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四川省承接东部转移工业的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9 17:09

  本文选题:工业转移 切入点:产业承接选择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向前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突出特征。产业转移不仅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工体系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经之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全世界范围内的贸易需求疲软导致我国外贸出口环境急剧恶化。同时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到现今,人口红利开始逐渐消退,土地、电力等要素成本攀升,地区政府提高企业污染排放门槛和集聚效应减弱,使得东部工业的利润空间急剧收窄。为了寻找继续盈利的空间,我国沿海地区制造业开始加速向内陆的中西部、东北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国转移,以期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转型。 东部地区产业的转移,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转移有助于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区位、市场等地区优势,促进产业和人口的集聚,打造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以带动地区跨域式发展;同时加快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形成旺盛的市场需求。作为西南地区中心的四川省自然不会错过这个重大机遇,2011年6月颁布的《四川省关于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为四川省的产业承接提供了新的思路;2013年3月,四川省首个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广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批复,标志着四川省的承接竞争力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四川省必将充分发挥自身特有优势,积极加入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竞争中去。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运用实证和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四川省如何在新一轮东部发达地区工业转移趋势下,结合本省的内在优势与竞争优势情况,在产业区域转移中准确定位,从而选择应重点承接的产业,进行科学合理地承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使承接转移产业成为提高地区竞争力,带动四川省经济发展和工业优化升级的有效途径,从而加速四川省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经济中心,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持续发展。本文首先界定产业转移相关概念,回顾了主要国际产业转移基础理论,国内学者对中国产业转移的动因、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三方面的研究成果。接着阐述东部工业转移总况,并采用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横向、纵向指标具体计算得出东部各省市具有转出趋势的产业。然后在回顾四川省承接产业转移总量、结构和来源的基础上,构建四川省内部优势工业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四川省最具优势的工业行业;再以与四川省承接竞争实力相近的重庆、陕西、河南、湖南四个省市为参照,横向对比它们在资源禀赋丰裕度、劳动力、产业集聚、投资、科技创新、区位交通、市场空间方面优劣势,结合选择出四川省应重点承接的优势工业。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对未来四川省的产业承接工作提出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结论有: 第一,结合东部产业转移现状与四川省利用内资总额情况,确定北京、浙江、上海、江苏、广东这an转移趋势最为明显,所涉转出区域广泛;能源原材料业在长三角地区转移显著,江苏、浙江两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开采业全部在向外迁移;北京和广东省的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规模最大,为四川省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承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第二,建立四川优势工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四川具有较好产业基础的优势工业,再比对东部具有转移趋势的工业和四川省在“十二五”规划、“7+3”产业规划中所提出的重点发展产业,得出四川省在承接东部工业转移时承接重点包括:饮料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 第三,在与河南、湖北、重庆、陕西等省承接竞争力的对比中,得出以下结论:四川省的黑色金属、天然气资源丰富;劳动力优势明显;具有装备制造业集聚优势;地区投资水平遥遥领先;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具备区位优势;地区的创新能力位于全国上游;市场潜力优势并不突出。 第四,以优化承接环境、提高承接竞争力为目标,对未来四川省的产业承接工作提出政策建议:有重点、有选择地承接优势工业;克服地区承接劣势,扩大地区承接优势;发展工业园区,发挥产业集聚效益;完善体制建设,改善承接工业发展环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龙斌;;基于产业集群的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2 周正柱;;企业迁移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调研报告[J];调研世界;2011年11期

3 魏后凯;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年04期

4 尹磊;;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年07期

5 刘力;张健;;珠三角企业迁移调查与区域产业转移效应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10期

6 安增军;刘琳;;中国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2期

7 聂华林,赵超;我国区际产业转移对西部产业发展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8 张琴;;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承接探析——基于亚洲“四小龙”的经验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0年01期

9 王建军;分工理论的演进与新发展[J];煤炭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10 陈红儿;区际产业转移的内涵、机制、效应[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1727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727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