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供给侧管理的理论渊源与中国创新

发布时间:2018-06-29 12:43

  本文选题:供给学派 + 萨伊定律 ; 参考:《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06期


【摘要】: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追溯了供给侧管理理论的两个古典经济学源头,一个是斯密的分工理论,另一个是萨伊的萨伊定律。回顾并分析了凯恩斯理论出现的时代背景及需求侧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弊端。运用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探讨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石,并参照美国实施供给侧管理的具体措施,重点分析了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对供给侧管理理论的传承与创新。在对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管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当重视市场的作用,根据国情来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管理的协调发展。
[Abstract]:In this paper, two classical economic sources of supply-side management theory are traced in chronological order, one is Smith's division of labor theory, the other is Say's Say's law. This paper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Keynesian theory and the main contents and drawbacks of demand-side management. By using the total supply curve and the aggregate demand curv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school of supply, and analyz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supply-side management theory from the supply-side reform practice in China, referring to the specific measure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implementing supply-sid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emand-side management and supply-side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China's macroeconomic policie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the market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upply-side and demand-side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良文;梁圣蓉;;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制的优化——基于1994-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2 郝身永;那艺;;更加关注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因应国内外形势变化的积极调整[J];当代经济管理;2015年04期

3 贾康;苏京春;;探析“供给侧”经济学派所经历的两轮“否定之否定”——对“供给侧”学派的评价、学理启示及立足于中国的研讨展望[J];财政研究;2014年08期

4 刘霞辉;;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梅;;我国“供给侧改革”与里根供给政策比较分析[J];新经济;2016年18期

2 符亚男;徐广林;林贡钦;;论新常态下中国供给侧结构性动力机制的优化[J];新金融;2016年06期

3 陈明文;;热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主要问题[J];中国热带农业;2016年03期

4 段伟;杨绍宏;;从供给侧改革理论中探寻公证现代化内涵[J];中国司法;2016年06期

5 孙大鹏;王玉霞;;供给侧管理的理论渊源与中国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16年06期

6 郑志来;;供给侧视角下共享经济与新型商业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06期

7 徐宏潇;;双重结构失衡困境与破解路径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6年06期

8 王元地;杨雪;胡园园;李艳佳;;“供给侧改革”解读及其政策影响下的企业实践[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9 刘金洋;;供给侧改革的省际不同步性——基于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年02期

10 王娟娟;;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与商品流通协同发展战略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靳涛;陶新宇;;中国持续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解析与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11期

2 黄志钢;刘霞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5年09期

3 叶初升;李慧;;增长质量是经济新常态的新向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4 贾康;苏京春;;“三驾马车”认知框架需对接供给侧的结构性动力机制构建——关于宏观经济学的深化探讨[J];全球化;2015年03期

5 李佐军;;“三大发动机”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J];理论学习;2015年02期

6 刘霞辉;;供给侧的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3年10期

7 戴翔;;战略机遇期新内涵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经济学家;2013年08期

8 干春晖;郑若谷;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9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10 刘伟;张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学书 ,王炳;政府在需求侧管理工作中应发挥主导作用[J];大众用电;2005年11期

2 贾燕芳 ,徐文红;DSM指导中心举办需求侧管理研讨班和写作研讨班[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5年01期

3 胡红生;;市场呼唤需求侧管理长效机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6年04期

4 杨书军;李宁;;不要让需求侧管理一厢情愿[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24期

5 庄作兵;;我国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机制的思考[J];科技风;2008年01期

6 张鹏;王晶;王英杰;;实施农网需求侧管理的必要性及有效措施[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22期

7 杜雪飞;;浅谈需求侧管理[J];才智;2010年07期

8 程禹明;;需求侧管理创新与节能[J];广东科技;2010年20期

9 倪云芳;;简述电力系统需求侧管理[J];科技信息;2010年33期

10 ;能源需求侧管理简介[J];能源研究与信息;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饶赦哉;;深圳电网用电需求侧管理主要做法及启示[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2 赵树华;;全面提高广州地区需求侧管理水平策略研究[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2003-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刘继彦;宋燕霞;赵建文;;关于需求侧管理系统数据移植工作的讨论[A];山东电机工程学会2012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杨涛;朴在林;张志霞;郑丽;;需求侧管理(DSM)项目设计与评价方法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韩璐;罗卓伟;张素香;刘识;张yN;曾莹莹;;基于聚类算法的需求侧管理研究[A];2012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玉春;;上海电力市场简要分析及需求侧管理工作研讨[A];2007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分专委会)二届三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杨涛;朴在林;张志霞;郑丽;;需求侧管理(DSM)项目设计与评价方法应用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姜新;;重建我国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体系的构想[A];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欣;;加强需求侧管理 缓解电力供需矛盾[A];20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全国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术交流暨供用电管理自动化学科组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邵伟明;;加强需求侧管理,缓解电力供需矛盾[A];浙江电力科学发展[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慧莲 乔国栋 见习记者 洪 垒;电荒呼唤需求侧管理[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记者 彭源长;增加有效供应 强化需求侧管理[N];中国电力报;2013年

3 原正军;需求侧管理 节电空间大[N];中国财经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管永生;需求侧管理资金何处来[N];中国电力报;2004年

5 钱成刚;需求侧管理莫成过客[N];中国电力报;2005年

6 吴少峰 向方;需求侧管理缺不缺电都得坚持[N];中国电力报;2006年

7 刘辉;需求侧管理助力节能减排[N];中国电力报;2007年

8 火雅琳邋付文杰;河北公司需求侧管理见成效[N];国家电网报;2007年

9 孙向方;不缺电的日子:“需求侧管理”我们曾否记得?[N];西南电力报;2006年

10 记者 鄂宣 通讯员 刘育春;推出新措施加强需求侧管理[N];中国电力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雷涛;需求侧管理对电力节能减排的影响分析与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2 李金超;基于节能调度与需求侧管理的电力优化运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3 张艳馥;需求侧管理(DSM)激励机制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玉亭;智能电网背景下插电式电动汽车的需求侧管理[D];浙江大学;2015年

2 王硕;杭州供电公司整合多信息源的需求侧管理信息平台运维及应用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陈强;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韩汉贤;长安供电分局需求侧管理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曹培;低碳经济下的智能需求侧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岑维健;县级供电企业需求侧管理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田粤;需求侧管理措施评估系统研究与开发[D];东南大学;2006年

8 胡茸茸;广州电网智能需求侧管理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姜新;我国电力市场需求侧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10 赵建保;需求侧管理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编号:2082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082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8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