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中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本文选题:循环经济 切入点:Malmquist指数法 出处:《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循环经济视角出发,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各省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对比。计算发现,2004年到2012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保持增长,驱动因素以技术创新为主;省份层面,这9年内仅有海南、宁夏和青海三个省份基于生态效率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出现了下滑,其他省份均在2004年的基础上实现了增长,其中以陕西、内蒙古和辽宁增速最快。结合当下产能过剩的经济现状可知,产业结构转型对于大多数省份迫在眉睫。纯技术效率也在11个省份产生负效用,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管理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也十分重要。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rcular economy, this paper evaluates and compar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ircular economy in various provinces by using DEA-Malmquist method. It is found that from 2004 to 2012,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has maintained an overall increase, and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i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only three provinces, Hainan, Ningxia and Qinghai, experienced a decline in the level of circular economy based on ecological efficiency in the past nine years, while other provinces achieved growth on 2004, including Shaanxi. Inner Mongolia and Liaoning have the fastest growth rate.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of overcapacity,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s imminent for most provinces.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also produces negative effects in 11 provinces and improves management. The realization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is also very importan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
【分类号】:F1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李金铠;沈波;韩亚峰;张孟豪;;中国区域能源效率比较——基于DEA-Malmquist和聚类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匡远凤;彭代彦;;中国环境生产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经济研究;2012年07期
3 魏下海;余玲铮;;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与适用性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比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5 李宾;曾志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再测算:1978~2007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6 吴延瑞;;生产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新的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7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J];经济学(季刊);2008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师嘉;中国省级地区绿色工业发展模式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卫言;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克亮;孟祥瑞;杨宝臣;程云鹤;;技术异质下中国大气污染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01期
2 钟世川;毛艳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算与分解研究——基于多要素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J];经济评论;2017年01期
3 冯杰;张世秋;;基于DEA方法的我国省际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估——不同模型选择的差异性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4 焦翠红;孙海波;董直庆;;R&D资源配置效率演化及研发补贴效应——来自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5 李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环境规制的最优跨期决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1期
6 黄清煌;高明;;环境规制的节能减排效应研究——基于面板分位数的经验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1期
7 许冬兰;李丰云;吕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及应用[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8 汪锋;吴俊;;电力生产、跨省交易与能源环境效率[J];技术经济;2016年12期
9 田泽;严铭;李楠;;碳约束下江苏省节能减排效率时空演化及分异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6期
10 何枫;马栋栋;徐晓宁;;雾霾约束下中国省际区间环境技术效率研究——基于SBM-Undesirable区间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慕智玉;四川省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2 许小伟;石家庄工业绿色转型影响因素的贡献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3 冯敏;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4 李恪旭;资源型城市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黎星池;城镇化对成渝经济区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年
6 郭成;安徽县域城镇化发展时空差异及动力因子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5年
7 吴义丹;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质量与规模之间协调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高芳;宁夏沿黄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9 王蛟蛟;北京市新型城镇化水平测度与综合评价[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邓思星;鄂西南山区县新型城镇化发展特色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银华;贺胜兵;胡石其;;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2 李雷鸣;贾江涛;;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节能技术;2010年06期
3 陈诗一;;中国的绿色工业革命: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解释(1980—2008)[J];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4 王兵;吴延瑞;颜鹏飞;;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5 王志平;;生产效率的区域特征与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基于主成分分析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6 李静;;中国区域环境效率的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经济;2009年12期
7 吴军;;环境约束下中国地区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8 涂正革;;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影子价格: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0年01期
9 杨文举;;中国地区工业的动态环境绩效:基于DEA的经验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10 岳书敬;刘富华;;环境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亮;基于PCA和聚类分析的主体功能区划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2 王仁江;莱西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晶;长春市城市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4 黄小林;四川省居民潜在国内出游力地区差异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常利平;内蒙古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6 代慧斌;对城市化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7 宋红凤;四川省城市化发展状况的数量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杨佳;辽宁省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钟韵;重庆市巴南区城镇化发展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10 张少辉;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广云;;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制度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周纪昌;;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制度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4期
3 刘解龙;;大力推进区域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发展——兼评《区域循环经济探析》一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肖华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索[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5 黄寰;;以自主创新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J];生态经济;2007年08期
6 王文斌;马捷;;区域循环经济系统构建研究[J];特区经济;2007年10期
7 贾蕊;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数学模型建立及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4期
8 陈小敏;杨洁;于Z诨,
本文编号:1570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57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