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生态文明试验区与福建产业绿色转型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9 20:14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 + 产业绿色转型 ; 参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立是中央探索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具体行动。通过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福建省在提高生态承载力,优化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的道路上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特色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结合福建产业发展现状,对福建产业绿色转型提出以下五点建议:1、倡导绿色发展理念,转型宏观调控体系;2、强化创新驱动力,推进高新科技应用;3、整合已有试点示范,统筹区域产业发展;4、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闽台产业深度融合;5、努力建设美丽福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Fuji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xperimental area is the concrete action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explore and perfect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xperimental area, Fujian Province has ushered in a new historical opportunity on the road of improving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patial layout, and realizing the win-win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based on advance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nd characteristic modern agriculture,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ujia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five suggestions on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Fujian's industry: 1, advocates the concept of green development. Transforming the macro-control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driving force of innovation,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high-tech, integrating the existing pilot projects, coordin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dustries,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Fujian and Taiwan industries, and striving to build a beautiful Fujian. Summarize and popularize the typical experience.
【作者单位】: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福建省软科学项目“福建省三大生态区域城镇化协调发展”(项目编号2017R002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7;X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一丁;整合与创新──读《生态文明论》[J];湖南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2 贺培育;走向人类文明的新境界──读《生态文明论》[J];求索;2000年02期

3 廖福霖;建设生态文明,永葆地球青春常驻[J];生态经济;2001年08期

4 徐春;“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陈志尚;在“生态文明与价值观”高级研讨会上的致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生态宣言:走向生态文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朱孔来;;论生态文明[J];管理科学文摘;2004年10期

8 姬振海;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牛生霞;和谐社会离不开生态文明[J];协商论坛;2005年05期

10 孔云峰;;生态文明建设初探[J];重庆行政;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建丽;于爱春;徐婷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刘芳;佟维;;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3 王虹;;生态文明视域中的政府职能转变[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周秀芸;;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贺庆棠;;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井文涌;;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A];《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曾凤括;;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初探[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文桢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层次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生态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田富;;生态文明建设刍议[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邱成;;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浅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方才金;生态文明不可或缺[N];湖北日报;2003年

2 张国光;简评《生态文明论》[N];光明日报;2007年

3 潘广杰;生态文明重在建设[N];本溪日报;2007年

4 蔡永飞;建设生态文明的几个认识误区[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黄慧诚;科学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N];中国环境报;2007年

6 刘纯银;生态文明促进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刘伟;生态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N];中国审计报;2007年

8 本刊记者 谢群;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人文和谐[N];中国水利报;2007年

9 七星区委副书记 郑钧洪;以城乡清洁工程为载体加强生态文明建设[N];桂林日报;2007年

10 中国艺术研究院 吴祚来;生态文明不只是保护自然生态[N];广州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悦;基于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区域差异的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4 宁芳;露天煤矿污染源分布特征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5 汪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石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机理与绩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7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8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洋;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龙;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范式转换”关系的探讨[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中卫;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4 鲁长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共湖北省委党校;2010年

5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涛;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7 郭秋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涛;信息技术对生态文明的支撑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姚瑶;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侯晓丽;河北省承德市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0832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0832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d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