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
本文关键词: 内部“缺新” 外部“有新” 比较优势 转型与重构 外部机遇 出处:《社会科学辑刊》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老工业基地振兴是国内外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围绕"老"字,老工业基地的成因可归纳为内部"缺新"和外部"有新",而且后者比前者影响更大。老工业基地不是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同其他区域相比较老工业基地存在明显的强弱互见特点,因而比较优势理论并不适合用来分析这类区域,适用的是绝对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充分把握并抓住外部机遇的基础上将转型与重构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外部机遇比内部资源禀赋对确定老工业基地未来发展方向更为重要,夕阳产业不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发展方向选项。老工业基地应该在智能化与生物化等代表当今技术与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寻求新突破。
[Abstract]: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s a major issue of great concer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auses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can be summed up as internal "lack of new" and external "new", and the latter has greater influence than the former.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are not backward and developed regions. Compared with other regions, the old industrial bases have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strength and weakness, so 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analysis of such regions. The basic idea of revitalizing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should be to combine the two modes of transform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and seizing the external opportunity. Internal resource endowment is more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Sunset industry is not an op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ld industrial base.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should seek new breakthroughs in fields such as intelligence and biochemistry, which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today.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与改造[J];宏观经济管理;2003年10期
2 张行湘;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实现沈阳振兴[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3 魏后凯;要有计划地稳步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J];宏观经济研究;2003年10期
4 陈金松;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目标是建立若干产业群[J];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15期
5 陈耀;振兴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八个转变[J];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17期
6 ;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J];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18期
7 战胜伟;打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攻坚战[J];中国工程咨询;2003年10期
8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老工业基地座谈会上的讲话[J];辽宁经济;2003年08期
9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重振辽宁老工业基地雄风[J];辽宁经济;2003年09期
10 于刚;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思考(三)[J];辽宁经济;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跃平;;论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挑战和振兴的出路[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王厚双;;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外部环境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彭向刚;;论政府创新与老工业基地建设[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4 陈清泰;;抓住有利时机 振兴老工业基地[A];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大会报告汇编[C];2003年
5 焦方义;;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6 孙世强;;国家政策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研究[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7 朱荣科;;资源型城市反贫困——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文汇之一[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8 李俊江;史本叶;;老工业基地兴衰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国外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措施与启示[A];“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长春论坛文集[C];2003年
9 李中义;高元禄;;加快市场化改革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A];第四届国有经济论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郑颖;赵金山;;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薛婧;哈尔滨37个老工业基地项目投产[N];黑龙江日报;2009年
2 中共辽宁省委书记 王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道路[N];人民日报;2011年
3 郑原驰 实习生 李庄 本报记者 李林岩;以科技创新引领老工业基地振兴[N];吉林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郝晓明 实习生 伊予;辽宁科协: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汇智聚力[N];科技日报;2013年
5 涧宣;坚定不移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N];洛阳日报;2013年
6 涧宣;加快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转型[N];洛阳日报;2013年
7 记者 李菲 李铮;探寻老工业基地的“生态脚印”[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记者 叶剑宇;我市被列入全国95个重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城市行列[N];安阳日报;2013年
9 记者魏广军;我市被列为全国重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城市[N];平顶山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刘宝权;沈阳出台措施助力老工业基地发展[N];人民法院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宏;东北老工业基地对外开放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杨振凯;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隋忠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国际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任晶;我国老工业基地创新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李伟民;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技术创新竞争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关大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府管理环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常忠诚;制度创新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D];吉林大学;2008年
8 吴艳玲;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度变迁[D];辽宁大学;2008年
9 李铁滨;东北老工业基地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扩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姜周;基于区域经济合作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振兴战略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晓茶;非政府组织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赵瑞娟;上海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战略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3 司秋利;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效应评价[D];辽宁大学;2015年
4 王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财政政策效应分析[D];吉林财经大学;2016年
5 金雪瑶;财政幻觉假说—来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验证[D];吉林大学;2017年
6 王明政;东北老工业基地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7 孙阳;国有企业改革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D];吉林大学;2017年
8 徐广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整合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9 王有志;黑龙江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的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10 张根连;吉林老工业基地发展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22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522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