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房价差异与地区产业结构——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 地区相对房价 劳动力流动 产业升级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系统广义矩估计 出处:《商业研究》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面对国内大规模的区域产业转移现象,本文选取2003-2015年中国3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SYS-GMM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就相对房价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房价与第二产业就业比率和产值比重存在倒"U"型关系,与第三产业的就业和产出呈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即当相对房价超过3.25时,房价过高的地区对第二产业的就业存在挤出效应,但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和产出具有促进作用;相对工资、教育条件和交通便捷度对二、三产业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但空气质量变量显著地表明我国已经存在环境移民现象。因此,不同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产业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住房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phenomenon of large-scale reg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 in China, this paper selects the panel data of 31 regions in China from 2003 to 2015. The static bidirectional fixed effect model and the dynamic SYS-GMM model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relative house price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other conditions remain unchanged, There is a negative "U"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lative house price and the employment ratio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lative house price and the employment and outpu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at is, when the relative house price exceeds 3.25, Where housing prices are too high, there is an crowding out effect on the employment of the secondary industry, but it can promote the employment and outpu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e impact of relative wages, educational conditions and transportation convenience on th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s also different. But the air quality variable obviously indicates that there exists the phenomenon of environmental migration in China. Therefore different regions should formulate reasonable housing policies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项目编号:20156018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丝路”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JGSL16010
【分类号】:F121.3;F299.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寒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年10期
2 ;关于印发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3 易红涛;劳动力流动文献综述[J];甘肃农业;2005年09期
4 国忠金;对我国劳动力流动的研究与展望[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5 刘晓英;;关于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8年07期
6 樊恭嵩;关于劳动力流动问题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1984年10期
7 丘舜平;劳动力流动利弊辨识[J];经济与管理研究;1986年02期
8 赵士廉;关于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形式和条件的浅见[J];中国劳动科学;1986年11期
9 李享阳;试谈劳动力流动的调节机制[J];中国劳动科学;1986年12期
10 樊恭嵩;对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合理性的判断[J];经济问题;198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劳动力流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2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焦斌龙;孙晓芳;;自主性流动:我国劳动力流动新阶段[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4 孙博;;劳动力流动城乡统筹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孙博;;劳动力流动城乡统筹研究[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一鸣;李萍;;劳动力流动与二元经济收入差距变迁——一个动态化模型及其在中国的检验与修正[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何一鸣;李萍;;劳动力流动与二元经济收入差距变迁——一个动态化模型及其在中国的检验与修正[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10 陈钊;陆铭;;从分割到融合:城乡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政治经济学[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童玉芬 王红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1年
2 高岩辉 刘科伟 张晓露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劳动力流动迁移理论的主要流派[N];中国人口报;2009年
3 肖卫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劳动力流动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记者 张小溪;美国劳动力流动规模逐年减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本报特约评论员;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N];甘肃日报;2005年
6 张镝 作者单位 鞍钢党校;劳动力流动分析[N];鞍山日报 ;2005年
7 本报记者 裴建素;探求劳动力流动新趋向[N];石家庄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祝振强;劳动力流动呼唤就业质量提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9 宋蕾邋王羚;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10 王小鲁;地区间劳动力流动潜力巨大[N];深圳商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云章;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马少晔;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城乡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再检验[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黄敦平;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差距影响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4 姜乾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地区发展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5 张爱婷;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郭鹏辉;一类动态空间固定效应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春招;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许华;中国制造业转移与劳动力流动的空间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3 赵炯;外资区域转移、集聚对我国劳动力流动影响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4 张骐;劳动力流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5 胡勇;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力流动相互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6 敖梦娅;产业集聚、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D];西南大学;2016年
7 刘东阁;劳动力流动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互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8 马中姝;城镇化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6年
9 高晶晶;劳动力流动与江苏经济的空间非均衡发展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周一娜;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38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53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