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情景预测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情景预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地区 能源消费碳排放 影响因素 加权组合模型 情景预测
【摘要】: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碳排放等环境问题日渐突出,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作为国家战略高地的京津冀地区,其雾霾问题、环境问题备受关注,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京津冀地区的进一步协同发展。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京津冀地区能否实现国家的碳减排目标,其能源消费碳排放形势的未来走向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以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测算、分解并预测其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这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碳减排工作及协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在研究并掌握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测算、分解和预测碳排放量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并确定相应的研究方法;其次,基于京津冀地区2000-2013年的25种能源消费量数据,利用基于重量或体积的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并分析京津冀分地区及整体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然后,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影响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基于LMDI法和Shapley值法建立了加权组合模型,利用该模型把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分解人口效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效应、产业结构效应、能源消费结构效应、能源消费强度效应和碳排放系数效应六个方面来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得出,除碳排放系数外,各因素贡献度依次为16.96%,99.62%,9.06%,-42.79%和17.15%,并对各因素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然后,设定分解得到的影响因素的高碳情景、低碳情景和协同低碳情景,基于历史数据计算得到改进的STIRPAT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预测模型,预测并分析不同情景下京津冀地区2014-2050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预测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的时间依次为2040年、2030年和2027年,峰值量分别为43195.11万吨碳、28725.36万吨碳和21659.98万吨碳;同时,对京津冀地区2014-2050年的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量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综合因素分解的结果及碳排放预测的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碳减排对策,为京津冀地区的节能减排工作提供政策依据。
【关键词】:京津冀地区 能源消费碳排放 影响因素 加权组合模型 情景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24;F12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14-15
- 1.4 论文的技术路线15-16
- 1.5 论文的创新点16-17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17-23
- 2.1 碳排放相关理论17-18
- 2.1.1 温室气体与碳排放17
- 2.1.2 节能减排技术17-18
- 2.2 碳排放量测算的方法18-19
- 2.3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方法19-21
- 2.4 碳排放预测方法21-22
- 2.5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测算23-34
- 3.1 碳排放量测算方法的确定23-26
- 3.1.1 数据来源23-24
- 3.1.2 基于重量或体积的碳排放系数的确定24-26
- 3.2 京津冀分地区碳排放量测算26-31
- 3.2.1 北京市碳排放量测算26-28
- 3.2.2 天津市碳排放量测算28-29
- 3.2.3 河北省碳排放量测算29-31
- 3.3 京津冀整体碳排放量测算31-33
- 3.4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研究34-50
- 4.1 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主要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34-38
- 4.2 基于加权组合的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的构建38-43
- 4.2.1 模型构建思路39
- 4.2.2 模型构建基础39-42
- 4.2.3 加权组合模型的构建42-43
- 4.3 基于组合模型的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定量分析43-49
- 4.3.1 数据处理43-45
- 4.3.2 组合模型计算45-46
- 4.3.3 影响因素分析46-49
- 4.4 本章小结49-50
- 第5章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预测研究50-64
- 5.1 情景分析法的基本思路50
- 5.2 影响因素的情景设定50-54
- 5.3 基于改进STIRPAT的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预测模型54-56
- 5.4 不同情景下京津冀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预测56-61
- 5.5 京津冀地区的减排措施建议61-63
- 5.6 本章小结63-64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64-66
- 参考文献66-6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69-70
- 致谢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张卫国;俞立中;;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2009年08期
2 莱斯特R.布朗;李康民;;美国向大规模降低碳排放迈进:两年下降9%[J];世界环境;2009年06期
3 李皓;;算一算自家的碳排放[J];科技潮;2010年01期
4 ;碳泄露[J];求是;2010年04期
5 张秀梅;李升峰;黄贤金;李颖;;江苏省1996年至2007年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0年04期
6 ;法国政府宣布搁置碳排放税计划[J];节能与环保;2010年04期
7 ;香港特别行政区:年人均碳排放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J];四川建材;2010年04期
8 张超;;碳排放、家庭与城市发展[J];产经评论;2010年04期
9 姜鑫民;;正确看待中国碳排放增加[J];中国石油石化;2010年20期
10 ;欧盟将制定2013年碳排放目标[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初枝;黄贤金;;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红光;刘卫东;;贸易对中国产业能源活动碳排放的影响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刘庆;雷莉萍;侯姗姗;;中国一次能源消耗碳排放区域性特征发展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初枝;黄贤金;;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黄贤金;胡初枝;;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以江苏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吴婕;肖荣波;江海燕;艾勇军;;广州居住社区碳排放评估方法与评估工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华斌;今年下半年将开征碳排放税[N];科技日报;2008年
2 记者 李学梅;法搁置碳排放税计划[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国网能源研究院博士 陈武 国网能源研究院硕士 常燕;中国碳排放符合世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N];中国电力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任佳;寻求碳排放计算新方法[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雷新;2011年中国碳排放占到世界总量的24%[N];人民政协报;2013年
6 暨南大学教授 孙东川;是碳排放,,还是碳消费?[N];光明日报;2013年
7 公管学院;齐晔、何建坤等与美英科学家辨析中国碳排放之谜[N];新清华;2013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王小川;北京碳排放权指标交易开放在即[N];中国证券报;2013年
9 李荣;上海出台碳排放管理办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10 记者 杨汛;碳排放罚款“第一单”两周内下发[N];北京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贤;基于3E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地域差异及碳排放空间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2 黄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炎亭;甘肃产业结构变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钱明霞;产业部门关联碳排放及责任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5 鲁力;不同碳排放政策下的供应链决策及协调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张尔俊;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统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7 AMZATH AHMED(阿迈德);马尔代夫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因果关系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8 杜刚;工业化、城市化背景下碳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9 欧元明;中国省域碳排放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10 陈立芸;公平与效率权衡下的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及减排成本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琴;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的人口生存碳排放评估[D];兰州大学;2010年
2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牛晓婧;甘肃省碳排放特征及行业碳排放强度贡献率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赵明;城市化对上海市碳排放的影响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王天格;基于我国碳排放制度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吴梅;江苏省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特征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刘柏利;碳排放视角下的绿色住宅项目成本效益评价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8 柯晓蕾;民法视野下的碳排放权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9 战文娟;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碳排放关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10 段康;基于重置成本法的碳排放权价值评估[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29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029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