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三角地区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6 21:32

  本文选题:中三角 + 协同创新 ; 参考:《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中三角”又被称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是以南昌、武汉、长沙3个已经形成的中心城市为核心,由湘鄂赣三省的环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及湘鄂赣三省的沿长江、洞庭湖生态经济圈、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若干个连绵大中城市组成。 中三角区域科技合作虽然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但由于历史起点的原因,仍处在初级阶段,存在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条块分割突出、资源要素整合有限、产业集聚度不高、创新能力较弱、城市间分工协作程度较低等问题。推动中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发展是打破中三角发展瓶颈,促进其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学术界已有关于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研究存在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同时,以往的研究倾向于认为通过产学研结合能够促进区域科技协同发展,提高区域内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对于跨区域间科技协同创新如何推动还缺少可操作性的答案,因而以往许多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政策、模式并不能解决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问题。故此,加强战略研究,从顶层设计、工程化实施、到体制机制保障为中三角科技合作提供决策支持迫在眉睫。 本文从四部分开展对中三角地区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研究。第一部分系统梳理了中三角科技协同创新的背景:中部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等方面都没能紧跟发达地区的步伐,导致了所谓的“中部塌陷”局面的出现。另一方面,在东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过程中,中三角地区过渡承接了东部地区落后淘汰的产业,并且在承接产业的过程中,中三角地区缺乏协调机制,这就导致了中三角地区低端产业雷同的现象十分严重,其直接后果是各地区各自为政、甚至为夺取市场份额而不惜恶性竞争。第二部分主要对中三角主要区域的产业发展基础情况、科技创新实力等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比较中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基础、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文献调查法等系统研究了美国波士顿产业集群区域协同创新、日本东海道大都市带区域协同创新、欧洲科学技术合作计划,以及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成功案例,总结其区域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和模式。第四部分主要结合典型国家及区域发展经验,结合中三角区域的发展情况与阶段提出中三角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应从信息资源共享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项目合作机制一体化、产学研合作一体化、组织管理协调一体化、人才流动机制一体化、中介服务一体化等方面构建体制机制。
[Abstract]:The middle triangle is also known as the middle - tourism city cluster of the Yangtze River . It is the core of the center cities which have been formed in Nanchang , Wuhan and Changsha . It is composed of the three provinces of the Yangtze River , the Dongting Lake eco - economic circle and the eco - economic circle of poyang lake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Nanchang , Wuhan and Changsha .

The research on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 development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On the other hand , in the process of undertak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 Pan - Pearl River Delta and Bohai Sea Economic Zone .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的技术创新型模式及其创新网络——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安虎森;新产业区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J];北方论丛;1998年02期

3 唐礼智;;海外科技园区创新协作机制建设经验及启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6期

4 欧阳佳妮;;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转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陈大勤;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6 曹洪军,王乙伊;国外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7 刘国华;论知识流动系统的建立[J];经济问题;2002年09期

8 徐东;;武汉城市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0年03期

9 刘立涛;李琳;;区域创新环境的地区差异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4期

10 孙文;;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国外主要产学研合作组织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吕国辉;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俊;城市群发展历程对比研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杨承新;基于港口核心的深圳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281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0281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d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