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的动态变化及碳减排潜力分析
本文选题:低碳经济 + 效率 ; 参考:《系统工程》2017年05期
【摘要】:综合考虑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GDP增长及控制CO2排放的双重目标,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DEA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2000~2012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效率及碳减排潜力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效率于"十二五"初期止住下降趋势开始回升。其中,经济最为发达的东部省份都属于高效率地区,而大部分西部省份,以及中部除湖南、江西外的地区都是低效率。在最优效率水平下,全国存在明显的CO2减排空间,低碳发展效率水平相对较低的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的可减排规模及相对减排潜力均较为突出,应是CO2减排的重点区域。研究指出,实施考评体系改革以及破除各类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间的流动壁垒,能有效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dual goals of promoting GDP growth and controlling CO2 emissions in the process of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ow-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efficiency and carbon abatement potential in 30 provinces of China from 2000 to 2012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the SBM-DEA model of non-expected outp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our country began to ris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Among them, the most developed eastern provinces belong to the high-efficiency areas, and most of the western provinces, as well as the central regions except Hunan and Jiangxi, are inefficient. Under the optimal efficiency level, there is obvious space for CO2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The scale of emission reduction and the relative 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of Hebei, Shanxi, Inner Mongolia, Shaanxi and Xinjiang, where the level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efficiency is relatively low, are all relatively outstanding. It should be the key area of CO2 emission reduc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low carbon economy can be promoted effectively by carrying out the reform of the appraisal system and breaking down the flow barrier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of various factors of produc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湖南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7160114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6M592393)
【分类号】:F124.5;X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风力发电推动碳减排潜力巨大[J];变频器世界;2010年01期
2 王勤花;;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减排潜力巨大[J];地球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3 吴国华;刘清清;吴琳;;碳减排潜力差异分析及目标设定[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2期
4 赵胜男;崔胜辉;吝涛;李新虎;张雅京;;福建省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碳减排潜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5 张倩;朱建雯;黄韶华;;新疆二氧化硫排放环境学习曲线及减排潜力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2年03期
6 葛全胜;方修琦;;中国可能的减排途径及减排潜力[J];地理教育;2013年11期
7 孙红继;;锦州市“十二五”期间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资敏;蒋朝晖;;经济欠发达省份何以实现碧水蓝天——挖掘减排潜力“七彩云南”在行动[J];环境保护;2011年16期
9 施晓清;李笑诺;杨建新;;低碳交通电动汽车碳减排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环境科学;2013年01期
10 周炫;常豪;张岚;;我国制砖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现状、减排潜力估算报告[J];砖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冯金飞;张卫建;;我国粮食主产区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差异与减排潜力及途径[A];中国作物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王红梅;王凡;张凡;;“十二五”水泥行业颗粒物减排潜力分析[A];2012年中国水泥技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全国水泥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朱显梅;王媛;;基于环境学习曲线的吉林省COD排放及减排潜力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2年
4 温宗国;张绚;陈吉宁;谭琦璐;张雪莹;;2010-2030年中国重点部门CO_2排放趋势预测及减缓措施选择[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一章)[C];2014年
5 温宗国;张绚;陈吉宁;谭琦璐;张雪莹;;2010-2030年中国重点部门CO_2排放趋势预测及减缓措施选择[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光大环保优秀论文集(2014)[C];2014年
6 黄德林;蔡松锋;;中国水稻甲烷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及其政策意涵[A];十一五农业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瑞莉;我市开展污染物总量减排潜力分析[N];泸州日报;2010年
2 张可兴;山西的减排潜力有多大[N];中国环境报;2006年
3 任海军;美研究人员:家庭减排潜力巨大[N];中国煤炭报;2009年
4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一平;充分挖掘农业的碳减排潜力[N];河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邓飞;比技术更关键的是将创新变为实践[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蒋朝晖;云南充分挖掘减排潜力[N];中国环境报;2011年
7 记者 粟桂利;加紧工程落实 深挖减排潜力[N];柳州日报;2014年
8 记者 陈功章;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兰签约[N];甘肃经济日报;2006年
9 王玮;应用信息技术节能减排潜力巨大[N];黑龙江日报;2008年
10 证券时报记者 郑晓波 孙玉;我国将组建清洁基金“国家队”[N];证券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建波;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赵宪伟;省域COD排放总量预测及减排潜力与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瑞瑞;西安市柴油车排放控制减排潜力分析[D];长安大学;2015年
2 崔继宪;山东省电力行业减排潜力分析及结构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秦彬;吴中区工业污染源减排潜力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4 张晨凯;工业节能减排潜力与协同控制分析[D];清华大学;2015年
5 肖闯;我国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二氧化硫减排潜力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6 成国庆;河北省重点行业VOCs排放现状及减排潜力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6年
7 孙现伟;我国燃煤电厂一次PM_(2.5)减排潜力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翁建宇;安徽省“十三五”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及减排潜力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9 段蒙;武汉市典型行业碳减排潜力和减排成本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10 王文昊;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潜力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82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88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