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基于要素替代弹性与产出弹性视角的研究
本文选题:生产函数 切入点:替代弹性 出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年04期
【摘要】:总量生产函数是经济增长和宏观政策的研究基础,不同生产函数模型设定可能导致不同的研究结论。本文从生产函数模型中要素替代弹性和产出弹性的隐含假设出发,系统研究了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本文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的上下限为[0.8,1.5],且呈现向1收敛的趋势;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拓展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变参数形式,可以较好地刻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Cobb-Douglas生产函数、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和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的生产率核算结果趋于一致。本文研究为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持。
[Abstract]:The gross production function is the research found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and macro policy. Different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 may lead to different conclusions.Based on the implicit assumptions of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and output elasticity in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the selection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in China.In this paper, it is found that the upper and lower limits of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of Chinese elements are [0.8 ~ (1.5)] and converge to 1. The time-varying elastic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extends the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o variable parameter form.The results of productivity accounting of standardized CES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time-varying elastic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tend to be consistent.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e selection of total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in China.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403247) 国家统计局重点研究项目(2015LZ53)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经济学)的资助
【分类号】: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上峰;;理论劳动收入份额测度及分解——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年12期
2 陆菁;刘毅群;;要素替代弹性、资本扩张与中国工业行业要素报酬份额变动[J];世界经济;2016年03期
3 张车伟;赵文;;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基于雇员经济与自雇经济的测算与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12期
4 章上峰;许冰;;中国经济非稳态增长典型事实及解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03期
5 姚毓春;袁礼;王林辉;;中国工业部门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基于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8期
6 郝枫;盛卫燕;;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J];统计研究;2014年07期
7 钟世川;;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偏向与我国工业行业经济增长[J];当代经济科学;2014年01期
8 于立宏;贺媛;;能源替代弹性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4期
9 雷钦礼;;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J];统计研究;2013年04期
10 雷钦礼;;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效率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振兵;王小霞;;制造业部门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生产技术要素偏向影响因素对比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年06期
2 贺兵;;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工业结构转化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7年09期
3 包龙飞;;技术偏向效应下的国民收入结构变动——基于内生增长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05期
4 张甜迪;;金融化影响金融、非金融行业收入差距的区域异质性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17年04期
5 章上峰;董君;许冰;;中国总量生产函数模型选择——基于要素替代弹性与产出弹性视角的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7年04期
6 罗知;周丽云;李浩然;;劳动收入占比与偏向型技术进步[J];世界经济文汇;2017年02期
7 郝枫;;中国技术偏向的趋势变化、行业差异及总分关系[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4期
8 倪旭君;;工资上涨能提升劳动报酬份额吗?——基于要素替代弹性的解释[J];北京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9 侯伟;;人口红利的生发机制与深度开发研究——基于人的生产性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7年03期
10 赵文;;从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看未来经济增长[J];财经智库;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上峰;陆雪琴;;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技术偏向抑或市场扭曲[J];经济学家;2016年09期
2 阳义南;章上峰;;收入不公平感、社会保险与中国国民幸福[J];金融研究;2016年08期
3 张车伟;赵文;;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基于雇员经济与自雇经济的测算与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12期
4 章上峰;许冰;;中国经济非稳态增长典型事实及解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03期
5 郝枫;盛卫燕;;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J];统计研究;2014年07期
6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分解和机理研究[J];劳动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7 郝枫;;价格体系对中国要素收入分配影响研究——基于三角分配模型之政策模拟[J];经济学(季刊);2014年01期
8 雷钦礼;;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J];统计研究;2013年04期
9 许宪春;;准确理解中国的收入、消费和投资[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10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袁富华;陈昌兵;陆明涛;;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路径、效率与潜在增长水平[J];经济研究;201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绪文;;制定合理的商品比价的依据是替代弹性[J];价格月刊;1986年04期
2 李文锦;关于替代弹性的定义[J];南昌职业技术师院学报;1994年02期
3 范晓静;;对中国产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估计[J];统计与决策;2014年06期
4 郝枫;盛卫燕;;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估计[J];统计研究;2014年07期
5 张明海;增长和要素替代弹性——中国经济增长1978—1999年的实证研究[J];学术月刊;2002年08期
6 赵领娣;张磊;;区域视角的劳动与能源的替代弹性:趋势、差异与政策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0期
7 岳意定,张琦;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替代弹性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8 顾六宝;幺海亮;陈博飞;;中国居民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的年序递推统计估算研究[J];经济统计学(季刊);2013年01期
9 钟世川;;要素替代弹性与我国工业行业经济增长[J];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10 李志俊;;中国农业要素的替代弹性:人力资本的作用及农业技术变迁[J];财经论丛;2014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群;相似可分离函数的非参数匹配与有效估计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2 薛晨;中国工业行业能源与非能源要素替代弹性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3 盛卫燕;要素替代弹性估计:理论回顾与经验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李定华;我国居民的跨期消费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5 郝伟;基于地区间替代弹性的产业集聚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6 胡春龙;资本存量、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测算、分析与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7 丁晨辰;全球视野下的跨期替代弹性:一种新估计[D];厦门大学;2014年
8 杨萍;生命不确定下的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沈健;中国要素替代弹性与有偏技术进步[D];南京大学;2013年
10 刘信刚;我国工业能源替代弹性和有偏技术进步估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17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71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