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的门限非线性估计
本文关键词: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产业集聚能否促进技术溢出,国内外学者的实证检验结果存在分歧。本文从人力资本视角研究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选取中国1986-2011年各省数据,采用门限非线性估计,验证在不同人力资本条件下,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低人力资本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没有影响,当人力资本跨越"门槛值",产业集聚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随着人力资本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效果明显加强。此外,研究表明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途径主要是促进技术进步,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明显。
[Abstract]: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on whether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an promote technology spillover are differ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capital, selects the provincial data from 1986 to 2011 in China, and adopts threshold nonlinear estimation. Under different human capital conditions, the threshold effect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s verified.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low human capital condition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has no effect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When human capital crosses the threshold,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h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with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human capital, the promotion effect is obviously enhanc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in way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on th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s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ut the impact on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is not obviou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0YJAZH088)
【分类号】:F224;F249.2;F2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文举;适宜技术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Immiserizing Growth in Expanding Economies" in China's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9期
2 叶明;;城乡收入差距的制度检视及展望——基于户籍制度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3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4 庞永红;王芳芳;刘有斌;;新时期我国农村“增长性贫困”的预防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5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6 杨阳;姚利民;;技术差距对FDI技术溢出影响的门槛回归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02期
7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8 郑亚男;;我国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9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印中华;田明华;;外商直接投资对造纸及纸制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姜长云;;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协调状况及其深层原因[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4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6 张同斌;杨彬;高铁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外资与内资企业间双向动态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兼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罗霞;;城市边缘人:被社会忽视了的群体[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梁永强;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董先安,殷韦;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2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3 徐庆;四元经济发展模型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经济科学;1997年02期
4 郭熙保;徐淑芳;;经济发展的制度决定论与地理决定论述评[J];经济学动态;2005年12期
5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6 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7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8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9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10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晓霞;;产业集聚对劳动力流动的作用机理——集聚还是分散[J];北方经济;2008年09期
2 李洪云;王建芳;;我国地区差距与劳动力流动影响的分析[J];知识经济;2010年09期
3 武晓霞;任志成;;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劳动力流动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李平;宫旭红;张庆昌;;工资上涨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存在性及门槛效应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王东;孙健;;基于SPPD分析范式的人才集聚机制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6 陈良文;杨开忠;沈体雁;王伟;;经济集聚密度与劳动生产率差异——基于北京市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9年01期
7 唐秀丽;;人力资本流动与地区收入差距的理论分析——基于空间经济学的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25期
8 黄江泉;汪普庆;;人力资本集聚的机理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人力资本集聚情况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11期
9 宗晓华;;技术扩散与人力资本投资的空间结构[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6期
10 闫逢柱;乔娟;;产业集聚发展对工资变化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为;何媛媛;;旅游产业的区域集聚、收敛与就业差异:基于分省面板的说明[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武前波;徐伟;;外来劳动力与上海大都市发展关系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卞思杰;五大体系强化创业保障[N];济南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孙军 李涛 本报通讯员 谢长虹;产业集聚与人才集群的有效结合[N];焦作日报;2010年
3 内蒙古自治区人事厅副厅长 王顺;围绕优势产业集聚人才促发展[N];陕西日报;2006年
4 家胜 前荣 明泽;宿迁设创业创新资金支持外来人才[N];新华日报;2010年
5 穆岩;产业集聚与区域人力资本积累[N];光明日报;2004年
6 记者 陈t牎∈迪吧,
本文编号:1495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49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