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前30年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
本文选题:中央集权制 切入点:地方自治 出处:《理论与改革》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多次论及国家的含义及其结构形式,一致主张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实行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自治,但在社会主义国家某一历史时期中央集权的程度、地方自治的广度和深度,他们并没明确界定。新中国前30年,依据特定的主观愿望、客观背景和现实需求,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理论的指导下,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经历了收权——放权——再收权——再放权的数次变动,每次变动都服从并服务于特定的经济政治发展战略。鉴于前30年的经验教训,当前,应当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因时因势而定,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依法规范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构建新型的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以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制度保障。
[Abstract]:In their works, the classical Marxist writers have repeatedly discussed the meaning of the state and its structural forms, and have unanimously advocated that local autonomy under the centralization of power must be practised in socialist countries under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However, they have not clearly defined the degree of centralization of power and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local autonomy in a certain historical period of socialist countries. In the first 30 years of New China, according to specific subjective wishes, objective background and realistic nee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arxist theory of state structure,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s undergone several changes, that is, repossession, devolution, re-devolution, and re-devolution. Each change is subject to and serves a specific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view of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previous 30 years, the pres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riterion of "three benefits," depending on the circumstances, unified leadership, and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The economic functions of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be standardized according to law and a new type of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be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system guarante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F1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玉江,陈慧;改善金融服务助推地方经济[J];经济师;2000年05期
2 胡雪梅;试析“入世”后的地方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03期
3 ;竭尽全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J];四川统一战线;2000年04期
4 晁志斌;金融要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J];济南金融;2000年10期
5 张海明,马进莲;临夏金融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再创佳绩[J];甘肃金融;2001年10期
6 ;民营经济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年12期
7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研讨会召开[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年11期
8 本刊编辑部;抓好振兴地方经济的切入点[J];中国科技产业;2004年11期
9 ;2005是地方经济转型元年[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11期
10 章更生;;章更生:如何让金融资源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J];银行家;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时旺;;加强和完善地方经济调控[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2 赵佩华;;从广东高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看我国政府行为的重要性[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张宝通;;借助国家区域大战略 助推地方经济大发展[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4 林翠松;;弘扬福寿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A];福寿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钱丽苏;计方;;地勘单位融入地方经济的实现途径[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庞云贵;;用区域特色文化助跑地方经济腾飞[A];2014年贵州社科学术年会学术专场研讨会暨“以区域特色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7 丛琳娜;;乡镇图书室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李晶;;重塑社会资本 发展地方经济——以汕头市重建信用为例[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二辑)[C];2007年
9 周家纯;;加强软科学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服务[A];中国老科协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研讨会文集[C];2006年
10 武力;;1949年以后毛泽东对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的探索[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钟兰花 实习生 邱美英;发挥示范作用 服务地方经济[N];绍兴日报;2007年
2 记者 金德昌 通讯员 刘新军 张红萍;以创建好班子活动为契机 致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N];孝感日报;2007年
3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管理专业在读博士 杜祥培;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N];湖南日报;2010年
4 尹平 戚振东 南京审计学院;国家经济安全与地方经济安全的关系[N];中国审计报;2010年
5 房雪岭;左中审计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N];通辽日报;2005年
6 记者 陈淦璋 通讯员 谭建衡;金融要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N];湖南日报;2011年
7 珠海横琴检验检疫局局长 党组书记 黄勇思;强质检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国门时报;2012年
8 记者 杨蕾;为地方经济注活力[N];中国航天报;2012年
9 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院长 刘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N];江苏经济报;2012年
10 记者 宋晓晖 通讯员 常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N];济南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基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2 陈雅平;扬州商校服务地方经济的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3 吴少锋;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田璐;乡镇政府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管理创新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5 朱向群;推进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6 仰倩倩;1978-2008年云南省地方经济政策的演变及其绩效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完颜岐;政府审计与地方经济竞争力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8 王清普;基于地方经济转型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9 姚鸣琪;区域文化与地方经济发展[D];厦门大学;2005年
10 王振江;建行白城分行契合地方经济发展的资产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0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640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