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生态制约

发布时间:2017-05-20 08:04

  本文关键词: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生态制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通过中国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 ,讨论了生态系统在资源供给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资源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的主要部分 ,反映了经济系统的资源消费。计算发现 ,1961~ 1999年中国资源生态足迹持续增长 ,从 1961年的 3 .3亿hm2 逐年递增到 1999年的16.8亿hm2 ,年平均增长率为 4.4%。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支持了同期的经济增长 ,但是 ,实证比较发现资源生态承载力大大低于资源生态足迹。这些实证结果表明 :一方面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了资源消费持续增加 ,而另一方面 ,中国生态系统资源供给能力有限 ,不能支持当前的资源消费及其增长。由于自然资源是经济系统进行生产的物质基础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系 北京师范大学非平衡系统研究所
【关键词】生态经济 生态制约 生态足迹 自然资源
【分类号】:F124
【正文快照】: 1 引  言生态足迹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Rees等在 1 992年提出 ,并由其博士生Wackernagel完善 ,在世界各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理论方法和计算模型都在迅速地发展和完善[1-5] 。生态足迹是指按可持续发展方式 ,支持给定数量的人口消费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年10期

2 王万茂,李俊梅;规划持续性的生态足迹分析法[J];国土经济;2001年06期

3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城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以广州为例[J];地理研究;2003年05期

4 曹新向,梁留科,丁圣彦;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J];自然杂志;2003年06期

5 王万茂,李俊梅;生态足迹分析法及其在持续性规划中应用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3年02期

6 陈康贵,伊武军;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可持续发展测度[J];厦门科技;2004年01期

7 孙兆敏,刘世新,任世春,韩清芳,李永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对生态足迹研究方法的一点认识[J];西北农业学报;2004年01期

8 程莉;生态足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03期

9 张令,项学敏,周集体;辽宁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生态足迹方法应用[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黎瑞波,蒋菊生;生态足迹分析模型及其研究现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平;王志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评估:澳门生态足迹[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2 赖力;黄贤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的生态足迹评价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闵庆文;余卫东;成升魁;;商丘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任志远;黄青;李晶;;区域生态安全动态变化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以陕西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赵海晓;崔伟;;山西省生态足迹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刘文炜;李志刚;陈彦梅;;生态足迹分析法在南宁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应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7 李鹏;杨桂华;;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标准[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余卫东;闵庆文;;商丘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 第十八分会 干旱半干旱区环境变化及其人文因素研究的理论和方法[A];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崔世华;陈幼林;杨扬;;城市交通活动对自然影响的测度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诸大建;提高上海大都市的绿色竞争力[N];文汇报;2001年

2 诸大建;循环型经济之技术战略[N];学习时报;2001年

3 诸大建(《绿色前沿译丛》主编,同济大学教授、博导);从浅绿色到深绿色[N];文汇报;2002年

4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文华;生态学与城市建设[N];中国环境报;2003年

5 农村发展所 王利文;关于“Ecological Footprint”的汉译[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6 孙丽萍;中国将出现一批“生态城市”[N];中国水利报;2003年

7 铁 铮;城市化实践中的生态底线[N];科学时报;2003年

8 诸大建;从循环经济看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3年

9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文华;生态学与城市建设[N];中国建设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霍霞;《2004年地球生存报告》显示——人类正在透支地球[N];北京科技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爱锄;西北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蔺海明;河西走廊绿洲农业区生态足迹和环境资产负债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3 王娟;RS-GIS-EIS技术支持下的吉林西部生态环境集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谢鸿宇;基于空间综合生态足迹分析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熊德国;系统科学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郭秀锐;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晓;基于生态经济学模型的新疆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8 李明;山东半岛沿海县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D];山东大学;2005年

9 贾春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在天津市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10 任群罗;基于生态经济观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D];新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树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生态足迹评价[D];河南大学;2002年

2 颉鹏;凉州区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动态演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3 田晓四;城市化对南京市土壤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生态足迹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4 寇刘秀;郑州市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估[D];河南农业大学;2004年

5 邓跞;四川省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动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章鸣;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黄青;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梁继业;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生态经济优化模式设计[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年

9 崔世华;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10 陈康贵;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以福州市为例[D];福州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生态制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381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5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