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溢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00:07

  本文关键词: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及溢出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集聚 经济增长 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摘要】: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液,金融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近年来的已经有多项研究证明金融发展与经济进步密不可分,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本的形成以及配置效率各方面,金融服务业都对其起到促进作用。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地投向了金融集聚现象。金融业集聚作为产业集聚的一种特定形式,金融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减小成本和提高效率,共同利用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集聚现象就应运而生。那么金融集聚形成的动因和作用机理是什么,在四川地区各市区域金融发展的状况如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怎样,其空间溢出效应又是怎么样的?因此,本文基于以上的问题,借助空间计量的建模方法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到相应的实证结论,并联系当前四川省的科技创新水平的现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本文首先选取合适指标构建四川省金融集聚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各市的金融集聚指数,以衡量各市的金融集聚程度。纵向来看,从2003到2013这11年的整体发展趋势来看,一类稳定发展型,比如成都市,一类是跨越式发展型,比如以南充市为代表后起之秀,还有一类是停滞不前型,比如攀枝花市的金融集聚长期低迷。从横向来看,四川省18个市金融集聚水平发展极其不均衡,呈现出成都市金融集聚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市的两极分化状态;以成都市为分界线,四川省北部地区各城市的金融集聚水平整体高于四川省南部城市。四川金融产业发展不平衡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各地发展差距较大,金融业区域集中度较高。其次,对四川省各市的经济增长是否真的存在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并利用传统的0-1空间邻接空间加权矩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再次,在空间加权矩阵中加入更多的信息再次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并把原模型与改进后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二元邻权矩阵作为空间权重矩阵测算的四川省内18个市的金融集聚水平空间相关性基本上在0.1-0.2之间波动,相关程度偏小,且从2008年开始,Moran-I指数的P值均通过了在10%下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未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认为,金融集聚水平存在较低水平的空间相关性。也表明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四川省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的模型选择检验和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检验之后,确定应建立的模型为空间自回归(SAR)固定效应模型。在空间杜宾模型的三个固定效应模型中,拟合优度R2从大到小是空间固定效应模型、时间固定效应模型、双(时空)固定效应模型;解释变量显著性方面,时间固定效应明显好于其他两个模型,其次是双(时空)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固定效应模型;从结合经济理论方面,时间固定效应模型更加符合经济理论。所以综合拟合优度、解释变量的显著性和经济理论,相对而言,时间固定效应模型较好。模型结果表明,地区生产总值空间滞后项的系数为0.492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四川省内各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相互溢出,共同促进四川省经济增长。本市金融集聚水平影响为0.108,且在1%水平下显著,相邻市金融集聚水平对本市地区生产总值影响为-0.215,在仅考虑空间相邻的情况下,相邻市金融集聚水平并不能有效促进的经济增长。金融集聚水平因子的直接效应为0.0816,间接效应为-0.2927。本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对本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相邻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并不能有效的促进地区生产总值。考虑到实际情况,互联网的普及极大地改变地区之间的距离。因此单纯考虑地理距离是不够的,在这种条件下,金融集聚水平应将当地经济水平发展相近程度纳入考虑。因此应设定一个同时考虑地理空间距离、经济距离两种因素的空间加权矩阵。通过逐步搜索的方法确定最优的地理距离比例,对空间权重矩阵进行改造用和二元邻权矩阵建模相同的方法最终建立如下的空间杜宾固定时间效应模型:地区生产总值空间滞后项的系数为0.487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同时将四川省内地理和经济因素纳入空间权重矩阵的条件下,四川省内各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相互溢出,共同促进四川省经济增长。本市金融集聚水平影响为0.0541,且在1%水平下显著,其他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对该观测个体的影响系数为0.183,但系数不显著,在四川省内其他市金融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促进不显著。金融集聚水平因子的直接效应为0.0646,在5%的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间接效应为0.4107,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就是说,本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对本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其他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对地区生产总值的促进效应并不明显。综合分析来看,两种模型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都是劳动力投入指标(从业人员)对四川省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全社会固定投资次之,金融集聚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只是在溢出效应的数值上存在微小的量差别,但并未引起质的改变。从四川省内的实际情况来看,金融集聚发展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集中在本市(州),尚未形成正外部性,通过溢出对其他市(州)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显著。最后,从空间杜宾模型得到的实证结果发现,在四川省内经济增长溢出效应明显,某个市的经济增长会带动其他市的经济增长。本市的金融集聚水平对本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其他市的金融集聚对其地区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并据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金融集聚 经济增长 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7;F127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1
  • 1.引言11-15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2.1 现实意义12-13
  • 1.2.2 理论意义13
  • 1.3 研究重点和创新点13-14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14-15
  • 2.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15-22
  • 2.1 金融集聚相关理论15-16
  • 2.1.1 金融集聚的内涵15
  • 2.1.2 金融集聚的形成原因15-16
  • 2.2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16-18
  • 2.2.1 戈德史密斯的金融结构论16-17
  • 2.2.2 肖与麦金农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17-18
  •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18-22
  • 3.四川省金融集聚指数的编制22-31
  • 3.1 四川省金融集聚指标体系的构建22-23
  • 3.2 四川省金融集聚指数的编制23-29
  • 3.2.1 金融集聚指数的编制思路23-25
  • 3.2.2 数据的来源及特征分析25-27
  • 3.2.3 金融集聚指数的编制27-29
  • 3.3 四川省内各市金融集聚的聚类分析29-31
  • 4.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分析31-55
  • 4.1 指标定义和模型构建32-33
  • 4.1.1 指标定义32
  • 4.1.2 数据来源和样本描述32-33
  • 4.1.3 模型构建33
  • 4.2 空间面板模型相关理论33-39
  • 4.2.1 空间线性回归的形式34-36
  • 4.2.2 空间权重矩阵36-37
  • 4.2.3 空间自相关检验37-38
  • 4.2.4 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检验38
  • 4.2.5 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的估计38-39
  • 4.3 基于二元邻权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39-45
  • 4.3.1 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40
  • 4.3.2 基于二元邻权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形式检验40-41
  • 4.3.3 基于二元邻权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的建立41-43
  • 4.3.4 溢出效应分析43-45
  • 4.4 模型改进45-51
  • 4.4.1 空间权重矩阵的构建45-47
  • 4.4.2 基于地理-经济加权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形式检验47-48
  • 4.4.3 基于地理-经济加权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的建立48-50
  • 4.4.4 溢出效应分析50-51
  • 4.5 基于两种空间加权矩阵的实证结果对比分析51-53
  • 4.6 本章小结53-55
  • 5.结论与建议55-60
  • 5.1 主要结论55-57
  • 5.2 政策建议57-60
  • 参考文献60-63
  • 附录63-65
  • 致谢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泰;徐沈;;金融集聚变动趋势实证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胡国晖;郑萌;;金融集聚向扩散转化动因及机理研究[J];商业研究;2013年04期

3 傅斌;;区域金融集聚机制的延伸性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商贸;2013年20期

4 蔡苏文;刘仪杰;;青岛市金融集聚的效应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年10期

5 肖龙坚;;金融集聚向扩散转化的动因及机理研究[J];中国商贸;2013年31期

6 黄解宇;张志刚;;金融集聚与金融监管的互动关系探析[J];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刘军;黄解宇;曹利军;;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8 黄解宇;;金融集聚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1期

9 张世晓;王国华;;区域金融集聚竞争实证研究——基于非线性系统动力学虫口模型的仿真分析[J];时代金融;2009年02期

10 黎平海;王雪;;基于金融集聚视角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丛正;;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金融集聚效应分析[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2 孙宪华;李娜;;天津市金融集聚与产业传导的关联[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3 刘焕;任燕燕;;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4 崔慧霞;;空间结构转型与广东金融集聚机制[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何宜庆;田婷婷;;城市金融集聚与要素流动空间耦合关系实证分析[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王开权 记者 柏建波;我市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N];淮安日报;2013年

2 记者 杨军雄 通讯员 刘婷婷;上城金融集聚引浙商[N];浙江日报;2014年

3 通讯员 钱年华 林厚彬 记者 李思颖;河西金融集聚区入驻机构昨领“红包”[N];南京日报;2009年

4 述而;中山金融集聚需走差异化路径[N];中山日报;2010年

5 陈蜜 苏静静;着力建设两大金融集聚区[N];温州日报;2011年

6 实习生 宇彤 记者 默然;早日建成金融集聚区[N];扬州日报;2011年

7 实习生 宇彤 记者 默然;广陵新城将崛起金融集聚区[N];扬州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舒小波 梁耀予;高起点打造金家林金融集聚区[N];绵阳日报;2012年

9 记者 王玉平 实习生 党硕;银川高起点建设金融集聚区[N];宁夏日报;2014年

10 记者 侯爱敏;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效应日趋明显[N];郑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高朋;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宗晓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金融集聚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任淑霞;金融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丁艺;金融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刘红;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宇昕;天津金融集聚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王慧海;金融集聚及辐射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林典如;广州市金融集聚竞争力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4 傅悦;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欧胜雄;成都市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及优化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刘奕彤;重庆市金融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李攻;金融集聚、地区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15年

8 李蕊;新世纪以来我国金融产业空间集聚的格局演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王晓影;金融集聚、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演化的统计分析[D];南昌大学;2015年

10 吴婷;我国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产值的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33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133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f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