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国情数据的合肥市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0 02:30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的关键过程。对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够从不同维度反映出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等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和自身的特性,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发挥出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应用的潜力和价值,使其成果能够完整的被吸收和应用,为国为民服务。本文以2015年和2017年的合肥市高分影像、国情数据库成果为基础数据,兼顾其他成果数据,以合肥市四个辖区为研究区域,运用Arc GIS、Fragstats和Excel等软件,结合数学建模、3S技术、空间分析等技术手段,分析合肥市地表覆盖要素基本特征;最后实例研究,根据合肥市地理国情数据对其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从生态学多风险源、多风险受体和多风险效应三个层次,利用层次分析法、隶属度函数法、综合指数法等构建合肥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合肥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最后结合合肥市生态环境现状和实际发展需要,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防控措施。主要结论如下:(1)合肥市地理国情要素统计分析结果:合肥市的高程值在-81m-265m之间,坡度值分布在0°-60°之...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理国情研究
1.2.2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水文条件
2.1.4 地质地貌
2.1.5 土壤与植被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人口状况
2.2.2 经济概况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2.3.1 数据来源
2.3.2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合肥市区地理国情要素统计分析
3.1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
3.2 统计分析原则
3.3 统计分析方法
3.3.1 空间量算
3.3.2 比率分析法
3.3.3 叠加分析
3.3.4 缓冲区分析
3.3.5 地统计分析
3.3.6 插值分析
3.4 合肥市区地理国情要素统计分析成果
3.4.1 交通网络统计分析
3.4.2 地形地貌统计分析
3.4.3 地表覆盖统计分析
3.4.4 房屋建筑区统计分析
3.4.5 河流水系统计分析
第四章 合肥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1 土地利用现状
4.1.1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4.1.2 土地利用动态转移分析
4.1.3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4.2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
4.2.1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
4.2.2 景观水平指数变化分析
4.2.3 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变化分析
第五章 合肥市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5.1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5.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指标因子的确定
5.1.3 指标标准化处理
5.1.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1.5 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5.1.6 土地生态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5.2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分析
5.2.1 评价结果
5.2.2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分析
5.3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防控措施
5.3.1 切实保护耕地,合理配置城区土地资源
5.3.2 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复城市生态功能
5.3.3 加强人口控制,缓解区域人口压力
5.3.4 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5.3.5 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财政支持,发展循环经济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427470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地理国情研究
1.2.2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气候条件
2.1.3 水文条件
2.1.4 地质地貌
2.1.5 土壤与植被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人口状况
2.2.2 经济概况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2.3.1 数据来源
2.3.2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合肥市区地理国情要素统计分析
3.1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
3.2 统计分析原则
3.3 统计分析方法
3.3.1 空间量算
3.3.2 比率分析法
3.3.3 叠加分析
3.3.4 缓冲区分析
3.3.5 地统计分析
3.3.6 插值分析
3.4 合肥市区地理国情要素统计分析成果
3.4.1 交通网络统计分析
3.4.2 地形地貌统计分析
3.4.3 地表覆盖统计分析
3.4.4 房屋建筑区统计分析
3.4.5 河流水系统计分析
第四章 合肥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1 土地利用现状
4.1.1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4.1.2 土地利用动态转移分析
4.1.3 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
4.2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
4.2.1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
4.2.2 景观水平指数变化分析
4.2.3 斑块类型水平指数变化分析
第五章 合肥市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
5.1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5.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1.2 指标因子的确定
5.1.3 指标标准化处理
5.1.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1.5 生态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5.1.6 土地生态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5.2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分析
5.2.1 评价结果
5.2.2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空间分析
5.3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防控措施
5.3.1 切实保护耕地,合理配置城区土地资源
5.3.2 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复城市生态功能
5.3.3 加强人口控制,缓解区域人口压力
5.3.4 加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5.3.5 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财政支持,发展循环经济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427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27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