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生态经济论文 >

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5-03-20 04:54
   研究目标:探究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方法:熵值法综合评价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σ收敛和β收敛。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均保持上升趋势,但水平整体偏低且呈现鲜明区域非均衡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突出,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区域差异产生的主要根源;除全国以及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外,其余六个经济区均存在σ收敛;全国及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黄河中游、西南、西北经济区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收敛速度差异显著;南部沿海和长江中游经济区不存在绝对β收敛,但存在不显著的条件β收敛;不同经济区的驱动因素和收敛情况各不相同,在制定政策和建设规划时应有所区别。研究创新: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挖掘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区域差异的来源;构建纳入空间因素的计量模型检验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收敛性。研究价值:对于缩小生态文明发展区域差异,促进生态文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页数】:23 页

【部分图文】:

图1 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差异

图1 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差异

(1)全国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差异。由图1可知,总体基尼系数(G)由2008年的0.068上升到2017年的0.070,涨幅为2.94%,表明样本期内中国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差异呈上升趋势。此外,总体差异具有较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2008~2009年总体差异显著下降,总体基尼系数由2....


图4 生态文明发展的差异来源

图4 生态文明发展的差异来源

(4)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差异来源及其贡献。从表5和图4的结果可得,考察期内,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超变密度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6.231%、80.993%、12.776%,这表明区域间差异是区域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具体来看,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均介于5.457%....


图5 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σ收敛演变趋势

图5 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σ收敛演变趋势

由图5可知,全国的σ收敛系数由2008年的0.126上升至2017年的0.128,涨幅为1.35%,表明全国的生态文明发展不存在σ收敛特征,即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差距有扩大趋势,这与前文全国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总体差异呈上升趋势的测度结果相一致。从各综合经济区看,考察期内,南部沿海和黄河....


图2 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内差异

图2 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内差异

图1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差异(2)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的区域内差异。由图2可以得到各经济区的区域内差异特征。从区域内差异的变化趋势看,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西南经济区的内部差异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分别从2008年的0.039、0.018、0.030上升至2017年的0.091....



本文编号:4037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engtaijingji/4037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f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