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1 18:4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背景下,生态城市建设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然而,受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影响,中国对生态城市及其外延更广泛的生态城镇的研究多集中于经济基础和环境条件较好的中、东部地区,对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欠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少,为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有必要对西部地区的生态城镇建设进行深入研究。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典型代表,其生态城镇发展模式的研究不仅能够为甘南州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以为其他类似区域的生态城镇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有益参考和模式样板,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利于形成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绿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本文在系统总结和概括国内外生态城镇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从多方面简要概括甘南州的区位特征,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和预测生态承载力水平,实证分析其经济、社会和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判定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并通过构建生态城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评价模型剖析其城镇化发展时空特征,...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图1-2?21世纪以来中国和全球城镇化率??Fig.?1-2?The?urbanization?rate?of?China?and?global?since?the?21st?century??

甘南藏族自治州


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北与白石山、太子山相连,与临夏回族自治州相靠;南有??岷山,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西接西倾山、积石山,与青海省果洛州、??黄南州相连;东靠迭山、光盖山,与定西、陇南地区毗邻(图3-1),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起伏不大,海拔3000 ̄4000米,是西北青藏高原进入四川盆地所经地区。??无霜期短,日照时间时长,常年气温较低,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是全国“六大绿色宝库”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草甸草原,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A??\?夏回族自治州??%?^?p?0?i.i?^?^r\??0?30?60?千米??1

构成图,生态承载力,甘南州,构成图


Fig.?3-4?The?pie?graph?of?eco-capacity?per?capita?in?Gannan?from?2000?to?2015??南州2000—2015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构成(图3-4)来看,林地和草率最大,占人均生态承载力的70%,建设用地的贡献率较小,而水域的贡乎为0。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协调好土地资源的供需平衡,加强林地、??地的保护,增强城镇建设控制与保护基本农田相结合,提升各类土地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生态承载能力。??上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呈逐年递减态势,各构成类型变化趋势也不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J]. 张佩佩,董锁成,李泽红,马蓓蓓,李飞.  生态科学. 2017(02)
[2]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J]. 张佩佩,董锁成,李泽红,马蓓蓓.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01)
[3]中国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现状与实践问题思考[J]. 蒋艳灵,刘春腊,周长青,陈明星.  地理研究. 2015(12)
[4]重庆市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J]. 王志章,刘天元,贾煜.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09)
[5]中原城市群9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J]. 崔木花.  经济地理. 2015(07)
[6]呼和浩特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 郭嘉铭,金良,董锁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04)
[7]人地关系视角下河西走廊地域建筑生态文化[J]. 胡月文.  建筑与文化. 2015(04)
[8]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J]. 王新越,宋飏,宋斐红,于世远.  地理科学. 2014(09)
[9]内蒙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J]. 巩芳,李婷.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09)
[10]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关系的实证分析[J]. 胡春春.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07)

博士论文
[1]东北国有林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荆立新.东北林业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甘肃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 米海峰.兰州大学 2016
[2]北京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 罗楠怡.首都师范大学 2014
[3]快速城市化地区人地系统时空耦合演化研究[D]. 郑元文.山东师范大学 2014
[4]老龄化社会背景下山东省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研究[D]. 郝宏钟.山东大学 2013
[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比较研究[D]. 卢虹虹.复旦大学 2012
[6]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预警研究[D]. 白玉凤.西南财经大学 2012
[7]胡锦涛人才战略思想研究[D]. 刘锡林.湖南大学 2009
[8]福州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评价与对策研究[D]. 罗栋燊.福建师范大学 2008
[9]中小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途径与实证研究[D]. 陈敬仁.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0]宁夏平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D]. 马海龙.宁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356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356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2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