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流动性趋势及其分解:增长、排序与离散效应
本文关键词:代际流动性趋势及其分解:增长、排序与离散效应 出处:《经济研究》2017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代际教育流动 流动性分解 增长效应 排序效应
【摘要】:本文以两个相互独立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微观家庭调查数据库为数据基础,在采用多重估计方法对流动性趋势进行估计的基础上,引入流动性分解方法对代际流动性趋势的构成进行分解。估计结果显示,我国代际流动性呈现的"倒U型"趋势,在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中都同时存在;约20世纪60年代前出生的子代,代际教育流动性呈现上升趋势,对于在60年代中期后出生的一代人,其代际教育流动性呈现下降趋势。对代际流动性趋势构成的分解结果显示我国的代际流动,主要来源于增长效应,即由社会阶层分布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所引起的流动,是社会总量发展的结果;排序效应所引起的流动性水平次之;离散流动对总体流动性贡献不大。增长效应的变化趋势是总体代际流动性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将增长效应从总体流动中剔除后,代际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变得较为平稳。
[Abstract]:Based on two independent microcosmic household survey databases which are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this paper uses multiple estimation methods to estimate the trend of liquidit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liquidity decomposition to decompose the composi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trend. The estim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verted U" trend of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exists in both urban and rural populations. For children born about 1960s,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al mobility is on the rise, for those born after the middle of 60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mainly comes from the growth effect. The mobility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social stratum distribution in time dimension is the result of total social development. The level of liquidity caused by sequencing effect was the second; The change trend of growth effect is the dominant factor of the change trend of overall intergenerational liquidity. After the growth effect is removed from the overall flow, the trend of intergenerational liquidity becomes more stable.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1703103)的资助
【分类号】:F126
【正文快照】: *李任玉,深圳大学经济学院,电子信箱:renyuli@szu.edu.cn;陈悉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电子信箱:xirong_chenbeihang@163.com;甘犁,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电子信箱:gan@econmail.tamu.edu。本研究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1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军辉;;关于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10期
2 何石军;黄桂田;;中国社会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2000~2009[J];金融研究;2013年02期
3 舒基元,姜学民;资源代际管理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年01期
4 周兴;王芳;;城乡居民家庭代际收入流动的比较研究[J];人口学刊;2014年02期
5 卢利林;;社会转型时期消费代际冲突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6 郭朝阳;陈畅;;代际影响在消费者社会化中的作用——以我国城市母女消费者为例[J];经济管理;2007年08期
7 汪燕敏;龙莹;;我国居民代际贫困的实证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胡洪曙;亓寿伟;;中国居民家庭收入分配的收入代际流动性[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9 胡永远;;代际收入传递性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1年02期
10 徐英;;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评述[J];时代金融;201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琳;;中国代际流动性:基于食品消费与收入视角的研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李翔;增强代际收入流动 改善长期分配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张守营;世界观的转变存在代际滞后[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3 ;阶层分配与代际分配的正义[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4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堤)商学院教授 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协会(南加州)秘书长 孙涤;经济发展中的代际抱团[N];上海证券报;2013年
5 陕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 苏振锋;人类亟待摆正自己的位置[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苏振锋;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消费观[N];中国民族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杰;代际收入流动性、传递机制与收入不平等[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2 赵丹;中国代际收入不平等传递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7年
3 韩军辉;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方鸣;中国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胜男;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2 尹秀;代际收入流动的职业传递效应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3 王君;收入代际流动性的区域开放性差异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4 王宇;中国城镇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5 施正政;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与传递机制[D];暨南大学;2016年
6 李梦真;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赵占东;河南省代际收入流动性分析[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佳帅;人口质量偏好差距与代际收入流动性[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彭蕊;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机制分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王会娟;代际影响视角下的子代收入差距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215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421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