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治理——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创新
本文选题:全球治理 切入点:中国“一带一路” 出处:《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社会也面临各种全球性问题与挑战。在经济区域化中出现规则碎片化,一些国家试图建立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的区域经济组织。这种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只能拖延世界经济复苏,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秉持建立创新、开放、联动和包容型世界经济的新理念,中国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这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国智慧和方案。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发展"五通"为重点,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发展战略对接为路径。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署,促进地区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了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开放包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lso faces various globa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regionalization, some countries try to establish closed and exclusive regional economic organizations.This beggar-thy-neighbour protectionism can only delay the recovery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no country can be left unscathed.Adhering to the new concept of building an innovative, open, coordinated and inclusive world economy, China has put forward a "Belt and Road" cooperation initiative.This is China's wisdom and plan to promote global governance reform and develop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China's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five links", discusses, builds and shares, and takes development strategy docking as its path.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chieve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weak world economic growth and rising trade protectionism, Belt and Road has created a new model of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based on mutual respect, equal consultation, openness and toleranc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6JZD02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ZZ079)
【分类号】:D822;F1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松成;以特种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J];学习导报;2000年07期
2 吴向鹏;区域创新:区域经济发展必由之路[J];福州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3 严安;将推进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核心[J];延边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4 齐建中;开拓创新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J];理论前沿;2002年17期
5 唐定;努力构筑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J];学习导报;2002年01期
6 李明;;《区域经济与政治文明论稿》自序[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浅析[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发挥临“空”优势 发展区域经济[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9 庄芮;;中印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现状分析与比较[J];当代亚太;2007年02期
10 雷新芳;;区域经济合作及中国的对策[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碚;;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区域经济合作——探索与发展——“2012·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区域经济学会专场综述[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3 王铮;李宪振;;2007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及调控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丁谦;曾庆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基本形势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世红;王跃德;;粤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淑芳;林宝志;;论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施均显;;广西地方志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李荔;;品牌资本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述山西品牌的没落和缺失[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10 蒋正华;;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加快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纺织商会会长、中国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经纬;民营企业应积极投身区域经济合作[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记者 刘国华 狄文君;区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大连开讲[N];辽宁日报;2009年
3 龙超领;区域经济发展之影响因素论析[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广西检验检疫局 黄涛;发挥质检职能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5 记者 薛志伟;2011年 西部百县镇领跑区域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2012年
6 ;区域经济强县的新跨越[N];日喀则报(汉);2012年
7 本报区县部记者 编辑整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N];太原日报;2012年
8 记者 武永召;邯郸市政协强力助推区域经济提升[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唐元贵;厚街 两调整两提升 培育创新型区域经济[N];东莞日报;2012年
10 记者 任红芳;找准突破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N];阿克苏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4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5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坤;发展中国家参与南北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2 尤丽亚;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燕竹;基于GIS的我国区域经济板块差异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汤e,
本文编号:1721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721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