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离份额法的中国污染产业转移时空演变及其环境效应
本文关键词:基于偏离份额法的中国污染产业转移时空演变及其环境效应 出处:《软科学》2017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污染产业转移 时空演变 环境效应 偏离份额法
【摘要】:以工业SO_2为研究对象,借鉴偏离份额法探究中国污染产业转移的时空特征,运用EVIEWS8.0定量分析污染产业转移对污染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净变化量最大的省份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且最大值不断降低,2005年以后结构转移增量与相对净变化量反方向说明中国污染产业发展得到了有效控制,竞争力转移增量与相对净变化量同方向的省份变动意味着中国污染产业呈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逐渐转移的演变趋势;相对净变化量、结构转移增量均与污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而竞争力转移增量与污染转移呈负相关关系。同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环境规制增强均有利于中国污染转移的控制。
[Abstract]:Taking industrial SO _ 2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pace - tim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 s pollution industry transfer by using the deviated share metho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vinces with the largest relative net change amount are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east to the midwest and the maximum value is continuously reduced . The change of structure transfer increment and relative net change amount in the same direction in 2005 means that the pollution industry in China is in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pollution transfer , while the increment of the competitiveness transfer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pollution transfer . At the same time ,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re beneficial to the control of China ' s pollution transfer .
【作者单位】: 临沂大学商学院;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YJCZH123) 临沂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项目(15LUZS12)
【分类号】:F124;X322
【正文快照】: 产业转移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实现途径,直接推动了产业空间格局的重塑[1,2]。而污染产业转移不仅决定了区域经济的空间布局,更会对环境污染的格局变动产生深远影响[3]。基于此,国内外学者围绕污染产业转移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1)产业转移测度方法方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辉;;我国对外贸易与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12期
2 汪洁;;外商直接投资与污染产业转移问题浅析——以江苏省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7年34期
3 张菊梅;史安娜;;污染产业转移成因及政府规制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11期
4 姚志毅;;污染产业转移对我国环境与经济的影响分析[J];生态经济;2009年04期
5 姚志毅;;外商对污染产业转移投资倾向的博弈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16期
6 刘英骥;邓良;;外资企业在中国环境责任的实证研究——基于对污染产业进入程度研究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01期
7 赵玉焕;;国际投资中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8 傅京燕;;我国对外贸易中污染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以制造业为例[J];财贸经济;2008年05期
9 姚志毅;;污染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J];现代商业;2009年09期
10 徐助胜;;谈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规避污染产业的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瑞祥;;更新观念 转变思路 积极做好入世后的环境保护工作[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尹卫国;用“绿色信贷”封杀污染产业“经济命脉”[N];中国工商报;2007年
2 尹卫国;用绿色信贷斩断污染产业命脉[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浙江省天台县环保局环境监测站副站长 许式孝;用多种经济手段调控污染产业[N];中国环境报;2007年
4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侯爱敏;淘汰污染产业实现良性发展[N];郑州日报;2014年
5 刘向东;加快绿色产业替代污染产业[N];中国环境报;2006年
6 余杭记者站 陈坚;余杭崇贤连串“组合拳”彻底改造污染产业[N];杭州日报;2008年
7 沈锡权 汪林义;污染环境的地下炼油厂老板竟是环保局职工[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6年
8 本报通讯员 褚继东 本报记者 滕佩智;优化发展环境 助推转型升级[N];廊坊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张钗;支柱产业竟然成了污染产业[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冯永强 肖颖;快建治污项目 再压污染产业[N];中国环境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蓓;环境规制作用下珠三角污染产业转移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2 晏彤;污染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3 林麟;污染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戴育琴;污染产业跨国转移分析及对策[D];湖南大学;2006年
5 姜奕;污染产业转移与西部环境质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6 吴伟平;环境规制作用下污染产业空间演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79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37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