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城市-社会-环境耦合度空间差异分析
[Abstract]:Taking 36 cit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s an exampl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social securi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constructed, and the coupling degree of 36 cities from 2011 to 2013 i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coupling degree model. GIS techniqu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core and coupling degree of the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and social security level of 36 cities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similar,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the three cities. Howev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The average scor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36 cities is very high,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ities is very small. From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upling degree, there are obviously three gathering areas with high coupling degree in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of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at is, Chang-Zhuzhou-Xiangyang City Circle, Wuhan-Nanchang (including Ezhou, Huangshi and Jiujiang) urban belt and four cities in northern Hubei, namely Shiyan, Xiangyang, Yichang and Jingmen. Finally, the difference of coupling degree among 36 cities i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307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FJL012)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14NDJC100YB)~~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洪卫;;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2 秦尊文;陈丽媛;张宁;甄璐;;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武汉的战略与对策[J];学习与实践;2014年05期
3 ;共筑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新的增长极[J];新湘评论;2013年21期
4 白洁;;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的基础条件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5 白永亮;党彦龙;杨树旺;;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合作研究——基于鄂湘赣皖四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差异的比较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6 赵凌云;杨明杏;董慧丽;夏志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拓展湖北发展空间[J];学习月刊;2011年21期
7 白永亮;党彦龙;;基于3D框架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8 习明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J];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04期
9 陈继勇;王保双;;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及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10 徐长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新的增长极——《第四增长极:崛起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评介[J];江汉论坛;2013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新龙 实习生 祁乔松;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合采访团昨启程[N];湖北日报;2011年
2 记者 胡旭;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五大重点领域合作[N];安徽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王晓红;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中部崛起重要增长极[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4 林小昭 周芳;长江中游城市群:“抱团”发展明天会更好[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3年
5 彭智敏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寻求中部经济增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晓红 陈伟夫;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成第四增长极[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刘书艳;中部崛起还看长江中游城市群[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8 记者 林小昭 实习生 宋雅博;长江中游城市群破题:交通先行 市场统一[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9 省委宣传部理论处;以共筑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新的增长极[N];湖南日报;2013年
10 CUBN记者 郭安丽;四市签署《咸宁共识》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先行区[N];中国联合商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喻杰;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张苗;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咸岳九“小三角”发展动力机制及路径研究[D];湘潭大学;2016年
3 甘文婷;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6年
4 王敏成;南昌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5 畅向辉;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一体化探索[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陈雪琪;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7 黄晓璐;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96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29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