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中国崛起与世界经济版图的改变

发布时间:2016-12-17 09:48

  本文关键词:中国崛起与世界经济版图的改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经济学家 ……

2014. 01

本文通过探讨世界近代经济史上两次典型的经济增长中心转移过程所呈现的显著特点,结合近 年中国经济崛起的标志性事实, 从经济的整体实力 、 在国际商品市场的地位 、 对外资的吸引力、 人民币 国际化和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变化等方面论证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并带动了世界经 济版图的变化 。提出当前世界

经济正在形成但尚未完成第三次经济增长中心的大迁徙, 预期世界经济 将逐步转向双元驱动和多元格局, 中国将对亚洲和世界经济发挥更大的作用 。 关键词: 中国崛起; 世界经济版图; 双元主驱动; 多元格局
中图分类号: F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5656 ( 2014 ) 01 —0092 —11

中国崛起与世界经济版图的改变
□臧旭恒 李扬 贺洋
( 山东大学 消费与发展研究所 经济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新世纪以来, 尤其是近 5 年左右时间内, 世界范围内特别引人瞩目的是全球整个经济版图的改变 。 发达国家经济的危机和萧条, 金砖国家经济的崛起, 尤其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标志着一个世界经济 增长的全新格局的形成 。 我们在重新探讨世界近现代经济史中经济增长中心的两次大迁移的基础上, 提出正在形成但还尚未完成的第三次经济增长中心的大迁移 。指出要把握今后若干年世界经济增长格 局的变动, 必须首先要认清第三次大迁移的大趋势以及由此形成的新格局, 探明其影响和后果 。为此, 我们分析了中国崛起的标志性事实, 主要由此带来的世界经济版图的改变, 以及新格局的主要特征 。预 期到 2020 年的世界经济格局: 双元主驱动和多元格局 [ 1 ] 。

一、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上经济增长中心的两次大转移
( 一) 英国工业革命 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居于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的意大利及地中海地区, 在 16 世纪末, 随着新航路 的开辟逐渐走向没落 。 世界经济中心从意大利逐渐转移到英国 。 17 世纪初到 1830 年, 17 世纪后半叶在 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逐步树立了 “世界工厂 ” 的地位, 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 。在这一过程
[2] 中, 英国在工业发展 、 技术进步、 国际贸易和货币国际化等四个方面呈现出显著特点。

在工业方面, 英国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品产量在这一时期均呈现出大幅度增长 。主要体现在纺织业 、 冶金工业 、 机械制造业等行业 。 英国的棉纺织工业在世界上已经处于垄断地位 。 1810 年, 1850 年英国生 铁产量占全世界 50. 9% , 超过法国、 俄国、 美国和德国产量总和的一倍; 煤产量超过 5000 万吨, 法国、 美 国和德国产量的总和仅为英国产量的 1 / 3 多一点 。 法 1840 年英国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占 45% , 国占 12% , 美国则占 11% 。 其人均国民收入也远高于邻国 。 据统计, 1860 年英国公民的人均年收入已经 是 32. 6 英镑, 而法国 1859 年为 21. 1 英镑, 德国 1860—1869 年平均为 13. 3 英镑。 在技术进步上, 英国也表现出遥遥领先的态势 。 而 18 世纪欧洲大陆几乎所有的蒸汽机都来自英国, 且在机器制造业的标准化生产方面基本没有进展, 人们对零部件互换一无所知 。 到 19 世纪中期时, 欧洲 - 92 -

ECONOMIST ……

2014. 01

大陆的工业技术比英国落后了一个时代 。19 世纪 20 年代, 英国已用煤炭取代木炭冶炼生铁, 而在其他 而同 国家中木炭炼铁几乎占了绝对统治地位 。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时期法国和德国的大部分棉纺织厂都是手动或是应用畜力 。 在国际贸易方面, 英国在这一时期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工业革命以后, 根 1801—1850 年间, 增加了 700% 多。 英国 据英国官方估价, 其出口额从 2490 万英镑增加到 17540 万英镑, 1821—1873 年, 人均商品出口额年增长率为 4. 3% , 是同期人均收入增长率 1. 57% 的 3 倍左右 。 英国在世界贸 1870 年, 易总额中的比重上升为 25% , 几乎相当于法 、 德、 美三国的总和。英国这一优势地位在世界经济史上是 独特的, 只有美国在 20 世纪中叶才达到这个水平 。 在货币国际化方面, 英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和英国对外贸易的扩大使伦敦作为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 的重要性迅速提高。从 19 世纪开始, 伦敦作为欧洲以及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超过了阿姆斯特丹 、 汉堡 在伦敦资本市场上英镑逐渐成为国际货币 。 和巴黎。在这一时期, ( 二) 美国的工业化 [ 3 ] [ 4 ] 美国的工业化晚于英国半个多世纪,但美国的资本主义发育几乎没有受到封建束缚,工业化进展 迅速, 很快超过英国, 成为世界上头等工业强国 。 不难发现, 美国经济的崛起和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联 。 在 “机械时代 ” “石油化时代 ” 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完成了由“蒸汽时代 ” 、 向“电气化时代” 、 、 19 世纪末,
[5] “钢铁时代 ” 的转变, 由轻工业国过渡为重工业国。

美国的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能源部门 。 随着电力行业众多相关发明的不断涌现, 美国在电灯 、 发电机、 电力传送 、 通讯等领域呈现出飞速发展 。1892—1898 年短短 7 年间, 美国交流发电站数量增长 了 4 倍多; 1890—1914 年间, 电话拥有量增长了近 7 倍。 截至 1914 前, 美国工业基本实现了电气化 。 20 世纪初, 美国的电力消费和电力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 电力工业的重大技术突破带动了整个经济的高速发展, 尤其是以钢 、 铁、 煤、 石油为标志的重工业 美国的石油产量增长了 100 多倍; 同一时期的煤产量增长了 34 倍多① 。 部门。 1865—1914 年间, 1860 年 美国的钢铁产量微不足道,在 1874—1882 年间,美国钢产量由 191933 吨跃至 1696450 吨,1890 年为 超过了英法两国。 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 1000 万吨, 1899 年美国钢产量约占世界钢产量的 43% 。 农业器械的改良, 使美国最早实现了农业的机械化生产。1910 年, 美国农业产值达 99 亿美元, 位居世界第一。 在工业化进程中, 就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来看, 美国这一时期经济的重工业化倾向明显 。 1880—1914 年间,美国重工业产值增加了 5 倍左右,而轻工业仅增加 3 倍左右 。1860 年轻重工业比例为 2. 4: 1, 美国从轻工业国变为典型的重工业国 。 1990 年这一比值变为 1. 2: 1。1925 年后, 美国的工业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打破了英国的垄断地位, 钢铁 、 煤、 石油的产量也在 19 世纪后半期, 这一时期升至世界第一 。1894 年, 美国的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 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

二、 21 世纪中国经济的崛起
( 一) 标志性事实 中国经济是 21 世纪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 。中国经济经历了意义深远的制度
① 美国石油产量 1865 年为 250 万桶, 1914 年为 26580 万桶; 美国煤产量 1860 年为 1450 万吨, 1914 年为 51350 万 吨, 参见 Atack, J., Passell, P ( 1994 ) 。

- 93 -

经济学家 ……

2014. 01

和结构变革 。 自 1978 年以来, 中国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过去的 30 多年里 的转变。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中国经济取得了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巨大发展,2002—2011 年十年中,中国 GDP 年均增长率达 10. 7% , 而同期全球 GDP 年均增长率仅为 3. 9% 左右。中国经济的崛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以下几个方面事实 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论断 。 1. 经济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自 1978 年以来, 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 中国经济进入加速起飞阶段, 国内生产总值 ( GDP) 稳步增长, 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 这一势头更为明显 。 从经济总量上看,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 间的差距不断缩小。 球第二大综合国力国家,与当今世界第一经济体 —— — 美国的差距由 1980 年的 5 倍迅速缩减至 2011 年 的 2 倍① 。据预测, 至 2020 年, 中国国内产生总值有望赶超美国, 跃居世界第一位 。
100 80 60 40 2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0

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来看 ( 见图 1 ) , 中 1978 年, 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欧 盟国家的差距为 38. 7 倍, 与 日 本 的 差 距 为 55. 97 倍, 与美国的差距为 65. 98 倍,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 距 为 12. 68 倍 。 而 2011 年,上述差距迅速缩小 。 2011 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与欧盟的差距降至

欧盟 图1

日本

美国

全世界

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 / / data. worldbank. org. cn

与日本的差距降至 8. 43 倍, 与美国的差距降至 8. 84 倍, 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不足两倍 。 6. 4 倍, 2011 年与 1978 年相比, 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差距整体上降低了 7 倍多, 反映了中国国民 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以及中国经济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考虑到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
4. 00% 3. 00% 2. 00% 1. 00% 0. 00% 1996 1997 欧盟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中国 日本 美国 2006 2007 2008

2. 创 新与 技 术 进步 伴随着中国整 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中国的科技创新水 平也在不断提高, 高 科技产品出口额自 2000 年 来 稳 步 上 升,且发展迅速,远 远超过美国 、 日本和
世界

图 2 世界主要经济体研发支出占 GDP 的比例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 / / data. worldbank. org. cn
①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

- 94 -

ECONOMIST ……

2014. 01

① 欧盟等国 。目前,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国。

从研发支出占 GDP 的比重来看 ( 见图 2) , 中国 2008 年的这一指标增长了 158. 7% , 相比 1996 年, 而同一时期的欧盟增长了 10. 63% , 日本增长了 22. 9% , 美国增长了 9. 1% , 世界平均增长了 6. 6% 。虽 但增长势头迅猛, 与发达国家的 然中国相比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而言, 研发支出占 GDP 比重仍然偏低, 差距正不断缩小 。 3. 工业生产 “世界工厂 ” 当前,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 。 从 1978—2010 年, 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 中国工业产品中的粗钢 、 煤、 发电量 、 水泥、 化肥、 棉布等 200 均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 见表 1) 。2010 年, 多种工业品均位居世界首位 。 同年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总量的 19. 8% , 而美国的占比是 19. 4% ,
[6] “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 中国成为新的 。

表1 项目 粗钢 煤 原油 发电量 水泥 化肥 棉布 1978 5 3 8 7 4 3 1

中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的位次 1980 5 3 6 6 4 3 1 1990 4 1 5 4 1 3 1 2000 2 1 5 2 1 1 2 2008 1 1 5 2 1 1 1 2009 1 1 4 2 1 1 1 2010 1 1 4 1 1 1 1

4. 对外贸易 1978 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 展迅速。 尤其是加入 WTO 以后, 更是呈 现出加速发展势头,, 2000 — 2010 年期 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 4743 亿美 元上升至 29729 亿美元, 增长了 5 倍多 ( 见表 2) 。 从 2009 年到 2011 年, 中国连 续 3 年对外贸易额位居全球第二 [ 7 ] 。
( 单位: 亿美元) 2009 22075 11327 26613 10447 20464 8220 8357 3198 2010 29729 14625 32462 11264 23360 9318 9622 4141

数据来源: 《 国际统计年鉴( 2011) 》 。

5. 经济结构变动 表 3 列出了世界主要国家农业 、 工 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比重 。 2010 年的数据与 2000 年相比, 中国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下降了 5. 6% ,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 总值比重基本没变,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 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了 6. 9% ,产业结 构的变动均大于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和 ( 二) 外部联系及影响
年份 中国 日本 美国 法国 德国

表2 国家

世界主要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 2000 4743 8588 20412 6666 10490 4793 6335 1354 2005 14219 11108 26338 9676 17480 7579 8981 2314 2007 21766 13366 31686 11905 23762 10115 10620 3067

2008 25633 15439 34569 13314 26312 11047 10926 3875

意大利 英国 澳大利亚

数据来源: WTO Database。

世界平均水平, 显示出中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时期, 而且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 中国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 GDP 增长速度在多数年份保持在 10% 左右, 创造了举世瞩目的 中国奇迹 。 中国经济崛起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 。 过去的 10 年里, 中国在全球贸易 、 全球商品市场 、 资本流动等领域的影响力迅速增加,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加快, 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关联程度的提高等等均证明了这一点 。总体上看,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了 多方面的影响:
①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

- 95 -

经济学家 ……

2014. 01 中国为资本提供了绝佳的投资舞 台 。 在传统制造业的投资优势受到挑 战的同时,中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新兴 产业开始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新的机 《中国外商投资 商务部最新发布的 会。 报告》显示: 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1 年 实际利用外资是 1998 年的 10 倍 。 外 商在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集中度 中 很高, 9 个行业占据了 75% 的份额 。 国目前仍然是吸引外国投资最多的国 中国对外直 家。同时, 2002—2011 年, 接投资保持了十年连续增长 。 2012 年, 中国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已达 625 亿美

表3 国家 世界 中国 日本 美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英国 澳大利亚 数据库。

世界主要国家三次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农业增加值占国 内生产总值比重 2000 2010 3.6 15 . 1 1.8 1.2 2.8 1.3 2.8 1 3.5 2 . 9① 9.5 1 . 5① 1 . 2① 1 . 8② 0 . 8② 1 . 8② 0 . 7② 2 . 5① 工业增加值占国 内生产总值比重 2000 2010 28 . 9 45 . 9 32 . 4 23 . 4 22 . 9 30 . 3 28 . 4 27 . 3 26 . 9 27 . 0① 44 . 6 28 . 0① 21 . 4① 19 . 0② 26 . 5② 25 . 1② 21 . 1② 29 . 1①

( 单位: % )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 内生产总值比重 2000 2010 67 . 5 39 65 . 8 75 . 4 74 . 2 68 . 5 68 . 8 71 . 7 69 . 6 70 . 1① 45 . 9 70 . 5① 77 . 4① 79 . 2② 72 . 7② 73 . 1② 78 . 2② 68 . 4①

注: ①为 2008 数据; ② 为 2009 年数据。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 WDI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已连续 8 年保持 20% 以上的增长速度, 新签合同额连续 11 年保持 10% 以 元。 上的增速 。 中国的经济增长为发达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 的工业化 、 城市化进程将会产生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需求, 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 经济增长将由投资和出口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 消费会有较快增长 。 力。由于实行发展方式转变, 中国国内市场销售额为 15 万亿美元, 未来几年可能会扩展到 30 万亿美元以上 。2012 年, 中国 2010 年, 同 2011 年相比增长了 40% , 跃居世界首位 。 游客总计出境旅游支出膨胀至 1020 亿美元, 2000—2011 年 间, 中国对世界进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 13. 03% , 对世界出口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为 14. 02% 。尤其是 中国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愈发重要 。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 中国经济的崛起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尤其是中国在 全球加工贸易中的地位, 亚洲其他国家借助着中国经济引擎, 逐步深入参与到全球生产价值链中, 并形 “亚洲供给链 ” 。 这使得中国周边的诸多亚洲小国家更好地参与到了国际市场当中 。 此外, 中国经济 成了 的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 为周边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空间, 进而促进这些国家与 地区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转变 。 依据经济总量和未来在全球的地位, 中国正在成为全球领导性大国, 由此, 东亚及东南亚地区的整 体经济实力将得到显著地提升, 亚洲在国际上的经济影响逐步凸显, 经济地位也将会不断提高, 并缓步 发展为将与美 、 欧相提并论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区。这将有利于全球经济向着更加公平 、 更具代表性的方 向平衡发展 。

三、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世界经济版图的变化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30 多年的高速增长,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当前的中国已经成为 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 、 第二大经济体, 深刻地影响世界经济 。中国经济的崛起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经济 中的地位, 依据目前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在未来将对世界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 [ 8 ] 。 - 96 -

ECONOMIST …… 1. 中国整体经济实力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2014. 01

观察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可以分别对以现价美元计价的国内生产总值 ( GDP) 进行时间序列 图 3 显示, 以现价美元计, 中国 GDP 占世界总 分析和国别比较 。从时间序列分析来看, 1978—2011 年, 这个指标的数值 额的比重呈现有规律的上升 。其中 1978 年时该指标值是 1. 76 % ; 10 年后即 1988 年, 但是随后这个指标随时间稳步增长, 到 1994 年时超过 2 % , 到 1997 年时超过 3 % 。 进入 21 是 1. 65 % 。 世纪以来, 中国 GDP 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到 2011 年时已达到 10. 46% 。 而同一时期的 欧盟、 美国和日本则呈显著下降趋势。中国整体的经济规模在全球经济中份额的稳步提升, 使其日益具
[9] 有重要影响力 。

40. 00% 35. 00% 30. 00% 25. 00% 20. 00% 15. 00% 10. 00% 5. 00% 0. 00%
78 92 82 80 86 84 88 90 94 96 98 00 02 04 06 08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0 20 19 20 20 20 19 20 20

从国别比较来看, 依据世界银行统计数 据,按汇率法计算的 份额和排序 GDP 总量 、 情 况 , 1978 年 中 国 GDP 总量仅为 1500 亿 美 元 , 仅 占 世 界 GDP 总量的 1. 8% , 排名第 10 位,与世界上人口 最多的大国的地位极 中国 不相称。2000 年, 虽然取得并保持了经
日本 美国

欧盟

中国

图 3 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 GDP 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 / / data. worldbank. org. cn

济高速增长, 但 GDP 占世界经济的份额只有 3. 7% , 排名第 6 位, 国际影响力仍有限 。进入 21 世纪后, 这种情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由于中国持续高速的强劲增长,以及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发展速度的放 中国的 GDP 总额达到 5. 缓, 中国的经济总量迅速增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0 年, 占世界 GDP 比重达 9. 4% 。2012 年中国 GDP 达到 7. 2 万亿美元, 占世界 GDP 的 12% 上 93 万亿美元, 下,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20% 。 在发达国家经济总量所占份额减少的同时, 以“金砖五国 ” 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经济总量所占份额不 断提升, 带来了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 。而在这种经济格局的变化中, 中国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 。 2. 中国在国际商品市场的地位 从时间序列来看, 总体来说, 中国进出口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始终是稳步上升的 。图 4 和图 中国的进出口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到 80 年代初, 中国进口仅占 5 显示, 1978 年, 到 2010 年这一指标升至 9. 3% 。尤其 2008 年到 2012 年期间, 中国进口份额累计提升了 全球市场 1% , 中国从国际市场的进口都是较大幅度地增长 。2009 年, 2. 5 个百分点 。这一期间几乎所有大类的商品, 中国货物出口额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一位, 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 。 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占世界 2011 年, 比重分别上升至 11% 和 10% , 创历史新高。这一系列变化说明中国在世界商品市场中具备了重要的影 响力。 而近十年来的美国 、日本和欧盟的进出口额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则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此 - 97 -

经济学家 ……

2014. 01 消彼长, 进一步提高了中国 在国 际商 品市场 上的 影响 力。 从各国进出口货物的 构成来看 ( 见表 4) , 中国出 口产品主要为制成品, 2009 年中 国制 成品出 口额 占出 口总额的 93. 6 % ,而且相 比 2004 年增长了 2. 2% , 位 居各国首位 。表 5 显示, 在 表中所列主要国家中, 2009 年进口农业原材料、 矿物和 金属 最多 的是中 国 。 相比 2004 年,进口农业原材料 、 矿物均有所提高, 而制成品 占比下降了 12. 3% 。 不难发 现, 中国 经济在 产业 结构 上, 对国际原材料和制成品 市场具有更大的影响力 。

60. 00% 50. 00% 40. 00% 30. 00% 20. 00% 10. 00% 0. 00%
19 78 19 80 6 08 10 0 2 4 6 8 0 2 4 6 8 2 8 4 98 98 99 99 99 99 9 8 00 00 00 2 00 2 0 2 0 19 19 1 1 1 1 1 1 19 2 2 2 美国 中国 日本 欧盟

图4 60. 00% 50. 00% 40. 00% 30. 00% 20. 00% 10. 00% 0. 00%

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出口额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 / / data. worldbank. org. cn

6 6 6 88 90 2 4 4 0 2 08 0 98 00 02 04 0 7 8 98 1 98 1 98 1 98 1 9 1 9 1 99 1 99 1 99 1 9 2 0 2 0 2 0 2 0 2 0 2 01 19 1

欧盟

中国

日本

美国

图 5 中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进口额占世界总额的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 / / data. worldbank. org. cn

表4 国家 世界 中国 日本 美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英国 澳大利亚 2009 年

世界主要国家出口构成

( 单位: % ) 2004 年

农业原材料 食品 燃料 矿物和金属 制成品 其他 农业原材料 食品 燃料 矿物和金属 制成品 其他 1.5 8 . 4 12 3.7 69 . 8 4 . 8 1.7 6.9 7.8 3.1 77 . 4 3 . 1 0.5 0.7 2.3 0.8 0.8 0.7 0.6 2 2.9 0.7 10 12 5.6 8.1 6.6 14 1.7 1.8 5.8 3.6 2.1 3.6 11 32 1.2 2.8 3.5 2 2.5 1.8 3.2 27 . 4 93 . 6 88 66 . 8 78 . 7 81 . 5 83 . 1 72 . 1 19 . 2 0.1 6 11 2.6 7.5 2.8 6.4 5.3 0.5 0.5 2.4 1 0.8 0.6 0.6 3.8 3.5 0.5 7.3 11 4.1 6.6 5.7 19 2.4 0.4 2.3 2.9 1.9 2.4 8.8 19 1.9 1.6 2.3 2.2 2.3 1.4 2.8 15 . 9 91 . 4 92 . 8 82 . 3 82 . 6 84 87 . 7 76 . 5 24 . 6 0.3 4.2 3.4 0.1 6.9 1.3 5.6 18

2011) 》 数据来源: 《 国际统计年鉴( 2012、 。

3. 直接投资的流动与中国经济影响力 表 6 显示, 最近 10 年, 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到 2010 年, 接受的外来直接投资额已经从 在同一时期, 日本在这方面几乎没有太大变化, 反而出现小幅降低 。 美 2000 年的 2. 91% 增长至 8. 50% 。 国吸收的直接投资, 不论在绝对数额上还是在占世界比重上, 均呈现波动剧烈, 表明其国内经济环境发 - 98 -

ECONOMIST ……

2014. 01

表5 国家 世界 中国 日本 美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英国 澳大利亚 2009 年

世界主要国家进口构成

( 单位: % ) 2004 年

农业原材料 食品 燃 料 矿物和金属 制成品 其他 农业原材料 食品 燃料 矿物和金属 制成品 其他 1.3 7 . 9 15 3.5 68 . 9 3 . 5 1.7 6 . 9 12 3.3 74 . 3 2 . 3 3.4 1.4 0.9 1.3 1.3 2 1.1 0.7 4.9 11 5.5 9.3 7.9 10 11 5.8 13 28 18 14 11 18 10 13 13 . 5 6.4 2 2.2 3.5 3.5 3.1 1.3 64 . 4 52 . 2 70 . 5 73 . 7 67 . 3 64 . 5 69 . 1 75 . 6 0.4 1.9 3.7 0 8.8 2 5.5 3.3 3.8 2.4 1.4 1.5 1.5 2.9 1.5 1 3.8 12 4.4 8.2 6.8 9.3 9 4.7 8.5 22 14 11 9.2 9.6 6.4 9.2 7 5.8 2 2.6 3.4 4.2 2.4 1 76 . 7 57 74 . 6 76 . 8 69 . 5 70 . 4 77 . 3 81 . 7 0.2 1.5 3.4 0.1 9.6 3.6 3.4 2.4

2011) 》 数据来源: 《 国际统计年鉴( 2012、 。

展并不稳定 。 欧盟主要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虽然变化轨迹并不相同, 但整体上 2010 年相比 2000 年仍表 现出了下降趋势 。 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 仅为 0. 07% , 然而近 10 年来 2000 年中国对外投资占世界的比重微不足道, 但仍 这一比重呈加速增长态势, 到 2010 年已增长至 5. 14% 。同一时期的美国依然呈现出较大的波动, 占据着较大的份额,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欧盟主要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 世界占比变化不一, 中国和欧盟主要国家的差距正不断缩小 。 综合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两方面的数据, 虽然中国在当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但在 投资渠道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仍然有限, 但发展势头迅速, 未来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
表6 国家 中国 日本 美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英国 澳大利亚 2000 世界主要国家直接投资占世界比重 外商直接投资 2005 2010 7 . 34% 8 . 50% 2000 对外直接投资 2005 2010 1 . 37% 5 . 13% 5 . 14% 4 . 25%

4.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地位 的提升 目前, 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兑换, 还不能算作国际货币, 但最近几年, 人民 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日益频繁,国际 一方面, 跨境人民币贸易结 化进程加快 。 算范围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 货币互换稳 步推进 。 自 2008 年 12 月央行与韩国签 订货币互换协议以来, 截至目前, 中国央 行又与近 20 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署

2 . 91% 0 . 59% 3 . 09% 0 . 95%

0 . 07%

0 . 28% - 0 . 10% 2 . 56% 8 . 62% 2 . 03%

22 . 40% 10 . 63% 18 . 35% 11 . 57% 1 . 72% 24 . 85% 2 . 73% 14 . 39% 12 . 87% 6 . 36% 3 . 71% 0 . 76% 4 . 59% 1 . 00% 8 . 50% 4 . 68% 7 . 92% 1 . 59% 0 . 83% 14 . 15% 4 . 81%

8 . 47% 17 . 85% 3 . 69% 18 . 93% 9 . 05% 1 . 11% - 2 . 46% 2 . 61%

0 . 34% - 3 . 49% 2 . 00%

数据来源: 联合国贸发会议 FDI 数据库。

了货币互换协议, 人民币已成为区域贸易结算的重要货币 。此外, 人民币稳定的币值和中国经济未来巨 大的增长潜力,吸引了大批国际投资者投资人民币相关金融产品 。人民币也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重要 的投资品种和金融工具 。 5. 全球经济增长与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 图 6 显示了 1978—2011 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状况 。在这三十多年中,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 是全球最高的, 年均增长率为 10. 06% 。从发展阶段看, 中国仍处于高速增长期, 近 10 年的年均增长率 ( 10. 48% ) 还略高于过去 30 年 ( 10. 06% ) , 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好阶段 。正是这种高 - 99 -

经济学家 …… 增长导致中国国际地位的巨大提升 。
20 15 10 5 0 -5 - 10 欧盟 图6 全世界 中国 日本

2014. 01

与中国相比,在过去的 30 多年中,世界经济整体增长并不 很快, 从图 4 看, 欧盟、 美国和日 本经济呈现出较大的波动,在个 别 年份 一 些 经济 体 一 度 出现 负 增长 。 尤其是 2008 年国际金融 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 ( 除中
8 0 2 4 6 8 7 8 8 0 8 2 8 4 8 6 8 8 9 0 9 2 9 4 9 6 99 00 00 00 00 00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9 1 2 2 2 2 2 2 0 01

国外) 均呈现负增长态势,全球 经济也表现出明显的衰退迹 象。可见,高速经济增长并不是 这 一时 期 世 界经 济 增 长 的普 遍

美国

状态,中国能保持这样长期的超 过 10% 的年均增长率,确实是 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

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变动 ( % )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http: / / data. worldbank. org. cn.

在这一时期, 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表现出以下特点

[ 10 ] [ 11 ]



第一, 世界经济的重心开始逐步向亚洲转移 。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 过去 30 多年来经济增长 分别为中国 、 新加坡 、 缅甸、 韩国、 印度、 马来西亚 、 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其 最快的 8 个国家全部在亚洲, 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都是人口过亿的大国 。年均经济增长率最高的是中国, 超过 10% , 最低的 中的中国 、 印度、 缅甸这三个国家近 10 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过去 30 年, 经 是印度尼西亚, 为 5. 26% 。中国 、 济增长保持上升势头 。尤其是印度,过去 10 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 7. 67% ,步入了高速经济增长阶 段。印度尼西亚的增长率基本持平, 其他 4 个国家经济增速则有所放慢, 新加坡和韩国最近 10 年的年 均经济增长率已回落到 5. 59% 和 4. 15% , 他们已经走出高速增长期 。日本近 30 年来, 经济增速明显 放缓, 年均经济增长率由高增长时期的 10% 下降到 1. 96% , 而最近 10 年的年均经济增长率更是下降 这种停滞为日本解决国内问题带来了困难, 同时也降低了它在亚洲和全球的经济影响力 。 从 到 0. 7% 。 发展趋势看, 中国正在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重要主导力量, 而亚洲新兴国家的发展, 则对促进亚洲国家 间的经济合作和整体的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二, 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经济加速增长的势头, 世界经济多极化发展的格局更加明显 。在年均 经济增长率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中, 大部分国家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非洲的很多国家 ( 尤其是资源 一些大的发展中 丰富的国家 ) 近年来经济也走出了停滞状态, 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尤其应注意的是, 国家 ( 人口较多 、 领土较大 ) 的经济增长在好转, 如金砖国家、 印度尼西亚、 一些拉美国家等, 它们的经济 增长率可能不是很高, 但已走出低位徘徊的局面, 出现或重新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 在世界经济舞台 上互相合作和支持, 实现共赢 。这使世界经济秩序发生了明显的新变化。 第三,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开始明显放缓 。在七国集团中, 虽然各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 的份额有一定变化, 但相互间的排序关系没有变化, 仍然是美国 、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 意大利和加拿 大, 日本和德国等二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比较快的国家, 也都进入稳定发展期 。从 1978—2011 年的增 - 100 -

ECONOMIST ……

2014. 01

长状况看, 德国最低, 年均增长 1. 74% ; 英国最高, 年均增长 2. 24% , 相互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 都属于 美国近 10 年来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 1. 6% , 而在 1980—2000 年期间则是 3. 34% , 近 较慢的经济增长 。 10 年比前 20 年下降了近 2 个百分点 。 经济增长在近 10 年来明显放缓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共同特 点, 不但下降的幅度大, 而且实际的经济增长率相当低, 如日本和德国几乎就是零增长 。这也从某种意 义上为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的复苏迟缓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做了解释 。在中国等新兴国家的经济 技术 、 资金、 装备等 ) 必然会有所减弱, 这就要求他们在 发展起来后, 发达国家的传统比较优势 ( 如金融 、 新的领域中有所突破 ( 如上世纪 70 年代的新技术革命 ) , 开创和发展新的优势 。 如果不这样做, 经济增长 就有可能出现停滞, 而没有经济增长也就没有了解决各种发展中矛盾的基础 。 发达国家的经济放缓和中国的加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也是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升的直接 原因。但应该看到, 发达国家由于竞争力减弱所造成的经济放缓以及购买力的减弱, 反过来会影响中国 对他们的出口, 如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 都对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冲击 。世界 国内经济发展出现的失衡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都可能影响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 。按 经济环境的变化 、 照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随着一个国家以人均 GDP 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经济增长率有可能 逐步减缓, 但这种减缓往往是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发生的, 如果没有特别大的外部冲击 ( 如世界大战 ) , 巨大自然灾害等, 高速经济增长也不会突然中断 。从目前情况看, 中国的 即使出现了世界性金融危机 、 长期经济增长率在达到了新世纪前 10 年的新高后,可能会逐渐回落。但只要中国能够像过去 30 年那 样, 能够较好地处理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加速推进经济转型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中国的长期 仍然可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 经济增长率即使下调 1—2 个百分点甚至更多, 中国虽然在经济总量和增长率上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但无论从工业发展阶段和科技发展水 平上, 还是从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上, 都与发达国家 、 新型工业化国家之间有很大差距, 今后 5 年, 中国将从世 但这也是中国继续保持长期高速增长的潜力和动力 。根据中国政府的最新预测, 平均每年 2 万亿美元, 对外投资 5000 亿美元, 中国公民出境游超 4 亿人 界各国进口 10 万亿美元商品, 次① 。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 中国经济总量有可能在 2020 年赶超美国, 成为第一经济大国 。届时, 中国经济 的整体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居民消费需求将进 一步释放, 在国际商品市场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将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中国, 并 未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而美国作为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超级大国,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 “双元” “金砖国 核心, 共同带动世界经济的增长 。与此同时, 以 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和中国并行的 家” 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 21 世纪的前 10 年保持了 8% 的平均增长率, 虽然目前各国遇到了不同程度 的发展瓶颈, 但仍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更加显著 。欧盟经济在当前全球经济 中占据了较大份额, 但经济增长持续低迷, 仍无法完全摆脱“债务危机 ” 的影响 。日本的境况与欧盟类 “核心” 国家。综上所述, 预 似, 作为传统的经济强国, 近年经济增长缓慢, 难以在未来的经济格局中成为 计在 2020 年, 世界经济将变为以中、 美“双元驱动 ” , 新兴经济体 、 欧盟、 日本等经济体共同发挥作用的 “多元格局 ” 。而中国经济的发展将给亚洲和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

《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 》 。 ① 参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2013 年 4 月 7 日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3 年年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

- 101 -

经济学家 ……

2014. 01

参考文献: [ 1 ] MADISON., A. The World Economy: A Millennial Perspective [ R / OL ] . OECD. ( 2011 - 06 - 12 ) [ 2013 - 01 - 22 ]

. http: / / www. oecd - ilibrary. org / docserver / download / 4101011e. pdf? expires = 1371440177&id = id&accname = oid032961& checksum = 92062F4BA37A85B9E6F9381999B08F49. [ 2 ] WILSON., C., H. The Historical Stud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Decline in Early Modern History. In: Rich., E., E., Postan., M., M., and Habakkuk., H., J. The Cambridge Economic History of Europe: The economic organization of early modern Europe [ M ] .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1977: 1 - 41. [ 3 ] FAULKNER., H., U. American Economic History [ M ] .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1960. [ 4 ] ATACK, J., Passell, P. A New Economic View of American History: from colonial times to 1940 [ M ] .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1994. [ 5 ] GUNDERSON., G. A New Economic History of America [ M ] . New York: McGraw - Hill,1976. [ 6 ] 刘华新, 李 [ 7 ] 杜海涛, 王 锋, 吴乐 臖 . 中国贡献, 和平发展正能量 [ N ] . 人民日报, 2012 - 11 - 06 ( 05 ) . 珂 . 对外开放, 中国迈上新舞台 [ N ] . 人民日报, 2012 - 11 - 06 ( 09 )

[ 8 ] OECD, 2013. OECD Economic Surveys: China 2013 [ R / OL ] . OECD. ( 2013 - 03 ) [ 2013 - 01 - 22 ] . http: / / dx. do - i. org / 10. 1787 / eco_surveys - chn - 2013 - en [ 9 ] LIM., E., PORTER., I., ROMER., P., and SPENCE., M. . Medium and Long Term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 R / OL ] . Cairncross Economic Research Foundation. ( 2011 - 03 ) [ 2013 - 01 - 22 ] . http: / / www. cairncrossfund. org / download / % E5% 8D% 81% E4% BA% 8C% E4% BA% 94% E9% A1% B9% E7% 9B% AE% E6% 8A% A5% E5% 91% 8A / Synthesis% 20Report% 20Complete% 20English. pdf. [ 10 ] MEIER, G., M. Leading Issu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 M ] .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1989. [ 11 ] WORLD BANK. Global Development Horizons 2011: Multipolarity - The New Global Economy [ R ] . Washington,D. C. : The World Band,2011.

( 收稿日期: 2013—10—14

责任编辑: 赵爱清 )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changes in the world economic landscape Zang Xuheng, Li Yang, He Yang ( Institute of Consumption and Development,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otable features of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fer of two typical economic growth centers in the modern world economic history, and considers the iconic facts of China ? s economic rise in recent years to prove the constant rising of China ? s economic status in the world economy from several aspects, e. g.,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economy, the status in the world commodity market, attraction to foreign fu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MB and the changes in the landscape of global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world economy is now forming but has not yet finished the migration of the third economic growth center, and expects that the world economy will gradually be dually - driven and form a multivariate pattern, and that China will play a greater role in Asian and the world economy. Key words: China ? s rising; The world economic landscape; Dually - driven; Multivariate pattern

- 102 -



  本文关键词:中国崛起与世界经济版图的改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6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16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1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