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梯度模型的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研究 ——以大连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19 03:57
城市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的集中地,城市化是自然力、经济力、社会力和人力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化的表现主要为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社会进步和城市空间扩张等多个方面。城市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化水平越高提高,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越强,城市生态环境形势令人担忧。从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关系的角度出发,利用城市梯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研究大连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作用机制,探讨大连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机理与发展规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适合大连城市发展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对大连未来的城市发展和规划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城市梯度是一个内部结构关系错综复杂的城市发展系统,其子系统由自然、生态、人口、经济、社会、空间构成。城市梯度模型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演变,城市发展状况在某一方向上的变化率,具体表现为城市的人口、空间、经济、社会、生态等在城市发展轴线上的变化程度。地理学应用梯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较少,而基于城市梯度模型的城市化和城市生态环境研究还未见出现。通过构建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的指标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信息矢量网格等技术,利用...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位置图
于城市梯度模型的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研究-以大连市为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插值方法和空间赋值技术,运用计量地理模型,定量研究大连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匀性,使大连人口分布状况以地图形式呈现,更直观地表达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人口结构是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等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龄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变化的规律性。人口数据来源为主要为大连市统计年鉴、计生委、各区统计局以及街道社区调查数据。人口城市化的测度,通过外业调查与统计数据,调查数据入库,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社区的城镇人口数、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图 2.7 大连空间城市化数据库建设Fig.2.7 Construction database of space urbanization of Dalian2.3.3.3 经济城市化数据库建立经济指标是城市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经济指标遵循经济成长的基本规律推动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工业化和信息化共同存在和共同发展的,三者是相互协调统一有机体。经济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城市内部经济结构动态变化的过程是指农村活动为主体的经济向城市活动为主体的经济转化,以及城市原有的经济扩张的过程,。测度经济城市化的指标体系复杂多样,论文选取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 GDP、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作为经济城市化测度指标。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出大连城市社区之间的经济城市化水平差异,为经济城市化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来源于大连市统计年鉴、各区统计局以及街道社区的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生成数据库,实现经济城市化数据入库,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自动生成功能,得到人均 GDP、人均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等数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化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魏燕,蒲佐毅. 城市问题. 2012(06)
[2]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J].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 城市规划. 2012(05)
[3]城市景观破碎化格局与城市化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北京城区为例[J]. 仇江啸,王效科,逯非,欧阳志云,郑华. 生态学报. 2012(09)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 顾成林,李雪铭.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03)
[5]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 黄木易,程志光. 经济地理. 2012(02)
[6]吐鲁番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动态分析[J]. 周玄德,孜比布拉·司马义.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1)
[7]1996—2008年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分析[J].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张锦,李韵. 生态科学. 2012(01)
[8]城市品牌经济与市场环境的耦合状态评价——以广东城市为例的灰色关联分析[J]. 王小燕,周建波. 管理学报. 2012(01)
[9]基于广义梯度理论的雷州半岛发展研究[J]. 许抄军,王亚新,张东日,李海明,陈四辉. 经济地理. 2011(12)
[10]无锡市城乡系统耦合测度与耦合度变化规律研究[J]. 周蕾,杨山,陈升. 人文地理. 2011(06)
博士论文
[1]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 胡伏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2]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孙慧宗.吉林大学 2011
[3]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 卢斌(王莹).西北大学 2010
[4]基于城市化过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D]. 李辉.吉林大学 2009
[5]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安全耦合研究[D]. 杨俊.辽宁师范大学 2009
[6]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陈晓红.东北师范大学 2008
[7]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变异与生态环境效应互动机制研究[D]. 黄木易.浙江大学 2008
[8]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 雷敏.西北大学 2008
[9]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及保护[D]. 赵宏林.东华大学 2008
[10]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D]. 宋荣兴.中国海洋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南京市城乡梯度上景观变化的空间与数量稳定性[D]. 陈皓.南京大学 2012
[2]大连市全域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对策研究[D]. 程伟东.大连海事大学 2012
[3]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梯度”现象研究[D]. 王志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2011
[4]湘江流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D]. 邓文伟.湖南师范大学 2011
[5]大连市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D]. 王美娜.辽宁师范大学 2011
[6]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的策略研究[D]. 李忠民.大连理工大学 2010
[7]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吕成.山东师范大学 2010
[8]基于GIS的呼和浩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其优化对策[D]. 李星墨.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9]基于梯度理论的农村社会发展的实证研究[D]. 王艳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10]济南市快速城市化景观动态及其梯度特征分析[D]. 徐超.山东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43724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12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位置图
于城市梯度模型的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耦合研究-以大连市为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插值方法和空间赋值技术,运用计量地理模型,定量研究大连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不均匀性,使大连人口分布状况以地图形式呈现,更直观地表达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人口结构是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产物。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等相互作用下,人口的年龄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职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变化的规律性。人口数据来源为主要为大连市统计年鉴、计生委、各区统计局以及街道社区调查数据。人口城市化的测度,通过外业调查与统计数据,调查数据入库,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社区的城镇人口数、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图 2.7 大连空间城市化数据库建设Fig.2.7 Construction database of space urbanization of Dalian2.3.3.3 经济城市化数据库建立经济指标是城市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因素,是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经济指标遵循经济成长的基本规律推动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工业化和信息化共同存在和共同发展的,三者是相互协调统一有机体。经济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城市内部经济结构动态变化的过程是指农村活动为主体的经济向城市活动为主体的经济转化,以及城市原有的经济扩张的过程,。测度经济城市化的指标体系复杂多样,论文选取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 GDP、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作为经济城市化测度指标。统计年鉴统计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出大连城市社区之间的经济城市化水平差异,为经济城市化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来源于大连市统计年鉴、各区统计局以及街道社区的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生成数据库,实现经济城市化数据入库,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自动生成功能,得到人均 GDP、人均工业总产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等数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化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魏燕,蒲佐毅. 城市问题. 2012(06)
[2]北京市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J]. 孙平军,丁四保,修春亮. 城市规划. 2012(05)
[3]城市景观破碎化格局与城市化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以北京城区为例[J]. 仇江啸,王效科,逯非,欧阳志云,郑华. 生态学报. 2012(09)
[4]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大连市为例[J]. 顾成林,李雪铭.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2(03)
[5]区域城市化与社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 黄木易,程志光. 经济地理. 2012(02)
[6]吐鲁番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动态分析[J]. 周玄德,孜比布拉·司马义.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1)
[7]1996—2008年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分析[J].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张锦,李韵. 生态科学. 2012(01)
[8]城市品牌经济与市场环境的耦合状态评价——以广东城市为例的灰色关联分析[J]. 王小燕,周建波. 管理学报. 2012(01)
[9]基于广义梯度理论的雷州半岛发展研究[J]. 许抄军,王亚新,张东日,李海明,陈四辉. 经济地理. 2011(12)
[10]无锡市城乡系统耦合测度与耦合度变化规律研究[J]. 周蕾,杨山,陈升. 人文地理. 2011(06)
博士论文
[1]长沙市宜居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 胡伏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2]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孙慧宗.吉林大学 2011
[3]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 卢斌(王莹).西北大学 2010
[4]基于城市化过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研究[D]. 李辉.吉林大学 2009
[5]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安全耦合研究[D]. 杨俊.辽宁师范大学 2009
[6]东北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陈晓红.东北师范大学 2008
[7]快速城市化地区景观格局变异与生态环境效应互动机制研究[D]. 黄木易.浙江大学 2008
[8]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 雷敏.西北大学 2008
[9]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评价及保护[D]. 赵宏林.东华大学 2008
[10]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D]. 宋荣兴.中国海洋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南京市城乡梯度上景观变化的空间与数量稳定性[D]. 陈皓.南京大学 2012
[2]大连市全域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对策研究[D]. 程伟东.大连海事大学 2012
[3]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梯度”现象研究[D]. 王志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2011
[4]湘江流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D]. 邓文伟.湖南师范大学 2011
[5]大连市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D]. 王美娜.辽宁师范大学 2011
[6]大连全域城市化发展的策略研究[D]. 李忠民.大连理工大学 2010
[7]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 吕成.山东师范大学 2010
[8]基于GIS的呼和浩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其优化对策[D]. 李星墨.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0
[9]基于梯度理论的农村社会发展的实证研究[D]. 王艳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10]济南市快速城市化景观动态及其梯度特征分析[D]. 徐超.山东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43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54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