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社会-开放-创新综合发展水平的测算及评价

发布时间:2021-12-11 19:07
  十四五伊始之期,了解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综合发展情况有助于接下来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因此依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构建生态-经济-社会-开放-创新综合发展水平的指标核算体系,借助熵权—改进TOPSIS模型对比分析增添"年间增长率"前后各省市2011-2017年的排名差异和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上海市遥遥领先,两极分化明显;加上"发展增速"后区域间的差距有所缩减,但整体仍是下游优于中游优于上游。为此,进一步探讨不同区域的发展短板,发现上中下游的制约因素分别是经济发展、开放程度、社会建设,在深入剖析成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提出意见建议。 

【文章来源】:决策咨询. 2020,(03)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长江经济带生态-经济-社会-开放-创新综合发展水平的测算及评价


2011~2017年沿带11省市综合发展水平年末值得分及排名

综合发展水平,省市


具体来看,为分析造成上述分布特点的内在原因,本文又以一级指标为单位,分五次计算出长江经济带11省市历年来的得分与排名。结果表明,这五项一级指标所占权重的大小依次为经济发展、开放程度、社会建设、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且前两项指标的综合影响权重高达60%。另外,在研究期间内,上海市在经济发展、开放程度和创新能力三个一级指标下的历年得分均为第一,并且与第二名相比具有绝对优势,即与位居其他名次的省市差距显著。而四川省在所有一级指标下的排名都处于中等偏后,其中名次略有优势的指标项得分值又太少,无法与排在自己身后的省市拉开差距,因此总排名反而落后于地理位置劣于自己的贵州省和云南省。(二)综合得分的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江经济带PM2.5分布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黄小刚,赵景波,曹军骥,辛未冬.  环境科学. 2020(03)
[2]长江经济带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J]. 王保乾,杨晖,竺运.  资源与产业. 2020(01)
[3]长江经济带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机理及其时空格局[J]. 王维,于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5)
[4]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与空间效应对比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与次区域比较视角[J]. 田泽,沈雨婷,任芳容.  工业技术经济. 2019(10)
[5]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五化动态演进及耦合协调评价研究——基于36个城市2007~2016年面板数据实证[J]. 田时中,赵雨虹,刘香香.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6]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系统与经济社会适应性评价[J]. 熊煜,陈沿伊,曹莹,张佳楠.  水运管理. 2019(06)
[7]成渝城市群城市知识网络结构的多属性测度及评价[J]. 黄寰,陈静,魏奇锋.  软科学. 2019(08)
[8]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创新发展效率及其协同效应[J]. 黄磊,吴传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9]协作视域下长江经济带创新绩效评价与治理研究[J]. 崔学海,王崇举.  华东经济管理. 2018(11)
[10]基于改进熵权的TOPSIS模型在路线评价中的应用[J]. 孙建诚,邵小明.  中外公路. 2017(05)



本文编号:3535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535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7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