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世界经济论文 >

资产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6 07:55
【摘要】: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居民家庭资产规模不断增大。与此同时,我国居民资产选择逐渐向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居民选择进行储蓄,购买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不断积累资产,用以平衡家庭未来的支出。居民家庭资产财富的增加对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促进作用,而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深入研究我国居民资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这是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之后第一次提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因此,研究我国居民资产相关问题时就需要将各种形式的资产都考虑在内才能够全面反映资产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此外,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使得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仅仅以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不能反映中国居民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只有将城镇与农村居民都纳入研究范围才能较为全面地反映我国居民资产的财富效应。结合我国特有的经济背景,基于对西方消费理论和中国现有文献与资料的查阅和整理,首先结合消费与资产相关数据分析居民家庭个人消费与资产现状,梳理个人持有资产对个人消费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之后在对样本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检验分析资产与消费的长短期变动关系,利用全体居民、城镇与农村居民的实证结果对比分析个人持有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对消费产生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最后从城乡收入分配、住房、金融市场改革等方面为扩大内需和供给侧改革提供政策建议。根据本文的实证分析,城镇与农村居民持有的人均资产存量对消费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效应,且城镇个人持有的资产对消费的影响要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资产存量对消费均表现为正向相关,且城镇居民人均资产财富效应较大,但弱于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刺激作用。相比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个人持有的资产增加带来消费的增加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农村居民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在短期农村居民需要将更多的资产进行积累以预防未来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这会使得农村居民个人持有的资产对消费支出的刺激效应较弱。另一方面,本文将居民持有的资产分为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两类,探究对于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持有的金融和实物资产对消费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差异的原因。本文实证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对城镇居民来说,人均持有的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存量对个人消费支出具有促进效应,并且实物资产的财富效应要强于个人持有的金融资产;农村居民持有的实物资产增加会刺激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但个人持有的金融资产对消费的影响表现为抑制作用。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够完善和股票投资者的不理性,使得我国股票资产的财富效应不能完全显现出来;二是,居民面临经济环境不确定性,预防性储蓄的传统思想使得金融资产在长期对消费可能产生扭曲作用;三是,我国居民传统的消费意识没有发生改变,居民选择将当期以及之前几期的储蓄当作未来能够规避风险的保证;四是,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居民父代与子代之间关系紧密,居民家庭注重资产代际传承,父代会选择积累财富减少子代的经济压力,并希望通过子代的继承不断发展家业,所以从财富遗赠动机的角度来说,我国居民个人持有的资产对消费支出的刺激作用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1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强;苏f,

本文编号:2334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2334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9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