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演化的时空格局
本文关键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演化的时空格局 出处:《地理科学进展》2016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是根据社会经济目标进行土地利用的过程,是确保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社会—经济—生态"三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对1990-2013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阐释其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演化的时空格局。研究表明:1990-2013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功能值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增速有所差异,黑龙江、吉林、辽宁土地利用功能发展程度依次递增,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976%、2.725%、2.261%;黑龙江和吉林社会功能值呈现波动性增长,辽宁则表现为阶段性变化;黑龙江经济系统功能值逐渐增大,而吉林和辽宁经济功能值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在2000-2005年有所波动;黑龙江与吉林生态系统功能值呈现由基本稳定转变为波动增长的趋势,而辽宁则始终具有较大波动性;经济功能中的土地的生产功能与交通功能对东北地区省域土地利用功能均有较大影响,经济和社会因素对黑龙江与吉林土地利用功能多样性影响较大,生态因素则对其影响较小,而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对辽宁土地利用功能均有较大影响。
[Abstract]:Land use multi - functionality is the process of land use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goals . It is the key to ensur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1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130748)~~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1引言90年代后期,随着全球和欧洲农业政策的变化,这一概念逐渐被采纳并成为农业、林业、公共产品、就土地利用是土地功能多样化的过程,土地利用业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甄霖等,2009,2010)。随功能的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多功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叶飞;罗美利;唐国滔;;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关联度研究——以岳阳县为例[J];现代农业;2007年11期
2 王斯杰;唐国滔;;冷水滩区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关联度研究[J];北京农业;2007年33期
3 宋艳伟;;关于北京市产业增长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田燕;;河南省土地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年05期
5 张子平,刘文锴,李明秋,唐付成;安阳市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分析[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6 谭雪兰;段建南;何长元;包春红;;长沙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年02期
7 孙春明;;绿洲地区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张掖市为例[J];世纪桥;2011年03期
8 白洁;武克军;;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与经济协调发展能力研究——以武威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05期
9 金端峰;;论城市土地的价值观念和土地利用战略[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4期
10 郑坚强;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初探[J];佛山大学佛山师专学报(理工版);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彦随;;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与土地利用优化战略[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2 陈建华;;土地利用与城乡关系协调[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杜新波;韩生福;薛洪拴;张家义;孙习稳;;西宁市土地利用的区域与城乡统筹思路与策略[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段瑞兰;郑新奇;;山东省乡镇空间格局特征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杜怀玉;赵军;冯翠琴;;西北干旱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相关分析——以嘉峪关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俊侠;法国:土地利用全民监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2 ;我们必须转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3 刘丽;土地利用,,全球面临的挑战[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4 记者 徐荣生;全力做好土地利用和融资工作 实现高来稳走稳中求进[N];朝阳日报;2011年
5 周英明;科学统筹土地利用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N];钦州日报;2012年
6 记者 朱小兵;拓展发展空间 推动转型升级[N];台州日报;2014年
7 杨祝晖;给城乡结合部下猛药[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祝桂峰;广东以“三旧”改造促进“腾笼换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9 金昌龙;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升核心竞争力[N];安徽经济报;2006年
10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左玉强;以人为本 科学规划[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忠学;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及效应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怡;冷水江市土地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2 杨朝娟;三峡库区县域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耦合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3 霍振东;陕北经济发展方式对土地利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4 陈嵬;关中土地利用对经济发展的保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晓军;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金建华;抚州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2年
7 胡美红;长株潭城市群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8 缪海鹰;滇西北高寒山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董雪梅;温宿县土地利用变化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童鹏飞;基于解耦理论的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788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37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