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程度测量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8-05-31 20:47

  本文选题:中国—东盟 + 互联互通程度 ; 参考:《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自2006年中国—东盟500多种商品被确认为零关税以来,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已经成为双方合作的重要抓手,双方的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条件和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同时,双方在物理联通、制度联通和民间联通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文章主要针对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现状和推进进程做出分析,选取2006—2014年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相关指标,利用时序主成分析方法对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分可为三个阶段:2006—2009年为互联互通发展的整体上升阶段;2009—2011年为第二阶段,互联互通发展速度高于第一阶段;2011—2014年为互联互通的继续发展阶段,但发展速度有所缓慢。在此三阶段,除能源外其他方面的联通建设均呈现上升趋势。最后,针对能源联通发展滞后的情况,文章提出加强能源运输安全,促进东盟能源出口;缓和政治争端挑战,推动能源联通建设;协调多国利益诉求,助力能源互联互通等对策。
[Abstract]:Since more than 500 kinds of good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were confirmed as zero tariff in 2006,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ASEAN interconne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bilateral cooperatio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has solid basic conditions and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gnifica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two sides in physical connectivity, system connectivity and civil connectivity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gress of China-ASEAN connectivity, this paper selects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of China-ASEAN connectivity from 2006 to 2014.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egree of connectivity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ime series princip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ina-ASEAN interconne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2006-2009 as the overall rising stage of interconnection development and 2009-2011 as the second stage. The speed of interconnection developmen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irst stage, 2011-2014, which i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stage of interconnection, but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is slow. In these three stages, in addition to energy,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nicom are on the rise. Finally, in view of the lagging development of energy connectivity, the article proposes to strengthen energy transport security, promote ASEAN energy exports, ease the challenges of political disputes,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nergy connectivity, and coordinate the interests of many countries. Power energy interconnection and other countermeasures.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
【分类号】:F12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俊 ,赵艳;互联互通走向电信公平竞争的基石[J];通信世界;2001年30期

2 陆茂丰;;如何推动互联互通?[J];中国电信业;2002年04期

3 夏竞辉;叶武滨;;互联互通难在哪儿?[J];中国电信业;2002年09期

4 张沛;加快我国网间互联互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J];通信世界;2003年20期

5 陈仕俊;互联互通管制的五大观点[J];信息网络;2003年04期

6 邓琴甫;正确把握执法监管尺度 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工作[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3年06期

7 ;主管部门运营企业联手整顿电信市场 互联互通成为整规重点[J];中国电信业;2003年09期

8 ;河北移动:多措并举推进互联互通[J];中国电信业;2003年11期

9 颜新颖;江苏电信业一季度互联互通高层例会商讨三大问题[J];通信世界;2004年12期

10 ;互联互通[J];中国数据通信;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琴甫;;正确把握执法监管尺度 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工作[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迎会;;互联互通在电信业中的地位[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晓虎;;论互联互通网间话务特性[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戴晓艳;;电信业重组后实现网间互联互通的途径[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浅析我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实施与发展[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昊;王虎;;电视台节目生产相关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技术分析[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7 张秉涛;;GSM-R网络建设与互联互通[A];GSM-R移动通信及无线电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陈晶;;河北省网间结算及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维护管理创新[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于鹏飞;吕少影;喻强;黄治;陈伟;任杰;;电力EPON系统互联互通的研究与实现[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杨志洁;;谈网间接口局的维护与管理[A];“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烨;吉林管局强化互联互通监管[N];人民邮电;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英赫;将互联互通进行到底[N];中国电子报;2003年

3 刘英赫;硬措施推进互联互通[N];中国电子报;2003年

4 刘英赫;以硬措施推进互联互通[N];通信产业报;2003年

5 王红;连云港电信联通互联互通大携手[N];人民邮电;2000年

6 通讯员 许国胜 记者 段小川;湖北电信狠抓互联互通[N];人民邮电;2001年

7 周景耀;综合治理:互联互通的必然选择[N];人民邮电;2003年

8 记者 武雅明;山西管局提出互联互通实施意见[N];人民邮电;2003年

9 记者 方强 范毅;河南管局力促互联互通长治久安[N];人民邮电;2003年

10 记者 王保平;坚决贯彻国务院硬措施 推进互联互通再上新台阶[N];人民邮电;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小龙;电信网互联互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李楠;中国电信产业互联互通接入定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3 唐睿;基于区域性垄断下互联网互联互通双向接入定价的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一峰;中朝互联互通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周严敏;全业务运营环境下中国电信业互联互通规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岩;用于电信网间监测的自动拨测系统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马珑珈;四川省构建覆盖城乡、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冬梅;中国与东盟铁路互联互通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6 王洋;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水平测算[D];广西大学;2016年

7 李师源;“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经济效应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8 梁曦;电信互联互通监管现状分析与发展前瞻[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9 尤淑艳;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分析和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彭士涛;河北省网间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61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961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f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