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进步实现路径及其时空分异规律
本文关键词: 技术进步 要素投入结构 全要素生产率 时空分异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重要动力来源,技术进步的速率及其要素偏向类型均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经济增长的潜力乃至其发展方式。本文基于生产前沿分析框架,构建技术进步的综合评估模型,对1996—2014年期间中国技术进步速率、实现路径及要素偏向类型的时空分异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在整个样本期内,中国技术进步的平均速率高达3.05%,不仅抵消了由技术效率降低所导致的TFP损失部分,还促进整体的生产率实现了年均近2%的增长。纵观其阶段性变化特征:中国技术进步速率在2003年之前逐年下降,其数值由1996年的1.080降低到2003年的1.025;随后,该指数呈现波动状态,取值范围在1.006—1.030之间。(2)近20年来中国所实现的持续技术进步主要源自于中性技术进步的贡献(约为86%);尽管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贡献份额总体上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但作用相对较小(仅为14%)。由此可见,随着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不断提升,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我国总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作用尚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3)中国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在整个样本期内总体表现为资本密集-劳动节约型、能源密集-劳动节约型特征;而对于资本、能源两种要素而言,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演化特征:1996—2001年期间,主要体现为资本密集-能源节约型;2002—2005年期间,能源密集-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逐渐盛行并占据主导地位;2006—2014年期间,要素偏向型技术进步又重回资本密集-能源节约型。此外,受要素禀赋分布不均所影响,中国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类型还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异规律。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ower source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type of factor bias affect the potential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ts development mode to a large extent.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established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law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ate, path and factor bias types in China from 1996 to 2014.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during the whole sample period, The averag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China is as high as 3.05, which not only offsets some of the TFP losses caused by reduced technical efficiency, It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overall productivity growth of nearly 2% a year. Throughout its periodic changes, the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China declined year by year before 2003, from 1.080 in 1996 to 1.025 in 2003; the index then fluctuated. The value ranges from 1.006-1.030 to 1.006-1.030.) the sustain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chieved in China in the past 20 years is mainly du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neutra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bout 86%), although the share of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factor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in general. But the role is relatively small (only 14%). It can be seen tha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 of the elements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overall technological level by the factor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 the whole sample period, the Chinese factor bi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been characterized by capital-intensive and labor-saving type. For the two elements of capital and energy, the factor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nd to show obvious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1996-2001,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eriod 2002-2005, which is mainly capital-intensive and energy-efficient. The progress of energy-intensive and capital-saving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nd dominating. In the period 2006-2014, the factor biase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eturned to the capital-density-energy saving type, and was affected by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factor endowments. The type of factor bias of China'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lso shows the law of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发展新动力研究”(批准号:16ZDA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高耗能行业能源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批准号:71303177)、“环境政策交互作用下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激励研究”(批准号:71503094)
【分类号】:F1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玺;张勇;;关于中国技术进步水平的估算——从中性技术进步到体现式技术进步[J];中国软科学;2010年04期
2 江瑞平;技术进步对就业扩大影响的合力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1986年08期
3 孙志刚;;论加速工业的技术进步[J];银行与企业;1987年02期
4 胡天现;;甘肃省技术进步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开发研究;1988年01期
5 赵一锦;;当前我国技术进步的目标、任务和高效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8年03期
6 王国兴;发展中地区的有效依靠——全面渗透技术进步[J];科学学研究;1990年01期
7 张铸全;;论适用技术和技术进步[J];中外管理导报;1990年01期
8 静思;东南亚经济缺乏技术进步支撑[J];企业改革与管理;1999年05期
9 隆国强;以竞争求技术——开放经济下技术进步的新战略[J];国际贸易;2000年07期
10 谢晓霞;消费需求变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J];首都经济;200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2 张建华;;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3 付强;;地区行政垄断、技术进步与粗放型经济增长——基于我国1978——2006年技术进步的实证测算[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陈宗胜;顾颉;;技术进步与劳动密集技术的选择[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5 郭晶;;技术进步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动态效应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1卷)[C];2010年
6 胡玉奎;;经济振兴与技术进步[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7 陈漓高;齐俊妍;;技术进步与经济波动——以美国为例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智勇;;再论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基于技术进步的视角[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吴能全;周斌;李辉蛾;;广东省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A];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经济交流协作——第六届“中华经济协作系统”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董直庆;王林辉;;劳动力市场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源于技术进步吗[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肖兵;技术进步的代价[N];人民日报;2013年
2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内生性技术进步才是中国经济源动力[N];上海证券报;2013年
3 汪洋;经济结构调整必须更加重视技术进步[N];经济日报;2001年
4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内生性技术进步将是新一轮增长的源动力[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5 ;市场须为技术进步服务[N];经济日报;2005年
6 文雁兵 陆雪琴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非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扩大收入差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徐杰;对技术进步说不的小镇[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8 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市场换技术”之惑[N];经济观察报;2004年
9 王柯敬 孙国茂;技术进步是国企改革的“助推器”[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10 记者 王建生 记者 吴月辉;格林斯潘: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 研究机构:美经济增速已达顶点[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暑子;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2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5 蔡小慎;中国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周永涛;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7 邓海滨;制度安排影响技术进步的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8 张红霞;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聂红隆;开放经济条件下贸易保护对技术进步的影响[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10 夏玉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潇;有偏技术进步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李f,
本文编号:15275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527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