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评估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9 23:17

  本文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 绩效 评估 对策 中国 出处:《辽宁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已有35年,从沿海开放到内陆开放,从货物贸易领域开放到服务贸易领域开放,,从国外资本“引进来”战略到国内资本“走出去”战略,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由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失衡加剧,世界经济低迷成为新常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国内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短缺与环境责任问题日益突出,等等。中国开放型经济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并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中国开放型经济深化改革大背景下,众多学者开始对中国开放型经济30余年的发展进行全面性、历史性的深入审读和研究,以期通过深入分析和查找问题来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发展对策。本论文正是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以及国际分工等理论,在深入分析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演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通过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绩效评估综合指标体系对中国开放型经济30余年发展绩效进行评价,以期通过绩效评估查找发展问题,继而在深入分析当前中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基础上,为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绩效提出相应对策,从而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规划、对策导向起到参考依据和政策建议的作用。 本论文共分为七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开放型经济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论文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梳理和分析了指导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包括:可持续发展理论、国际分工理论、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第三章从历史的脉络全面梳理了中国开放型经济3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史是一部改革创新史,伴随着一系列政策与制度的创新和变迁,因此,从历史发展的制度变迁角度梳理了中国开放型经济30余年的发展史,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史划分为五个阶段:中国开放型经济政策的探索阶段(1978-1991)、中国开放型经济规范化制度形成阶段(1992-2001)、中国开放型经济制度国际化完善阶段(2002-2006)、中国开放型经济制度深化阶段(2007-2012)、中国开放型经济制度进一步深化创新阶段(2013-),分别从主要内容、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取得的阶段性成绩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四章构建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综合指标体系。论文研究认为,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内涵是动态发展的,其基本特征是:①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两者之间有质的差别;②在开放型经济中,商品、资本、劳务、技术等要素可以较自由跨界流动,其流动性呈现不断增强,最终趋于和直至达到完全无限制;③参与国际分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优化资源,生产效率不断提高;④政府基本按照市场经济的机制和规则进行管理活动,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不断协调。论文从开放型经济的内涵出发,基于开放型经济的广义角度,遵循全面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整体性与独立性相结合、一般性与可比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了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发展效益、社会发展效益和资源环境效益三个层面,下设共37个具体指标。 第五章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估。根据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论文选取研究区间为1985-2012年,采集37项指标共28年的相关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进行了评估,结果得出: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已形成了明显的倒U型曲线特征,2006年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得分最高,2007年后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呈现出了不稳定的下降趋势特征,年同比下降速度在2007年、2008年和2011年均高达28%以上,2012年下降速度有所减缓,为3.7%,总体形势不容乐观。根据绩效评估指标数据特征,本章对近年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下降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外贸与外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力下降,服务贸易发展落后、国际竞争力低,技术自主创新效益有所下降,劳动力就业弹性下降、就业压力提升,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等。 第六章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条件进行了分析。深入分析和了解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目前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风险、内部优势和劣势,以期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绩效提高的发展对策研究提供分析基础。 第七章对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绩效提高的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从改革与创新管理体制、深入健全法律制度、加速推进政策创新、深入拓展对外合作、创新资源与环境发展战略五个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闫鸿鹂;;论国际分工、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发展战略[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2 崔玉斌;;我国沿边开放的回顾与展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0期

3 谢花林,李波;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左继宏,胡树华;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6期

5 王玉华;赵平;;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商业研究;2012年06期

6 刘朝明,韦海鸣;对外开放的度量方法与模型分析[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7 裴长洪;;中国开放型经济建立的经验分析——对外开放30年的总结[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8 谢春;李健;;我国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9 郑超愚,韦伟;开放经济中的我国贸易政策的定位考察[J];财贸经济;1994年05期

10 陈飞翔;对外开放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变动与协调[J];财贸经济;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卢仁祥;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动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2 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蒋冰冰;产品内国际分工与中国产业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金锡珉;国际服务贸易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张坤;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与东亚经济转型[D];吉林大学;2013年

7 李述晟;制度视角下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机制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樊少华;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9 曹令军;近代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开放史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746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4746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2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