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货币政策对城乡收入结构的非对称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8 23:06

  本文选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城乡二元结构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7年10期


【摘要】:货币政策产生城乡结构效应,主要是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城乡间信贷资源供求严重失衡。研究表明,货币政策是通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变量的变动实现对城乡经济的影响和调节,其中信贷规模的影响更显著;货币政策对于城市与农村地区收入的影响时滞具有差异,农村地区对于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具有滞后性,而城市地区的反应程度较为灵敏;信贷对于城市人均收入的提高有更强的影响,这反映了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下,经济政策优先促进城市发展,城市的经济增长显著快于农村地区。减少货币政策城乡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货币政策传导和调控的有效性可通过以下政策:一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灵活性,实行城乡差别化的金融政策;三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
[Abstract]:The effe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the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mainly due to the serious imbalance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credit resour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under the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The study shows that monetary policy influences and adjusts the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through the change of credit scale and money supply variable, and the influence of credit scale is more significant. The time lag of monetary policy to the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different. The degree of response to monetary policy in rural areas is lagging, but the degree of response in urban areas is more sensitive. Credit has a stronger impact on the increase of urban per capita income, which reflects that under the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economic policies give priority to promoting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ities is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at of rural areas. To reduc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on urban and rural structure and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and regulation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following policies: first, to break down 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 second is to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monetary policy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o implement the urban-rur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financial policy, and third, to improve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校刊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税收政策与内生经济波动”(2014M560539)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团队项目“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稳定性研究”(IFYT17053)
【分类号】:F126.2;F82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古月;;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2 丁辉关,蔡建生;2003:中国经济形势分析和货币政策选择[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蒋绵绵;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货币政策的选择[J];市场论坛;2005年04期

4 陈丽华;;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实践考察与现实思考[J];经济师;2006年07期

5 贺建伟;韩建平;陈亚星;;浅析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失灵”问题[J];华北金融;2006年S2期

6 石峗姝;;略论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国计民生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8年05期

7 夏河;;让货币政策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协商论坛;2008年07期

8 王艳;唐境;;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黑龙江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黑龙江金融;2008年07期

9 白亚鹏;;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增长的现实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刘金叶;;居民消费对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机理的探讨[J];才智;2009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薛鹤翔;许志伟;罗大庆;;投资流动性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能稳定经济吗?[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张晶;;地区经济结构差异是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差异的根本原因吗?[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高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沈开艳;沈桂龙;刘社建;黄国华;;上海率先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成因与对策[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乔虹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若大幅放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弊大于利[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2 记者 聂伟柱 洪偌馨;货币政策下个十年: 为两个“翻番”目标护航[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周子勋;货币政策:适度放松还是继续收紧?[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4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 宗良;下半年货币政策将更侧重于短期公开市场操作[N];证券日报;2013年

5 西南财经大学 吴小丹 周长;货币政策对经济稳中向好的作用[N];人民日报;2014年

6 高谦 朱启兵 民族证券分析师;经济下行趋势未改 货币政策维稳不变[N];证券时报;2014年

7 记者 闫瑾;专家预测货币政策不会全面放松[N];北京商报;2014年

8 记者 张田苗;欧美货币政策会继续背道而驰?[N];期货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闫立良 董少鹏;经济企稳向好 对货币政策的浮躁从何而来[N];证券日报;2009年

10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 贺强;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六个关系[N];证券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欧瑞;中非经济与货币共同体的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2 闫思;全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3 吉红云;中国货币政策对产业的结构性影响及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张丽莉;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寓涵;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2 王一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经济与房价互动的一般表现与区域差异[D];浙江大学;2015年

3 张蕊;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有效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张倩倩;宏观审慎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5 扈科迪;美国逆周期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6 王晗;安倍经济学中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7 青攀;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产出的溢出效应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6年

8 张宁;我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效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杨娟;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10 欧阳立轩;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调控效应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8634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8634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