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态建构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创新生态建构的机理与路径研究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将继续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大、人口红利释放殆尽、新增长模式尚未完全形成的严峻挑战,如何重筑经济增长动力,提振经济发展信心已成为我国需要迫切回答与解决的问题。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4.0、互联网+等新经济大潮的来临,创新越来越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有力武器。但是,创新与经济、金融严重脱节,如同汽车挂低档甚至空挡,长期制约着创新作为我国经济驱动力的有效发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下的创新生态建构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实践路径。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促进创新链、金融链、产业链融合的加速器,通过创新要素、产业要素与资本要素的规模集聚与有机互动,成为能够批量孕育创新企业的“智能工厂”。本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包括创新生态建构的内在机理、面临问题、国外经验和建构路径。论文主要观点:(1)创新生态建构就是培育形成包含众多创新要素、多样创新物种、不同创新组合方式及创新制度规则等的适应性网络。在创新生态中,创新物种(如企业、大学等组织)通过对创新要素进行不同组合,形成一定的产业空间结构(如产业集群)和关联状态(如契约关系等)。这种结构和状态在创新制度的保障下通过动态调整以适应创新项目的特点,促进了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资本化。(2)我国创新生态面临着要素分散封闭、组织缺乏丰富性和多样性、网络内部关联性不强、市场激励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自组织等功能的发挥。(3)培育以创新型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群体是创新生态建构的路径。具体而言,企业要转换发展模式,拥抱“互联网+”新业态;大学要拓展功能,从新知识策源地向新经济策源地转变;要推动创业主体从少数精英向大众草根扩散,培育中国式创客。(4)创新平台涉及一系列不同定位与功能的多样化平台体系,通过搭建众创空间、打造特色小镇、建设科技城、培育高新区,为大众创业、人才创新、产业孵化、产业组织等提供深度契合的创新载体,提升平台促进创新的效率;(5)创新生态建构的关键是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从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的目标出发,围绕产业链加强在产业技术的获得途径、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方式、产业资金的渠道来源、产业链的组织模式等方面的建设。本文主要创新点是对产业链、创新链和金融链的融合机制进行了探索,在空间平台搭建、创新主体培育、功能机制的完善等方面提出比较系统性的路径构想。论文不足之处:(1)对创新产生、成果转化、资本支持、品牌培育等创新生态建构内在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典型案例、数据模型等多样化分析手段的应用;(2)创新生态建构的实证分析不足,对创新生态建构的核心困难、关键矛盾等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智伟;;社交网游新生态[J];IT经理世界;2010年05期
2 李克强;;我的朋友,我的群[J];走向世界;2009年20期
3 文水;非公企业家参政新生态[J];光彩;2004年04期
4 美原;;当代青年的“新生态”[J];新西部;2008年05期
5 郭戈平;;多元零售时代的新生态、新格局、新规则[J];中国商贸;2012年08期
6 陶情;;透视风险投资之规则篇 新生态生存:.communism[J];每周电脑报;2000年24期
7 张庆敏;赵容朋;;新生态MnO_2的制备方法及表征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年07期
8 葛伟民;中小企业信息化与网络新生态[J];网络与信息;2003年12期
9 刘润葵;;中国新的生产方式研究[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资讯传播[J];航空港;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倩;;苏新宏“新生态”艺术的价值[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一辑)[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蓝飞;粤盟新生态[N];医药经济报;2014年
2 苏鹏飞;91金融构建新生态[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3 记者 李倩;且看电商新生态[N];浙江日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张洋;新媒体 新生态[N];人民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李天然;保护原生态 再造新生态[N];大连日报;2011年
6 周亚文;军民共建新生态营区喜迎亚运[N];科技日报;2010年
7 邓宇;新区新生态 两湖一山嵌绿新区[N];企业家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丹丹;天蓝水绿新生态 经济环保两相宜[N];贵阳日报;2012年
9 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 杰弗里·雷蒙;创新生态中的研究型大学[N];文汇报;2012年
10 记者 商宇;创新生态环保工作思路 系统推进生态城市建设[N];重庆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路希鑫;新生态铁锰氧化物和新生态锰氧化物去除水中痕量汞的效能及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庞小青;新生态MnO_2助凝过程对混凝剂投量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郑春峰;创新生态建构的机理与路径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6年
3 王磊;新生态二氧化锰降解有机废水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2年
4 杨雪;新生态三价铁混凝处理松花江水的效果与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高倩;苏新宏“新生态艺术”的价值[D];云南艺术学院;2010年
6 潘炳旭;新生态铁去除水中As(V)的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素坤;新生态MnO_2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姜利;高锰酸钾预氧化—新生态铁联用去除As(III)的效能及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李朝阳;新生态铁混凝处理地下水中As(V)的效能及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19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219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