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两维向度:增长压力与财政压力
本文选题:生态环境治理 切入点:生态环境保护 出处:《改革》2017年08期
【摘要】:基于中国312个县级市的面板数据,验证了增长压力和财政压力两个制度因素对县级市生态环境挑战与环境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增速低于所在省份GDP平均增速的县级市,其所面临的增长压力会加剧环境污染;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较低的县级市,其所面临的财政压力相对较小,但环境污染更严重。而且这个规律在中等城市、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县级市也同样成立。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改善环境质量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一方面要弱化增长压力,防范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县级市或县域因追求经济增长而纵容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强化环保地方事权,在财政压力相对较小的县级市,切实落实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12 county-level c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verifies the impact of two institutional factors, growth pressure and fiscal pressure,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llenge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county-level cities.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county-level cities i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growth rate of GDP in their provinces. The growth pressures it faces will exacerbat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unty-level cities, where fiscal spending and revenue are low, face relatively small fiscal pressures, but mor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unty-level cities in the central, western and northeast regions have also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process of 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vigorously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n the one hand, to weaken the pressure of growth.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local powe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mplement the main responsibility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county-level cities, where the financial pressure is relatively small, to prevent the county-level cities or countie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northeast of China from conniving 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ecause of the pursuit of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的政策研究”(批准号:16BJL051)
【分类号】:F127;F812.7;X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爱民,葛文光,魏红侠;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政策选择[J];河北林业科技;2001年04期
2 王淑梅,肖国海;谈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年03期
3 孙惠民;对内蒙古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1年03期
4 薛喜成;陕西省西铜高速公路生态环境治理初探[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樊根耀;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述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蒋智文;肃南县生态环境治理对策[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4年02期
7 肖建华;邓集文;;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及其克服[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岑永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创新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年04期
9 孟学农;;举全省之力 推进汾河治理修复与保护——在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前进;2008年06期
10 郐开富;徐文斌;;种植槽技术在高陡边坡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探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王峰;季海波;李婕;张福意;崔艳丽;;汾河流域(灵石段)生态环境治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李永南;;九龙江支流生态环境治理试点工作探讨[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3 彭毛;;加快环湖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推行现代设施畜牧业途径的思考[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4 夏连仲;孙兆文;王有星;;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A];生态环境与民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德敏;张們;;区域生态环境治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初探——以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为例[A];人水和谐及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国科协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雄鹰;宁夏部署易灾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N];黄河报;2010年
2 任晓明;生态环境治理让龙城空气更清新[N];太原日报;2013年
3 记者 米哲 马波;下更大决心和力气抓好生态环境治理 真正成为民心工程放心工程美丽工程[N];天津日报;2013年
4 记者 姬卉春;高速国道生态环境治理稳步推进[N];包头日报;2013年
5 记者 李军;陕西建立生态环境治理补偿机制[N];中国化工报;2007年
6 记者 谢国苍;石市投资9600万治理煤矿生态[N];宁夏日报;2010年
7 宁夏大武口发电厂工会 邵中荣;生态环境治理要分步走[N];工人日报;2001年
8 记者 靳淑琴;翼城“两山”生态环境治理完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9 靳晓磊 庞云静;生态环境治理“快”字当头[N];石家庄日报;2012年
10 首席记者 靳晓磊;坚决打好生态环境治理攻坚战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全市人民[N];石家庄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范俊玉;政治学视阈中的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姜仁良;低碳经济视阈下天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圣;社会资本视阈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5年
2 伍引风;城乡二元结构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影响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3 叶剑锋;可行能力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路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高争;广西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蔡秀强;温州市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6年
6 彭情;基于整体性治理的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5年
7 张微;大洼县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平;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9 许霏;炉下镇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10 杜斌;临沂市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浙江海洋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626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662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