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和中等生活水平研究
本文选题:中等收入群体 + 中等生活水平 ; 参考:《河北学刊》2017年03期
【摘要】:本文从中等生活水平的角度来研究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提出了测量中等生活水平的五方面指标,即收入指标、财产指标、消费结构、生活方式和主观生活态度。进而采用现有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现状,发现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在诸多的生活领域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在经济收入、金融资产、文化娱乐支出、旅游支出等方面都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上,这一方面说明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任务仍很艰巨,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在消费领域还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这也是促进中国调整结构,实现经济转型的极大动力。本文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为未来进一步提升中国居民生活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和比例,提供参考。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in China from the angle of middle living level, and puts forward five indexes to measure the middle standard of living, that is, income index, property index, consumption structure, life style and subjective life attitude. Then using the existing survey data to analyze the living standard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many fields of life of the middle income group in China. In terms of economic income, financial assets, cultural and recreational expenditure, tourism expenditure, and so on, they are still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 On the one hand, this shows that the task of improving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the middle-income group is still very arduous.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shows that China's middle-income group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consumption, which is also a great driving force for China to adjust its structure and realiz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Chinese residents and expanding the scale and proportion of middle income group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2015年度马工程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结构与阶层变化研究》(2015MZD054)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课题《社会治理创新与清河实验》(2015THZWYX02)
【分类号】:F1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上海研究院社会调查和数据中心课题组;李培林;朱迪;;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消费拉动经济——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研究报告[J];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05期
2 罗云烈;;浅谈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J];现代交际;2015年06期
3 杨亚楠;陈利根;郁晓非;;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集中居住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5年02期
4 王宏;;国际视野的中等收入阶层:内涵界定、指标体系与地区差异[J];改革;2013年05期
5 杨玲玲;;当代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探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6 吕大乐;;坐立不安:香港中产的社会心理状况[J];中国研究;2011年02期
7 郑兰祥;程跃玲;郑飞鸿;;论农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与发展[J];对外经贸;2012年02期
8 周长城;刘红霞;;生活质量指标建构及其前沿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9 肖生发;沈国助;刘少康;;关于构建和谐汽车社会的思考[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培林;张翼;;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认同和社会态度[J];社会;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庆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20年主要指标的发展目标及2007年实现程度[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成;;基于消费力视角的中间阶层界定及实证测量——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的调查数据[J];消费经济;2017年03期
2 李强;王昊;;我国中产阶层的规模、结构问题与发展对策[J];社会;2017年03期
3 田丰;;逆成长:农民工社会经济地位的十年变化(2006-2015)[J];社会学研究;2017年03期
4 李升;;主客观阶层位置与社会政治态度研究——兼论中国中产阶层的“稳定器”功能[J];社会发展研究;2017年02期
5 董德坤;时妍;沈飞;谷树忠;;迁村并居的社区居民满意度研究——基于齐河县南北社区的调查分析[J];资源科学;2017年05期
6 李强;赵罗英;;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和中等生活水平研究[J];河北学刊;2017年03期
7 申云;贾晋;;香烟社交、圈子文化与居民社会阶层认同[J];经济学动态;2017年04期
8 邓万春;何歆;;城市交通冲突:原因与治理对策——以武汉市为例[J];当代经济;2017年09期
9 代丹丹;周春山;梁史进;;广州市中产阶层日常活动时空路径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10 丁辉文;郑路;杨艳文;;中产过渡层:营销服务群体进入中产的障碍与对策——特大城市G高科技园Z镇案例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娟娟;石培基;高小琛;郑晖;;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10期
2 惠献波;;农户集中居住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SEM)的估计[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李浩华;;集中居住区与分散居住区农户环境行为的对比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湖南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4 张娟锋;刘洪玉;虞晓芬;;北京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与政策驱动机制设计[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5 李飞;钟涨宝;;农民集中居住背景下村落熟人社会的转型研究[J];中州学刊;2013年05期
6 张世勇;;村级组织的农地调整实践——对成都市ZQ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过程的考察[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7 吴云青;张再生;蔡为民;;农民移居中心村集中居住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基于对天津农民的问卷调查[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8 赵小风;黄贤金;王小丽;何为;孙宇杰;关传_";;基于城乡统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研究——以南京市靖安街道“万顷良田建设”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2期
9 杨成;丁德昌;;居住自由权的入宪:农民集中居住良性推进的宪法保障[J];行政论坛;2013年01期
10 张正峰;杨红;吴沅箐;郭碧云;;上海两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等收入群体“青黄不接”[J];理论参考;2003年02期
2 李伟杰;关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3 黄维德,陈欣;上海中等收入群体的划分及特征[J];上海综合经济;2004年08期
4 徐双道;浅论农民是中等收入群体扩展的主体[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顾纪瑞;界定中等收入群体的概念、方法和标准之比较[J];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10期
6 刁永祚;;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7 陶冶;;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有效途径——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扩中”的探讨[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9期
8 肖富群;;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6年11期
9 梁英;;论中等收入群体发育的社会条件[J];桂海论丛;2007年01期
10 朱土兴;;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比重的路径[J];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俊;;和谐社会:一个以利益格局均衡为基础的制度安排[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琳;;对“二次房改”的认识和讨论[A];激辩“新住房策论”[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仇立平;中等收入群体≠中产阶层[N];贵阳日报;2007年
2 莫言锋;中等收入群体成“房奴主体”是危险信号[N];经济参考报;2007年
3 罗凰凤;浙江发布调查报告关注中等收入群体[N];中国质量报;2010年
4 记者 张剑羽;培育中等收入群体[N];团结报;2012年
5 韩哲;应关注中等收入群体的“压力山大”[N];北京商报;2012年
6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 ;中国将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N];江苏经济报;2012年
7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夏锋;以城镇化推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N];上海证券报;2012年
8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许耀桐;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国家职责[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2年
9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 何冬妮;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容之道[N];上海证券报;2013年
10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收入翻番的核心:中等收入群体倍增[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进考;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我国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及其对社会稳定作用的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郝颖;中等收入群体与扩大消费需求[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皇甫俊丽;如何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魏靖;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生存现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张雪;兰州市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的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6 李雨潼;促消费背景下扩大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7 张宁;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8 刘亚;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解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9 田涛;大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出行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10 范玉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及其培育路径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80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780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