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我国省域创新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

发布时间:2018-06-15 00:24

  本文选题:创新能力 + 循环经济 ; 参考:《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11期


【摘要】:采用全局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度测量等评价方法研究发现:在时序演变上,2005年以来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都有显著提高,但二者协调发展水平在大部分省份呈现下降趋势,一半以上的省份处于濒临失调和严重失调状态,不同类型的滞后因素各有差异;在空间演化上,省域创新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空间集聚性特征越来越明显,良好协调发展和勉强协调发展的省份越趋向于沿海发达地区,濒临失调发展地区逐渐向东北、中部及周边地区集中,严重失调发展地区向"新-青-宁"等地带演化。
[Abstract]:It is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leve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provincial circular economy in China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since 2005 in terms of time series evolution by using glob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measurement and other evaluation methods. But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shows a downward trend in most provinces, more than half of the provinces are on the verge of imbalance and serious imbalance, different types of lag factors are different.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innovation and circular econom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The provinces with goo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barel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end to coastal developed areas, and the regions on the verge of maladjusted development are gradually moving to the northeast. The central and surrounding areas are concentrated, and the development areas are seriously disordered and evolved to the "new-green-Ning" zone.
【作者单位】: 阳光学院;福州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博弈视角下的我国省域循环经济生态效益综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7157311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评价、标尺竞争效应与空间关联模式研究”(13CJL071) 福建省高校青年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关联机制与空间效应”(JZ160492)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我国省域循环经济创新驱动的机理与路径研究”(FJ2015C231)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2 隋俊;毕克新;杨朝均;刘刚;;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年01期

3 王怀德;;基于循环经济的金融创新探析[J];中国商贸;2014年28期

4 郭施宏;王富喜;高明;;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3期

5 李锋;万年庆;史本林;刘晓满;郭振江;;基于“环境-结构”集成视角的旅游产业脆弱性测度——以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4年03期

6 王永芹;;对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思考[J];河北学刊;2014年02期

7 曹永强;常静;张亭亭;韩璐;;辽宁省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定量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02期

8 杨兵;;金融创新视角下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3年32期

9 刘奇中;;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体系研究[J];学术界;2013年08期

10 王小艳;窦玲;;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立晓;李君;;云南省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性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07期

2 吴红霞;李荆荆;洪永胜;周勇;聂艳;;安徽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4期

3 郭向阳;明庆忠;穆学青;吴建丽;;城市旅游业与生态文明耦合协调态势的时空演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06期

4 张浩;冯淑怡;曲福田;;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7年06期

5 艾良友;郗永勤;;我国省域创新与循环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演进[J];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11期

6 董云卿;;经济新常态下外汇管理特点研究[J];现代商业;2017年15期

7 余厚军;;论经济新常态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之完善[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年09期

8 刘丽敏;刘畅;;作业成本法分配环境成本的案例探析[J];商业会计;2017年09期

9 王磊;王琰琰;张宇;;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性分析——以环渤海地区27个城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7年05期

10 操阳;;新常态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洪才;;“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4年09期

2 毕克新;王禹涵;杨朝均;;创新资源投入对绿色创新系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制造业FDI流入视角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年03期

3 章文光;王晨;;外资研发与区域创新系统互动——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张占斌;周跃辉;;两个百年战略节点与中国经济强国梦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01期

5 李锋;;旅游经济脆弱性:概念界定、形成机理及框架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3年03期

6 李锋;;基于集对分析法(SPA)的中国旅游经济系统脆弱性测度研究[J];旅游科学;2013年01期

7 苏飞;陈媛;张平宇;;基于集对分析的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以舟山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5期

8 覃成林;郑云峰;张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01期

9 马玉玲;袁艺;程姚英;;2005-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区域分异特征[J];地理研究;2013年01期

10 袁久和;;我国中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评价与发展对策[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巧;迎接“循环经济”的到来[J];广东经济;2001年01期

2 冯良;关于推进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J];广西节能;2002年04期

3 李剑;;人与自然在循环经济中握手[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2年22期

4 ;何谓“循环经济”[J];求知;2003年02期

5 冯之浚;″循环经济″是个大战略[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5期

6 冯久田,尹建中,初丽霞;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实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7 ;环保总局四大措施推进循环经济[J];化工管理;2003年11期

8 田丁;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关系如何?[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年03期

9 李颖,杨慧敏;循环经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生态化经济[J];兰州学刊;2003年05期

10 张力,卢平书;关于钨制品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点思考[J];硬质合金;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能环保新型青钢[A];山东金属学会第五届冶金能源学术委员会换届暨冶金企业节能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经验交流材料[C];2009年

2 刘国才;;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一)——兼论循环经济的三个基本层面[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4 范小克;;发展中国特色循环经济(二)——运用“和谐技术”建设“和谐工程”[A];三生共赢论坛·2009北京会议会议材料[C];2009年

5 钱进强;;试论企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我国循环经济2008年发展报告[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报告(2008年)[C];2009年

7 王厚亮;;贯彻循环经济理念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肥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实践[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王岑生;;竖立循环经济理念 创建生态示范行业[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9 诸大建;;在新发展观的平台上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黄海峰;马重芳;吴国蔚;陈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A];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纯友;专家为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献策[N];安徽日报;2005年

2 ;循环经济:奋力崛起新机遇[N];安徽日报;2005年

3 石中元;初露端倪的循环经济[N];北京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赵庆国;循环经济的圈一定要画圆[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郭军;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与立法并举[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鲁潍;“经营环保”与实现“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2年

7 记者 郭文生;天津推行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3年

8 周雁凌 庄家成;山东八项措施力推循环经济[N];中国环境报;2004年

9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季昆森;将循环经济的原理渗透到环保工作中[N];中国环境报;2005年

10 记者 原二军;循环经济改变发展模式[N];中国环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伟;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黎雪林;我国循环经济的系统分析、评价与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曹旭;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区域效果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冯南平;循环经济的若干运行模式及其政策支撑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王晶;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运行机制、模式及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岩;日本循环经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李长友;我国循环经济的法制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沈铁冬;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泽宇;海洋循环经济发展机制与布局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宾;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2 夏鹏;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3 朴明洵;韩国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合作研究[D];青岛大学;2007年

4 王梅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刘青;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隋欣;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建治;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及政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8 郑欣;循环经济法制相关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高丽丽;循环经济与我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潘晨;循环经济推进机制分析及我国策略[D];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009年



本文编号:2019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019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4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