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夏斌:这一轮世界经济周期发展逻辑

发布时间:2016-11-26 05:12

  本文关键词:从全球通胀到金融危机——这一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发展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从全球通胀到金融危机——这一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发展逻辑 2008年是世界经济剧烈动荡的一年,上半年全世界还在担心物价上涨,下半年却是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为什么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如此之快,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高回报出现转折

  近五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这是我们理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出发点。近150年来的经济全球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870~1913年。在这40多年中,世界经济全球化势头汹涌澎湃,全球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4%,全球贸易平均增长占全球产出增长的比例,从1870年的10%上升到1913年的20%。第二个阶段是从1980年到现在。此间,全球贸易平均以11%的速度增长,占全球产出的比例由22%上升到目前的42%左右。伴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增长,全球经济增长也相当快,1870年到1913年,GDP年均增长率是2.1%,1998年到现在则达到3.9%。

  全球化动力来自何方?上次全球化的动力主要是工业革命和技术创新。1812年蒸汽机动力船发明,以后一个多世纪内蒸汽机的功率不断提高。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燃料、运输成本显著降低。到1913年,,全球铁路铺设发展到100万公里。那时的人口流动主要为欧洲的移民流向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

  第二次全球化的主要动力有两个:一是IT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些技术使各国经济联系进一步紧密,孕育了生产供应链的大变革。二是社会制度的变革。冷战期间,中国、前苏联和原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基本隔绝。进入20世纪最后20年,这些国家纷纷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有的直接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一批新兴国家也开始融入市场经济的快速道。这些国家纷纷打开国门,欢迎外国资本投资,也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同时,西方发达国家也在寻找资本的进一步高回报,主动推行全球化战略。全球生产供应链的变化和生产分工格局的大变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必然生产出大量便宜的商品。

  特别是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的五年内,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出现了全球经济的高增长和低物价的良好局面。1998~2002年,全球GDP平均增长3.4%,物价平均上涨4.4%,2003~2007年,全球年均GDP增长达到4.9%,经济增长加快了,但物价反而下降了,全球平均是3.6%。

  这一轮经济全球化,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这次全球化中的世界经济高增长,主要是由亚洲带动的,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和新兴国家是推动这轮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发动机。从2000年到2007年,亚洲经济平均增长8%,世界其他地区才增长3%,前者是后者的2.7倍。

  第二,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一大部分消费是由美国完成的。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这一轮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其经济增长速度很快,但是70%是由消费拉动的。美国在这一轮全球化中,充分享受了大量便宜商品带来的好处。

  第三,全球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也意味着对地球上各种资源的需求在大量增加。2000年,发展中国家的名义消费量是4.5万亿美元,到2007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了9万多亿美元。也就是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消费持续高增长的同时,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消费也都有了快速增长。全球投资、消费水平的快速增长,必然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包括矿产、原油的需求产生很大的压力。

  由此,经济逻辑的结论自然是: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以及全球几十亿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必然会慢慢出现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对资源需求的压力。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回报会逐渐下降。全球需求过旺会产生物价上涨的压力,但如果能够控制住货币的话,物价是不会上涨得那么快的。而实际情况是,全球物价在2007年底开始飞涨,这是为什么呢?这就需要从商品的另一端--货币说起。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物价 席卷 一批 次贷危机 回报 


  本文关键词:从全球通胀到金融危机——这一轮世界经济周期的发展逻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3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93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