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研究 出处:《石河子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受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援疆政策的支持以及作为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新疆逐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对外开放,以其明显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且发展规模不断壮大。但是新疆的环境十分脆弱,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研究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迫在眉睫。 本文以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新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其环境的现状。从资金来源分布、地区分布、产业分布三个方面具体分析新疆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状况,从环境方面分析新疆的生态发展总体情况,并指出现阶段存在的环境问题;其次通过实证分析方法得出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先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验证新疆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与环境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然后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简称EKC)模型,通过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来测评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从曲线的移动方向和拐点的变化,说明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前后,工业“三废”对其环境影响的差异程度;接着从新疆自身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两方面,指出承接产业转移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严格市场准入门槛、科学制定承接产业转移规划、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增加绿色产业的承接、明确自身在产业转移中的生态责任、推行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等对策建议,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第一,新疆环境污染与国内外省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均具有正相关性,且环境污染分别与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外省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国内外省投资分别是新疆环境污染加剧的Granger原因;第二,新疆承接产业转移使得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发生右移和上移,导致新疆的经济发展需要更长的时间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才能到达改善环境的阶段,这对新疆的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性、经济发展水平落后、自身环境的脆弱性、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环保法治环境问题、产业配套能力较弱等造成了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污染问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新军;正确处理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J];兵团党校学报;2001年06期
2 杨引官;对新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思考[J];新疆农垦经济;2001年06期
3 祝晓云;对新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实事求是;2001年05期
4 朱培民;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与新疆[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5 魏婧;西部行之新疆经济印象[J];广东经济;2002年12期
6 冯力,姚新民,袁英;新疆民间投资的规模和水平[J];新疆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7 杨永信;;建设“绿色新疆” 发展“红色”产业[J];公关世界;2004年10期
8 玛依拉·塔吉丁;;“民汉兼通”是新疆求发展的必由之路[J];人民教育;2006年05期
9 羊隽芳;朱庆华;;新疆信息环境的多元化特征分析[J];情报杂志;2006年12期
10 翟玲红;李荣;;新疆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J];决策咨询通讯;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风云;;新中国五十年与新疆巨变[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郑丽丽;;地理决策需慎重——关于新疆大开发[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苏成;;中国共产党是新疆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4 陈建华;陈新生;陆卫东;;新疆自治区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5 李雪源;艾先涛;王俊铎;莫明;吐逊江;郑巨云;多里坤;;科学地做好新疆杂交棉研究与推广[A];中国棉花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振华;蒋丽;;“四个认同”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疆的提升和弘扬[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海;孔宪良;;新疆杂交棉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祁若雄;;陈云在新疆的革命思想与实践活动研究述评[A];陈云研究述评(上册)[C];2004年
9 王东向;;正确认识新疆工作在全国大局中的重要地位[A];中国西部人才强国战略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郑伟才;;新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战略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瑟;新疆正面临发展的新机遇[N];光明日报;2007年
2 王瑟;教育为新疆的发展插上翅膀[N];光明日报;2007年
3 赵红梅;“十一五”瞩目“新”新疆[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4 记者 陈文 实习记者 郑忠楠;传达温总理考察新疆时的讲话[N];塔城报;2007年
5 曹志恒 许林贵;新疆各族人民都反对“东突”恐怖势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赵承邋贺占军;总理在新疆考察工作,每天忙碌十四五个小时[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唐立久;走符合新疆特点的发展之路[N];新疆日报(汉);2007年
8 记者 冯骏 肖彬华;政协提案为新疆发展献策助力[N];兵团日报(汉);2008年
9 记者 孙承斌 邹声文;创造新疆更加美好的明天[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七·五”事件改变不了新疆发展的趋势[N];新疆日报(汉);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奋;新疆宗教文化生态现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洁;清朝治理新疆的民族经济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张春林;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公共政策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5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安尼瓦尔·阿木提;基于区域理论创新的新疆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7 郑江平;新疆羊产业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8 宋彤;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9 蒋新卫;冷战后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与新疆安全和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曼;试析1930年代的“新疆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李娟梅;民国时期新疆的英国侨民问题[D];西北大学;2004年
3 梁春艳;新疆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4 高敏;新疆对外劳务输出现状及问题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5 周春花;新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之探析[D];喀什师范学院;2011年
6 张静;新疆城市化与服务业相互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利夫;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新疆民族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8 沙娜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的发展与完善[D];新疆大学;2011年
9 苗健;新疆邮电事业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10 刘鹏;中国—中亚合作及其对新疆的意义[D];暨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51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35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