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问题及启示
本文选题:大湄公河次区域 + 次区域经济合作 ; 参考:《文山学院学报》2016年06期
【摘要】: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我国参与最早、成效最好的区域合作之一。二十多年来,次区域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其深化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也日益凸显,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水资源争端不断、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配套制度不健全、域外国家介入等问题。在下一阶段,次区域合作应在完善体制机制,推进设施联通建设,深化产业合作,拓展合作领域,利用澜湄合作新机制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积极发挥中国引领作用等方面着力,努力将大湄公河次区域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周边战略依托和"一带一路"的先行示范区。
[Abstract]: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Cooperation is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most effective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 bottleneck of its deepening development is also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problem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prominent, water resources disputes continue,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problems are highlighted, and the supporting system is not perfect. Issues such as the involvement of foreign countries. In the next stage, subregional cooperation should be aimed at perfecting th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acilities connectivity, deepening industrial cooperation, expanding the scope of cooperation, and using the new mechanism of Lanmae cooperation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fate of Lanmae countries. Under the framework of "Belt and Road", we should actively exert China's leading role and make great efforts to build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into an important peripheral strategic support and "Belt and Road" demonstration area.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分类号】:F12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粟珍;;论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的现状及广西参与合作的意义[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刘小龙;刘杰豪;李庆雷;;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进展、困难与前景[J];当代亚太;2007年06期
3 覃夏媛;谭湘叶;;探讨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中泰国、越南的公路建设关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0期
4 毕世鸿;;“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合作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亚太;2008年02期
5 ;“大湄公河次区域发展高层论坛”征文通知[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03期
6 欣欣;;《大湄公河次区域蓝皮书》发布[J];出版参考;2011年16期
7 孙倩;;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04期
8 毛秀利;周佩;;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与概况[J];现代商业;2013年21期
9 ;大湄公河次区域商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达成“昆明共识”[J];华人世界;2011年08期
10 翟昆;;一条大河共开发——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再现红火[J];世界知识;2002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Sum Chhum;;大湄公河次区域中柬埔寨文化的演变(英文)[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卢光盛;张励;;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关系[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邹春萌;熊鑫;;泰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问题与趋势[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吕星;王科;杨朝晖;;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环境问题中的作用——以大湄公河次区域为例[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卢光盛;熊鑫;;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援助[A];公共外交季刊2011冬季号(总第8期)[C];2011年
6 周江林;朱锦晟;;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管理人才合作培训模式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李世泽;;桂滇联合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沈鑫;钱松蕊;田丽荣;;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电力合作研究及战略[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9 梁平波;;广西大型沿海工业园区必将是实施工业兴桂战略的龙头[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关良;首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在沪举行[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陆路;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加强资源合作 [N];国际商报;2005年
3 李运涛 张文德;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拉开大幕[N];西部时报;2005年
4 记者 李运涛 张文德;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拉开大幕[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5 王春峰邋译;未来十年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发展展望[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陆路;大湄公河次区域2012年前有望全面连通[N];国际商报;2006年
7 周长军;加强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N];广西日报;2007年
8 黄兴球;发展广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文化关系[N];广西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李嘉 李倩;投资大湄公河次区域须越三道“坎”[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记者 李力 实习生 纪虹宇;我国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合作[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VIN SARETH;柬埔寨与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国、泰国和越南)之间的水稻贸易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李玫;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师波;大湄公河次区域劳工移民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2 郑鑫;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3 朱丽婉(SYSOMBATH CHOULYVANE);老挝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非传统安全合作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孟祥瑞;基于社会网络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城市群经济联系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5 雷文晶;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公路跨境便利运输合作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6 高依伦;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框架下中国和老挝的经济关系[D];厦门大学;2009年
7 陈丽斌;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贸合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8 李燕美;大湄公河次区域人民币跨境流通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9 里玛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及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10 金洪(Ngorn Kim Hong);中国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角色分析(1992-)[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2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922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