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及中国的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厦门大学》 2008年
中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杨琴
【摘要】: 经常项目持续大额顺差是当前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体现。自1994年以来,中国经常项目一直保持着大额的顺差,盈余额由1994年的69.08亿美元,升至2006年的249,865亿美元。从结构上看货物贸易主导经常项目的走势是顺差的主要来源;服务贸易近十年以逆差为主;收益差额以逆差为主,近三年转为顺差并且数值有所加大;经常转移账户持续顺差。中国经常项目大额顺差的持续存在,不但加大了国内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和难度,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和贸易摩擦,而且不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快结构调整进程,已经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对导致这一现象的理论解释主要分成四派,他们分别是:人民币汇率低估论、基于要素禀赋的国际分工定位论、储蓄——投资缺口论、和全球经济失衡引致论。本文分别对这四类主流观点学说进行了细致的归纳和详细评述,比较其对中国经常项目状况的解释能力。并从中国的数据出发,应用基于这些理论构建的实证模型——VAR模型,用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经济项目顺差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中国经常项目失衡的调整是全球国际收支失衡调整中的一环,只有通过加强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才能有效地解决我国贸易失衡问题。本文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建议:要妥善处理巨额顺差,加强国际合作是关键,重视进口,同时继续发展加工贸易、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调整出口导向战略,合理利用外资,增强企业走出去的能力,加速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扩大内需、推动国内消费。使中国经济在内外均衡的环境下,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32.6;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战岐林;曾小慧;;我国外贸顺差根源探析——一般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实证检验[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文颖;中国的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之关系[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永定;;世界经济与中国:促进共同繁荣(上) 全球经济不平衡、中国汇率政策和双顺差[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2 施建淮;怎样正确分析美国经常项目逆差[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4期
3 李扬;;全球经济失衡对中国的挑战[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1期
4 李向阳;;全球经济失衡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5 施建淮;;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6 管涛;;中国国际收支调节应从国内经济入手[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7 华民;;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及中国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2期
8 张薇,陈仲常,Nicole Quan Kep;中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代价与风险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12期
9 姚枝仲,何帆;外国直接投资是否会带来国际收支危机?[J];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10 高丰,于永达;中国外汇储备对经济的影响及适度规模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凌飞;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禇红梅;;农业补贴的理论依据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5期
2 于淑静;;探析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成因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7年02期
3 谭天扬;吉玉萍;;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调整——基于资本替代的视角[J];北方经济;2008年14期
4 侯永志;经济全球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对中国的政策启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5 安春明;;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田茂霞;;贵州对外贸易发展浅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7 曾剑秋;丁珂;;内外经济循环理论与大国经济发展策略[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刘渝琳;林永强;;FDI甄别、东道国福利及引资启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周菁华,刘彦;加入WTO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分析[J];商业研究;2002年18期
10 公衍照;杨明;;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及福利损失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华;周爱民;;我国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影子汇率[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蓓文;;转型国家FDI宏观经济影响的传导机制——“三维传导模型”方法[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3 谭天扬;;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因素分析与政策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4 熊琼;付含;;FDI流入对外汇储备的影响——基于时间序列的协整和VAR模型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5 陈飞翔;黎开颜;;国际收支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6 魏晓琴;尤元宝;;论我国适度外汇储备规模——基于对Agarwall模型的改进及运用[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刘威;陈继勇;;全球经济失衡理论若干问题的研究综述[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8 项卫星;刘晓鑫;;中美经济关系:基于金融视角的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佳菲;;从境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拉动效应看中美贸易差额纷争[A];激辩“新开放策论”[C];2010年
10 韩青;;汇率波动与国际贸易量的不确定性关系——基于中国的经验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恩泽;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唐铁球;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动因与收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张效冬;非对称性世界货币供给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洪霞芳;中国兔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钱利;我国贸易收支失衡的结构性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悦聪;试论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与结构的管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喻多娇;中国货币政策对国际收支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运东;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4 黄哲雨;长沙市的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进;我国经常项目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许河森;关于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颜丽芳;中国“双顺差”的可维持性及改善对策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白燕华;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及管理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徐望坡;上海对外贸易与当地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恺;基于供需平衡的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测定[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家胜;祁春节;;我国贸易顺差存在的根源与发展趋势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2 何帆;张明;;中国国内储蓄、投资和贸易顺差的未来演进趋势[J];财贸经济;2007年05期
3 许雄奇;陶磊;章晓英;;财政赤字、人口结构与国民储蓄——来自中国经济的经验证据(1978—2008)[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许雄奇;;财政赤字的宏观经济效应: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5 王遇春;我国财政赤字与经常项目动态关系的协整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管涛;王信;潘宏胜;林艳红;;对当前我国贸易项下异常资金流入的分析——兼评渣打银行王志浩关于贸易顺差的研究报告[J];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06期
7 黄飞雪;寇玲;;人民币升值能否改变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增长的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11期
8 佟家栋;;中国贸易收支顺差调整的可能性探讨[J];国际贸易;2007年05期
9 李稻葵;李丹宁;;中美贸易顺差:根本原因在哪里?[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5期
10 张帆;央行的行为、利率的作用与中国的IS—LM模型[J];管理世界;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伟;中国经常项目的变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东辉;我国经常项目承受能力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桂磊;我国财政支出对经常项目影响的实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史雅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常账户失衡的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战岐林;曾小慧;;中国省级外贸余额自然值与政策值的分解[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0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凡银,冯宗宪;贸易、环境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颜熙;析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背后的问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郑良芳;外汇储备是否越多越好?——对当前外汇储备政策的质疑[J];银行家;2003年08期
4 马勇;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财经研究;2002年08期
5 姚利民;;发展中国家双顺差与经济持续增长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6 林善炜;关注中国经济安全[J];福州党校学报;2002年03期
7 朱民;美国经济失衡的调整和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2005年01期
8 余永定;;世界经济与中国:促进共同繁荣(上) 全球经济不平衡、中国汇率政策和双顺差[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1期
9 陈全功;;集体钉住汇率制与地区金融稳定——兼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2期
10 温彬;;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效应和趋势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东;;金融结构失衡下国际收支失衡的机理分析——基于中国经济数据的实证检验[J];税务与经济;2012年06期
2 韩继云;;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思考[J];青海金融;2012年11期
3 黄瑞玲,黄忠平;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理论解析与政策调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4年04期
4 何帆;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中国的对策[J];中国改革;2005年01期
5 沈晖;;论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6年02期
6 张宁;;新视角: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风险与责任[J];中国外汇;2006年08期
7 Yung Chul Park;樊纲;David Vines;;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与新兴市场[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5期
8 Alan Ahearne;Klaus Regling;In Jun Kim;Dariusz Rosati;施建淮;;全球国际收支失衡:欧洲的观点[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5期
9 Jean Pisani-Ferry;Yung Chul Park;Naoyuki Yoshino;唐旭;;全球国际收支失衡的可持续性、调整时机与对策建议[J];国际经济评论;2006年05期
10 徐扬;;中国国际收支失衡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信;;积极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坤;[N];国际商报;2007年
2 ;[N];财会信报;2006年
3 记者 心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郭继丰;[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姚综;[N];国际商报;2006年
6 记者 方烨;[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邝凯文;[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记者 战雪雷;[N];中国财经报;2006年
9 禹刚;[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郭茹;[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体伟;国际收支失衡与权力转移[D];外交学院;2013年
2 丁骋骋;金融体系的结构差异与国际收支失衡[D];复旦大学;2007年
3 焦武;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王海南;我国国际收支失衡与人民币汇率的调节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涵硕;中国现阶段国际收支失衡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邓颖;金融发展对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澈;国际收支失衡对基础货币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张小倩;人民币汇率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实证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5 王童;浅析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杨琴;中国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全球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及中国的选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8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88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