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贸区对区域宏观经济及产业产出的影响评估——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日韩自贸区对区域宏观经济及产业产出的影响评估——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分析 出处:《现代日本经济》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日韩FTA 产业互补 GTAP模型 贸易条件 福利水平 日本
【摘要】: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符合三国的长远经济利益,运用GTAP模型模拟中日韩自贸区建立前后的宏观经济影响及产业产出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劳动力资源与日韩的资本优势形成要素互补,并形成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与日韩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优势互补;第二,签订中日韩自贸协定能够显著增加各个成员国的经济总量、扩大贸易规模、改善贸易条件和提升福利水平,从而产生贸易创造效应;第三,自贸协定将显著影响中国的畜牧业及肉制品、加工食品等产业以及日韩的重工业,同时,公共事业与建设将成为中日韩互利共赢的产业。可以预见,中日韩为了经济贸易及产业优势的长远发展,需尽快达成自贸协定。
[Abstract]:The free trade agreement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Korea conforms to the long-term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three countries. The GTAP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and industrial output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Japan-Korea Free Trade Zo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 China's labor resources complement the capital advantages of Japan and Korea, and form the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of China's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Japan-Korea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Second, the signing of China-Japan-ROK Free Trade Agre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total economic volume of each member country, expand the scale of trade, improve the terms of trade and raise the level of welfare, thus producing trade creation effect. Third, the FTA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China's animal husbandry and meat products, processed food and other industries, as well as the heavy industries of Japan and South Korea. At the same time, public utilities and construction will become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industries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For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trade and industry advantage,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need to reach free trade agree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亚太多重自贸区竞争与中国要素集聚战略转变研究”(14BGJ045)
【分类号】:F113;F752.7
【正文快照】: 中日韩是东亚地区最主要的3个经济体,然而三国之间至今还没有共同签订任何实质性的自由贸易协定,这就使得中日韩不能享受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种种实惠和发展红利。东亚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活动中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斌,李小玲;闽台高科技产业互补中的问题[J];海峡科技与产业;2002年04期
2 魏震;;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互补问题和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09期
3 吕拉昌,李永成,王建军;广佛产业发展比较及互补开发研究[J];热带地理;2005年02期
4 刘薇;李永实;;两岸“大三通”与闽台产业互补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24期
5 徐清军,朱之生;产业互补——区域和全球背景下的亚太地区产业活动一体化[J];国际贸易;2001年04期
6 李启;胡炜;;中原城市群之间的产业互补和结构优化[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年12期
7 杜广强;刘彦松;;辽宁城乡统筹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刘传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推动汉阳新一轮经济大发展[J];学习与实践;2003年08期
9 王丹;丁蕾;;沈抚城市间优势产业互补性发展的实证研究——以第二产业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0年09期
10 赵永刚;朝源;;续写古都新篇章——访中共咸阳市委书记千军昌[J];西部大开发;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乔文汇;乌昌石城市群:产业互补“一盘棋”[N];经济日报;2013年
2 记者 肖意 周元春;产业互补 错位发展 实现双赢[N];深圳特区报;2011年
3 记者 严瑾;两地产业互补合作大有可为[N];佛山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张道平;江苏四川省际联动协作 四领域产业互补谋升级[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8年
5 策划 佛山日报记者 严瑾 何宁 黄碧云 梁楚欣 通讯员 周立峰 谭婉捷 黄浩;区域产业互补 兄弟协同创新[N];佛山日报;2014年
6 云南省桥头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李金泽;内外产业互补合作 推进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N];人民政协报;2014年
7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 林昆勇;重视产业互补整合[N];广西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田洋;特色产业互补 无锡民企助推贵州发展[N];贵州日报;2011年
9 记者梁进峗;搭建陇闽合作桥梁 实现东西产业互补[N];白银日报;2012年
10 记者 魏_g 韩雯;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在津召开座谈会[N];天津日报;2014年
,本文编号:1387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387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