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5 11:29
基于黄河流域2005、2010、2015年三个时相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利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黄河流域2020和2025年土地利用/覆盖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黄河流域过去及未来生态环境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5-2025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类型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以内部转移为主;整体呈"三增两减"特征:未利用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城乡工矿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的面积不断增加,不同土地利用/覆盖面积变化速率不同.②2005-2025年,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不断提高,分别为1.041 3%、1.625 4%、1.624 9%和1.624 4%,说明人类活动对该流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干扰度与日俱增.③过去10 a(2005-2015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并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但总体维持相对稳定的态势.未来几年与过去10 a相比维持较稳定的空间增减特征,除黄土高原地区外,黄河流域其他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0(02)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黄河流域位置
对研究区域2005、2010、2015年的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6类一级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析(图2和表1)可知,黄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3个研究时段的草地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46.91%、46.95%和46.81%,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山西和陕西等省区.其次是耕地,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6.63%、26.54%和26.36%,主要分布在河南北部和山东境内等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林地面积分别占流域总面积13.07%、13.11%和13.11%,主要分布在陕西的中部和南部,河南的北部以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和四川.城乡工矿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及入海口沿线.占总面积比重最少的是水域,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头.在2005-2015年,耕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耕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下降了0.27%和0.24%.林地、水域和城乡工矿建设用地的面积在不断地增加,分别增加了0.04%、0.05%和0.55%.草地面积从2005-2010年增加了0.04%,而2010-2015年又减少了0.14%.总体上,2005-2015年期间,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增减各异,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分异.表1 黄河流域2005年、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覆盖面积情况Tab.1 Land use and cover areas of Yellow River Basin in 2005,2010,2015 土地利用类型 2005年面积/km2 面积比例/% 2010年面积/km2 面积比例/% 2015年面积/km2 面积比例/% 草地 379 448 46.91 379 800 46.95 378 604 46.81 耕地 215 367 26.63 214 667 26.54 213 190 26.36 林地 105 706 13.07 106 005 13.11 106 071 13.11 未利用地 74 229 9.18 73 559 9.09 72 038 8.91 城乡工矿建设用地 20 110 2.49 20 766 2.58 24 554 3.04 水域 14 000 1.73 14 063 1.74 14 403 1.78
据图3(a)和(b)可知,2005-2015年黄河流域中部(内蒙古、宁夏和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即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减少而草地和林地增加最明显的区域,也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区域.黄河流域内蒙古区域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少明显,草地面积增加明显;陕西南部耕地面积减少,城乡工矿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整体上,除黄河流域内的青海和四川之外,所有区域的耕地均有明显减少,城乡工矿建设用地有显著增加.2.3 2020年和2025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预测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生态状况评价[J]. 孟紫琪,龙凌波,佘倩楠,程丹阳,刘敏.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0)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J]. 赵宏飞,何洪鸣,白春昱,张闯娟. 中国土地科学. 2018(07)
[3]克里雅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特征[J]. 迪丽尼格尔·艾合买提,师庆东,彭佳宾. 北方园艺. 2018(10)
[4]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 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 地理学报. 2018(05)
[5]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J]. 杨清可,段学军,王磊,金志丰. 地理科学. 2018(01)
[6]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径流效应[J]. 徐苏,张永勇,窦明,花瑞祥,周宇建.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4)
[7]近32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化遥感监测[J]. 贺振,贺俊平.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2)
[8]Impacts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s on River Runoff in Yellow River Basin for Period of 1956–2012[J]. WANG Fang,GE Quansheng,YU Qibiao,WANG Huaxin,XU Xinli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7(01)
[9]宁蒙沿黄地带城镇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效应[J]. 李俊,董锁成,毛琦梁,李宇,李泽红. 干旱区研究. 2016(06)
[10]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分析[J]. 周晓艳,郝慧迪,叶信岳,秦雅雯,马秀馨. 人文地理. 2016(05)
本文编号:3457306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0(02)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黄河流域位置
对研究区域2005、2010、2015年的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工矿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6类一级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分析(图2和表1)可知,黄河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3个研究时段的草地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46.91%、46.95%和46.81%,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山西和陕西等省区.其次是耕地,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26.63%、26.54%和26.36%,主要分布在河南北部和山东境内等黄河流域下游地区.林地面积分别占流域总面积13.07%、13.11%和13.11%,主要分布在陕西的中部和南部,河南的北部以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和四川.城乡工矿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及入海口沿线.占总面积比重最少的是水域,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头.在2005-2015年,耕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耕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分别下降了0.27%和0.24%.林地、水域和城乡工矿建设用地的面积在不断地增加,分别增加了0.04%、0.05%和0.55%.草地面积从2005-2010年增加了0.04%,而2010-2015年又减少了0.14%.总体上,2005-2015年期间,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增减各异,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分异.表1 黄河流域2005年、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覆盖面积情况Tab.1 Land use and cover areas of Yellow River Basin in 2005,2010,2015 土地利用类型 2005年面积/km2 面积比例/% 2010年面积/km2 面积比例/% 2015年面积/km2 面积比例/% 草地 379 448 46.91 379 800 46.95 378 604 46.81 耕地 215 367 26.63 214 667 26.54 213 190 26.36 林地 105 706 13.07 106 005 13.11 106 071 13.11 未利用地 74 229 9.18 73 559 9.09 72 038 8.91 城乡工矿建设用地 20 110 2.49 20 766 2.58 24 554 3.04 水域 14 000 1.73 14 063 1.74 14 403 1.78
据图3(a)和(b)可知,2005-2015年黄河流域中部(内蒙古、宁夏和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即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是耕地和未利用地减少而草地和林地增加最明显的区域,也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治理区域.黄河流域内蒙古区域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少明显,草地面积增加明显;陕西南部耕地面积减少,城乡工矿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整体上,除黄河流域内的青海和四川之外,所有区域的耕地均有明显减少,城乡工矿建设用地有显著增加.2.3 2020年和2025年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覆盖预测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生态状况评价[J]. 孟紫琪,龙凌波,佘倩楠,程丹阳,刘敏.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0)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效应[J]. 赵宏飞,何洪鸣,白春昱,张闯娟. 中国土地科学. 2018(07)
[3]克里雅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及景观格局空间变化特征[J]. 迪丽尼格尔·艾合买提,师庆东,彭佳宾. 北方园艺. 2018(10)
[4]2010-2015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格局与新特征[J]. 刘纪远,宁佳,匡文慧,徐新良,张树文,颜长珍,李仁东,吴世新,胡云锋,杜国明,迟文峰,潘涛,宁静. 地理学报. 2018(05)
[5]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转型与生态环境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核心区为例[J]. 杨清可,段学军,王磊,金志丰. 地理科学. 2018(01)
[6]长江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径流效应[J]. 徐苏,张永勇,窦明,花瑞祥,周宇建. 地理科学进展. 2017(04)
[7]近32年黄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演化遥感监测[J]. 贺振,贺俊平.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2)
[8]Impacts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s on River Runoff in Yellow River Basin for Period of 1956–2012[J]. WANG Fang,GE Quansheng,YU Qibiao,WANG Huaxin,XU Xinli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7(01)
[9]宁蒙沿黄地带城镇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效应[J]. 李俊,董锁成,毛琦梁,李宇,李泽红. 干旱区研究. 2016(06)
[10]黄河流域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分析[J]. 周晓艳,郝慧迪,叶信岳,秦雅雯,马秀馨. 人文地理. 2016(05)
本文编号:3457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45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