. 刘玉,潘瑜春,唐林楠. 经济地理. 2017(02)
[3]泛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空间特征与驱动机制[J]. 孙黄平,黄震方,徐冬冬,施雪莹,刘欢,谭林胶,葛军莲. 经济地理. 2017(02)
[4]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J]. 方创琳,周成虎,顾朝林,陈利顶,李双成. 地理学报. 2016(04)
[5]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测度与比较[J]. 贾兴梅,李俊,贾伟. 经济地理. 2016(02)
[6]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分析[J]. 袁丹,欧向军,唐兆琪,徐蕖.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5(11)
[7]吉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J]. 谭俊涛,张平宇,李静,刘世薇.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2)
[8]旅游引导的乡村城市化——以阳朔历村为例[J]. 保继刚,孟凯,章倩滢. 地理研究. 2015(08)
[9]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J]. 崔木花. 经济地理. 2015(07)
[10]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一个多维度的中外比较研究[J]. 李志飞,曹珍珠. 旅游学刊. 2015(07)
硕士论文
[1]安徽省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研究[D]. 宗素涛.安徽财经大学 2015
[2]广东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D]. 钟雪辉.华南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23497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丨一二三产业比重及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GDP比重??
图1|2】??=
速阶段,城镇化率介于30%-70%之间,城镇人口快速增加,城??镇化发展加快,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3)稳定阶段,城镇化率高于70%,城镇??化达到较高水平,发展速度趋于平稳,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1?0?''?100??肪_?—I?&?终酬t?j????w?i?K???……??.…/?i??*?/?!?■?sm-a?/?j??l?臟9?/?I?*?7?!??/?;?中_玲?/????J?:?30?/?:??I?:??时阐?射??图2.?1城镇化进程三阶段与四阶段划分??但是,方创琳等_通过对建国57年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的深入分析,??修正了诺瑟姆提出的三阶段论,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四阶段论,即城镇化初期阶??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皖南示范区旅游城市化空间分异及其机制研究[J]. 朱道才,孙家敏,陆林,杨洋. 华东经济管理. 2017(04)
[2]京津冀地区县域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的时空耦合特征[J]. 刘玉,潘瑜春,唐林楠. 经济地理. 2017(02)
[3]泛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空间特征与驱动机制[J]. 孙黄平,黄震方,徐冬冬,施雪莹,刘欢,谭林胶,葛军莲. 经济地理. 2017(02)
[4]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J]. 方创琳,周成虎,顾朝林,陈利顶,李双成. 地理学报. 2016(04)
[5]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协调水平测度与比较[J]. 贾兴梅,李俊,贾伟. 经济地理. 2016(02)
[6]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分析[J]. 袁丹,欧向军,唐兆琪,徐蕖.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5(11)
[7]吉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J]. 谭俊涛,张平宇,李静,刘世薇.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2)
[8]旅游引导的乡村城市化——以阳朔历村为例[J]. 保继刚,孟凯,章倩滢. 地理研究. 2015(08)
[9]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J]. 崔木花. 经济地理. 2015(07)
[10]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一个多维度的中外比较研究[J]. 李志飞,曹珍珠. 旅游学刊. 2015(07)
硕士论文
[1]安徽省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研究[D]. 宗素涛.安徽财经大学 2015
[2]广东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D]. 钟雪辉.华南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323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323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