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强弱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强弱因素研究
【摘要】: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要求,探寻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源是值得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梳理经济增长动力问题基础上,提炼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九个因素,并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且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强弱程度进行剖析,寻找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最终得出两个结论:第一,1998~2012年,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投资、消费和技术投入环节,其次为金融、劳动投入、城镇化改革,而净出口、FDI和经济结构三个环节影响偏弱;第二,引入牛顿第二定律,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可以解释经济现象中的动力问题,找出经济发展根本动力,在方法及实践上是可行的。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效评价研究及其实证分析”(11BTJ0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网络社会中的偏好结构与集体行动机制的实验研究”(71372094)
【分类号】:F1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近30多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为9.85%1,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于2015年4月14日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GDP总量77.3万亿美元,中国紧随美国之后,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位,达到10.380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邱晓华;郑京平;万东华;冯春平;巴威;严于龙;;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方树;韩平;;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04期
2 李伍荣;粟利辉;;高校扩招与我国技术创新关系的实证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王桂新;陈冠春;;上海市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78~2007[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8期
4 尹碧波;;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依赖陷阱——投资流量与资本存量的结构性失衡[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5 陈长江;高波;;新兴发展中国家中TFP指标的适用性分析——基于模型的证明[J];世界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6 张学勇;何姣;;扩张投资、经济增长与投资效率——基于金融危机前后的对比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7 陈立泰;黄仕川;李正彪;;金融深化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3期
8 车大为;;从金融体制视角分析粗放型增长模式产生的原因[J];经济问题;2011年10期
9 任若恩;孙琳琳;;我国行业层次的TFP估计:1981—2000[J];经济学(季刊);2009年03期
10 张臻;;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迁[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作毅;;朝阳区经济增长潜力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郑伟;刘永东;;中国保险业中长期增长潜力分析——基于世界保险业增长规律曲线[A];风险管理与经济安全:金融保险业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6[C];2006年
3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4 陈关聚;王慧;;我国工业企业科技经费投入效率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5 朱承亮;岳宏志;;中国经济低碳转型绩效的历史变迁与地区差异[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6 田萍;张屹山;;中国二元经济的数理印证与结点预测[A];首届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4年)论文集[C];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媛;经济增长中软投入贡献的分解:方法与实证[D];兰州大学;2011年
2 楚新元;新疆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3 黄羽翼;河南中小企业就业吸纳问题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叶峰;经济增长中科技作用的实证分析[D];中北大学;2012年
5 张虎;水利科技投入政策性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6 丁蕾;论我国的伪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华小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投资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王俊;我国居民储蓄与利率变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贺东伟;对我国东西部地区“俱乐部趋同”的成因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唐建军;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的空间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源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杨孟克;;建立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内外动力体系——洛阳市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探究[J];湖湘论坛;2006年05期
3 郑修敏;许晓明;;政策引导还是自我发展?——新中国六十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动力探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9期
4 费鹏程;;关于铁岭经济发展动力的研究[J];辽宁经济;2012年03期
5 张建军;;聊城经济发展动力问题研究[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9年05期
6 揭晓;;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的可持续性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2期
7 余斌;;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J];新经济导刊;2012年06期
8 蒲小梅;李谦;;川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动力及路径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9 杜正艾;;未来中国高增长仍有九大引擎——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分析[J];人民论坛;2012年30期
10 张永庆;苏朝文;刘晓玉;;转型时期上海经济发展动力的结构分解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国政;周发明;袁舒颖;;低碳经济发展动力及模式探讨[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陈帆 见习记者 舒琪雯;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增强经济发展动力[N];攀枝花日报;2014年
2 梁克川 邹世昌 本报记者 陈自林;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2年
3 李聪颖;我市金融助推经济发展动力强劲[N];乌海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张子卓;云南经济发展动力有哪些?[N];云南日报;2013年
5 记者 魏仙耘 孟令坤;把握机遇 坚定信心 增强经济发展动力[N];常德日报;2008年
6 记者 管炜 通讯员 胡恩华;霍市做好“三大文章”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N];通辽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桂焱炜 李根立 记者 田秀忠;临汝镇经济发展动力足[N];平顶山日报;2011年
8 上海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谢忠强;1949年之后上海经济发展动力中的全国支援[N];东方早报;2013年
9 通讯员 彭益红;高新区经济发展动力强劲[N];益阳日报;2007年
10 记者 一丁;我市经济发展动力明显增强[N];遵义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娟;赣州市城镇化的经济发展动力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86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286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