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重庆市人口与经济发展空间耦合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9 04:36

  本文选题:人口 + 经济发展 ; 参考:《人文地理》2017年02期


【摘要】:本文基于2001—2012年重庆市各个区县的人口和经济数据,计算重庆市各区县的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并结合耦合指数,分析人口分布与经济分布耦合特征与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类型,并运用Geoda、Arc GIS软件对重庆各个区县人口与经济的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建立人口与经济发展耦合度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人口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度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的人口与经济整体水平有较好的发展趋势,但区域发展差异明显。2人口集中度和经济集中度总体上呈现"一圈高,两翼低"的特点。32001—2012年间重庆市人口与经济耦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人口与经济间的耦合作用不断增强。
[Abstract]:Based on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ata of each district and county in Chongqing from 2001 to 2012, this paper calculates the population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concentration in each district and county of Chongqing and combines the coupling index, analyzes the coup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distribution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ypes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and uses Geoda and Arc GIS software in each district and county of Chongqing. In the global and local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the coupling degree model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are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coupling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overall level of 1 Chongqing has a better development trend, but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s obviously.2 population concentration. On the whole, the concentration of economic concentration showed "one circle high, two wings low" in.32001 - 2012,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coupling of Chongqing was on the rise in general, and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population and economy was increasing.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3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B03B01) 贵州省重大科技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2]6015)
【分类号】:C924.2;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欢迎订阅2010年《人口与经济》[J];人口与经济;2009年06期

2 唐怀;;践行科学发展观 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张丽杰;;“七个结合”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两个统筹”[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0年07期

4 编辑部;;加强任务落实 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 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人口环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年05期

5 ;加强任务落实 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J];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06期

6 ;加强任务落实 不断开创人口工作新局面[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年06期

7 本刊特邀评论员;;创造良好人口环境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2年11期

8 石再;人口思想史研究对象[J];人口研究;1984年04期

9 曹明国;论人口与金融[J];人口学刊;1991年06期

10 肖立见;我国人口与经济关系的评析[J];财经科学;199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蒲婷婷;王家勋;王生林;;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张晓雯;;人口,和谐四川链上的重要一环[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吴连霞;马定国;;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王洪涛;赵恒波;郭亚军;;沈阳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以创先争优促进“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A];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中)[C];2012年

6 郭斌;;近十年来中国人口与经济分布地域差异及格局演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如怡;;构建和谐社会人口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个案[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相利;庄海燕;;基于统计数据分析的黑龙江省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分析[A];黑龙江省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9 ;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 创建省级特色社团[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小平 江苏省无锡市市长;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N];中国人口报;2010年

2 仲崇山;人口计生委督评组检查江苏工作[N];新华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洋;全面推进人口信息化建设[N];中国人口报;2011年

4 ;为转型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N];阳泉日报;2012年

5 ;深刻认识人口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N];中国人口报;2013年

6 韩俊;强化人口安全意识 科学制定人口规划[N];中国人口报;2004年

7 ;为人口计生事业注入勃勃生机[N];中国人口报;2007年

8 郑晓瑛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口健康与发展中心;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定位的重要依据[N];中国人口报;2007年

9 ;迈向新里程 谱写新篇章[N];中国人口报;2007年

10 特约记者 刘晓梅 殷俊峰;创造有利人口计生的政策环境[N];中国人口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梁强;人口与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杨振;中国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惠钰;济南市人口空间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6年

2 徐玲;新形势下县级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3 段晓颖;我国边疆人口治理价值取向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霍冬梅;云南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刚;东北地区人口流失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6 李一;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戴慧宇;河北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8 李永奎;太湖流域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1990- )[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9 姑丽巴合尔.阿不力米提;新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宇;当代中国大城市人口分布变动新形势、新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38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038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c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